王雪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該如何實施呢?以小學語文為例,深化課堂改革,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就成為了學科教學的焦點議題。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就需要我們將不同方向的教育相結合,滲透到平時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形成合力才能使課堂換發(fā)新的生命力,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全面的發(fā)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課堂 教學 提升 素養(yǎng) 引導 合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什么是教育?教育即教書育人,是教育者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還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促使其心智發(fā)展,教育者以其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學識推敲于人,為其解釋各種現(xiàn)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教育更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
基于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該如何實施呢?以小學語文為例,深化課堂改革,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就成為了學科教學的焦點議題。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首先得要明確語文素養(yǎng)的含義:語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修養(yǎng),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yǎng)和文風、情趣、價值觀等人格修養(yǎng)。從“語文素養(yǎng)”的含義我們不難看出對受教育者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遠超了對其傳統(tǒng)基礎知識的傳授?!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中提出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應體現(xiàn)時代要求。作為教師,更是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我們要如何深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我想從兩個方面出發(fā)去探討。
首先,從教師層面來說,若想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首先要全方位的提升自己。它體現(xiàn)在老師的備課、說課、上課、評課的能力上面。這就需要一線教師有能力將這四個原本獨立存在的方面進行綜合的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那它的根基是什么呢?根基一定是立足于它的主體,即學生。對于語文方面來說,學生的需求是什么?是單純的文化知識嗎?這顯然不夠全面。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獨立個體,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不一樣、家庭背景不一樣、性格愛好等各有不同。面對這群鮮活的生命老師要傳授給他們的絕不是單純的文化知識,而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以,教師的“四課”要凌駕于你要講的課的本身。因為我知道老師的格局決定了他教的每個孩子的格局。老師若想要孩子展翅高飛,那自己首先就要做一只雄鷹。真正成為了老師,我才明白我的思想高度決定了孩子們的思想高度。所以我認為一位合格的、優(yōu)秀的老師應該是一位品德高尚、行為規(guī)范、有仁愛之心的老師。每天面對一百六十多個來自不同家庭、有著不同愛好、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老師如何去權衡?如何去當他們的“仲裁者”?這就需要我們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學習優(yōu)秀的孩子犯了錯誤,老師絕不能包庇,那是因為我把他看做是我自己的孩子。品行不端正就算學習再優(yōu)秀他也不會是一個合格的、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后進生雖然在學習上比較吃力,但老師絕不能任其發(fā)展,不管不顧。我們應該用我們的眼睛和我們的心去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抓住那個小小的閃光點讓它繼續(xù)發(fā)光、放大,同樣那是因為我把他看做是我自己的孩子。老師若想要孩子能像小樹一樣茁壯成長,那自己首先要做一片有氧森林。其實老師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學生,也要不斷的進修學習。所以我認為一位合格的、優(yōu)秀的老師應該是一位熱愛學習、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老師。時代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新時代里的老師要跟上新時代的步伐,我們不能默守陳規(guī),我們不能停滯不前。我們應該接受新事物,比如如何制作生動的電子課件,比如:如何有效地利用小組合作?又比如如何繪制思維導圖?凡是能在教學上有輔助作用的新事物我們都要去學習。所以每當學校里組織老師們外出學習時我都會倍感珍惜,因為我知道老師的格局決定了他教的每個孩子的格局。所以,老師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只有當老師的能力水平到達一定的高度了,必定能夠培養(yǎng)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且全面發(fā)展的孩子。
其次,從學生層面出發(fā),作為老師我首先要了解到這些孩子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文化知識的渴求是一方面,那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是教師對他們的理解、支持和正確的引導?,F(xiàn)今的世界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孩子們被好的、壞的各類的信息所圍裹著,他們是國家的棟梁,是受法律保護的未成年人。有的孩子克制不住自己,沉迷于網(wǎng)絡,甚至荒廢了學業(yè)。有的孩子明明學習能力很強,但缺乏最基本的社交能力。還有的孩子各方面表現(xiàn)都很優(yōu)秀,但心理卻出現(xiàn)了畸形。還有頻發(fā)的中小學生跳樓事件,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還沒來得及綻放,就瞬間殞歿。一幕幕的悲劇不禁讓我們反思,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 這一幕幕的悲慘事件給我們當代的教育敲響了警鐘,孩子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他們需要的是健康、快樂、全面的發(fā)展,是整體素質能力的提升,但這些全方位的發(fā)展歸根結底少不了教育一線的教師們的全方位呵護,需要老師的幫助和正確的引導。我想這最終就歸到了我們小學語文老師身上,我們必須在平時的課堂上對孩子們加以啟發(fā),加以理解,加以引導,加以幫助。
所以,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就需要我們將不同方向的教育相結合,滲透到平時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形成合力才能使課堂換發(fā)新的生命力,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全面的發(fā)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謝招娣.聚焦課堂,關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J]2017.13:50.
[2]潘超.基于教學比較的“四課”研究范式研究.當代教育科學.[J]
2017,1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