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平
摘要:家校聯(lián)系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處理好家庭與學校的關系會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家校合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讓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我們要重視家校溝通。筆者就班主任工作中家校溝通方面談談幾點建議:用心準備,從需出發(fā);坦誠相對,及時指引;出現(xiàn)問題,勇于面對;用好微信,傳播能量。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家校溝通;家校合作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边@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的確,家校聯(lián)系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處理好家庭與學校的關系會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家校合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為了讓學生成長得更出色,還是為了讓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我們都要重視家校教育。還有部分家長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或行為習慣培養(yǎng)都應由學校負責,極少甚至從不過問孩子在校的行為表現(xiàn)。更有甚者把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都推給學校。面對如此局面,班主任應該怎么做呢?
筆者從擔任班主任以來,家校溝通良好,團結了大部分家長,家長對筆者比較信任。筆者認為注意與家長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強溝通,才能得到家長的支持,為開展班主任工作助力。下面,筆者就班主任工作中家校溝通方面談談幾點建議。
一、用心準備,從需出發(fā)
筆者非常注重與家長的第一次見面。事實上,孩子越小,家長的關注度越高。在學校精心準備的家長會上,筆者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特點,特地精心設計了一份針對一年級學生的PPT,把一年級入學需要準備的物品和如何給孩子做好入學準備都與家長做詳細地交流。其中筆者還特意談到一點,家長要積極地培養(yǎng)孩子對學校的期待,讓孩子對入學充滿期待。筆者告訴家長:孩子越小,受家長情緒的影響就越大。如果引導好孩子,讓孩子對學校生活充滿期待,能夠幫助孩子適應入學的生活。這會讓家長和孩子在接下來的學校學習生活更加輕松。筆者跟家長強調:家長的情緒是會影響到孩子的,你想讓孩子向什么方向走,你要先會引導。接下來,筆者提出希望家長在家長會之后跟孩子交流學校的美好和對老師的感覺。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第一步一定要好好地引導孩子。由于筆者的精心準備,家長會之后收到很好的反響。有家長感激地說:“老師,你考慮得太周全了,這次家長會我受益匪淺,我感受到你對孩子的用心,我放心了?!焙芏嗉议L根據(jù)筆者的具體指引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
二、坦誠相對,及時指引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家長會之后,開學之前,筆者看到班上的衛(wèi)生打掃得還不夠徹底,想到班上的學生年紀小,筆者就想請家長來幫忙。筆者在微信群上發(fā)出了邀請,并且強調,希望家長能帶孩子共同參與這樣有意義的親子活動——既能提前了解一下新學校,為新學校做貢獻,還可以提前跟老師和同學熟悉熟悉。邀請一發(fā)出,馬上就引起了班上家長熱烈的反應,家長們紛紛報名。筆者充分肯定了他們的熱情,也明白家長其實非常支持學校的工作。開學注冊的時候,筆者還表達了對他們積極參與班級活動的贊許與肯定,家長和孩子都很驚喜。家長、孩子高興的同時,自然對教師、學校更為認可了,就更有利于班主任開展工作了。作為一位班主任,筆者認為迅速地記住學生的名字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使教師獲得學生的信任。
及時對家長做出指引,還有一件事筆者想要跟大家分享。每個星期五學生放學之后,筆者都會把整個教室打掃一遍,常常很晚才回家。有一個星期五,筆者跟兩位學生在門口等待家長,等了好久家長還沒有來,筆者就對學生說:“你們愿不愿意跟老師到教室打掃衛(wèi)生?”學生都很高興地同意了。于是筆者就把學生帶到教室里,一邊打掃衛(wèi)生一邊等家長。過了一會兒,家長來了。筆者讓家長把孩子接走,家長說:“讓我們也來幫忙吧?!焙髞?,筆者把我們打掃衛(wèi)生的照片發(fā)到班群,有家長回復:老師原來你這么辛苦呀!我們也愿意幫忙呀!一開始,筆者覺得不好意思,后來一想,可以把這項活動變成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而且這樣工作效率也高。在接下來的那個星期五中午,筆者提出:放學后,有哪一位家長愿意帶孩子來班級做衛(wèi)生呢?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互相交流。每個星期限額三名,之所以限額,是因為有三位家長幫忙就足夠了。筆者剛好可以利用這一段時間跟家長好好地面對面交流,家長們紛紛報名參與。筆者認為,很多家長都很樂意參與班級的活動,只要我們及時給予他們指引,他們也會充滿熱情地參與其中。家長來參與班級活動后,對教師的工作更加了解了,也能更好地配合教師開展教育,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huán)。
三、出現(xiàn)問題,勇于面對
各個班級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問題。既有主動聯(lián)系教師、積極配合學校的家長,也有對孩子在學校不聞不問的家長,也不乏抵觸、拒絕溝通,甚至引起家校沖突的家長。既有好學自律的學生,也有調皮搗蛋的學生。無論遇到怎樣的家長,怎樣的學生,筆者處理事情的第一原則是:將心比心。
班上有一位自閉癥學生——小明,小明的行為有時是不可控的。有時上課會突然站起來,有時也會離開座位,蹲在地上。因此,筆者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來對待他。小明的家長或許是感到孩子給班級添麻煩了,平時班里有什么事他們不十分明白的,總是找其他家長詢問,而不直接與筆者溝通。筆者單獨跟他們交流過兩次,也不見改善情況。筆者心想:自己還有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好呢?是不是他們有什么誤會呢?就在雙方還不夠了解的時候,出現(xiàn)問題了。大家排隊放學,正在走樓梯的時候,小明突然亂跑起來,他不聽別人的指令,叫不住。筆者擔心他會在樓梯摔倒,也擔心他會撞倒其他同學,急忙跑過去拉住他。沒想到,沒抓住他的手腕,一時用力過度,小明的手被劃傷流血了。當時正在下樓梯,筆者還要看著其他學生,也不敢松開小明的手,只能帶著學生往校外走。后來筆者稍稍冷靜下來,不管是否有意,事情已經發(fā)生,總要面對,應該把事情如實告知家長。當筆者把經過告知小明的媽媽,并向她道歉時,家長不但沒有責怪,還再三安慰筆者說沒事。回到辦公室,筆者又打電話給小明的爸爸,再次道歉。換來的竟是家長的再三安慰。自此之后,筆者對學生管理更加上心,也得到更多家長的認可。
四、用好微信,傳播能量
不管是班級也好,還是學生個人也好,只要取得了任何榮譽和成績,筆者一定第一時間發(fā)到班級微信群,讓家長知道,學生需要激勵,家長也需要激勵。家長做了什么對班級有利的或是對孩子引導得特別好的地方,筆者都及時做出肯定。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筆者覺得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好家長也是夸出來的,但夸的時候要真誠,要言之有理,令人信服,而不是泛泛而談。
總之,筆者認為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是非常必要的,他們對孩子的了解更準確、更深入,還有的家長在教育觀念上有些合理的意見。經常與他們溝通交流,不僅有利于充分調動家長主動與教師配合教育學生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教師開闊思路,博采眾長,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所以,與家長打交道時,筆者相信做到將心比心,能讓我們與家長的溝通更加順暢。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們共同的心愿,筆者相信,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一定會促使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家校合作一定會譜寫出和諧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