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引娣
摘要:在小學階段展開心理教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學生心理健康,同時對其建立積極的價值觀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其日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體驗式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心理教學效果。筆者探討了體驗式教學法的相關(guān)理論與意義,并著重分析了體驗式教學在小學心理課堂的應用,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議。
關(guān)鍵詞:心理課堂;體驗式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是義務教育的起點,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學生身體、心理以及智力等的重要發(fā)展時期。所以說,在這個時期展開心理教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學生心理健康,同時對其建立積極的價值觀也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為其日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通常而言,通過體驗式教學法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基于此,筆者探討了體驗式教學法的相關(guān)理論與意義,并著重分析了體驗式教學在小學心理課堂的應用,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議。
一、體驗式教學的概念與意義
所謂“體驗式教學”,具體指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設定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實際或模擬情境,使學生通過實踐進行感受與體驗,進而學習理論知識與情感體驗,并在此前提下,科學認知事物,使其身心健康成長的教學方法。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此種方法已經(jīng)形成了豐富的理論基礎,但值得一提的是,實踐過程尤為重要。從小學心理教學的角度來看,教授基礎理論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內(nèi)容,教師的教學重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體驗、感受,將理論知識轉(zhuǎn)換成自身的主觀認識與感悟,從而更好地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方法在小學心理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小覷。
體驗式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心理教學效果。從小學階段的心理教學來看,教師通過設置科學的教學情境,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真實地感受與體驗,這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使其意識到生命的意義,進而增強心理教學效果,保障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這種教學方法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真實感受,學生通過感受與體驗教學內(nèi)容,獲得客觀認知。換句話說,體驗式教學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使其感受與掌握教學內(nèi)容的真諦。
二、基于體驗式教學理念的小學心理課堂模式
從傳統(tǒng)課堂模式的角度來說,較為注重傳授知識,這是符合一般溝通模式的,美國學者通過大量的研究總結(jié)出了“五W”模式,這屬于一種單通道假設,為了保證課堂效果,無形中忽略了互動性。從體驗式教學的角度來看,所應用的是一種全通道式的教學模式,強調(diào)每一個成員的參與、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是平等的,可以很好地提高成員學習熱情。在這種團隊之中,教師的角色有所弱化,其主要職責就是從傳統(tǒng)的教導變成支持與催化,引導學生展開自我體會,思考怎樣解決問題。從總體上而言,課堂處于動態(tài)模式,充滿活力,成員間互相溝通與促進,從思想層面產(chǎn)生碰撞,分享自身的體會與感悟,進而通過交流為解決問題帶來了多元化的解決方案。
三、體驗式教學在小學心理課堂中的應用
(一)更新教學理念,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壓力與日俱增,對小學生展開心理教育已經(jīng)迫在眉睫。通過體驗式教學,有利于增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師應該首先從更新教學理念開始,關(guān)注學生的主觀作用,在選擇、制定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中,務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地打動學生,觸碰其內(nèi)心,引發(fā)共鳴,進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舉例來說,在新生入學以后,通常會害羞、焦躁以及緊張等,為了保證學生盡快適應新的集體,教師應該以快樂交友等類似的主題展開心理教育。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我介紹的形式向大家敞開心扉,使學生放松下來,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也增加了對彼此的了解,這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不安情緒,以保障其更好地融人新環(huán)境。
(二)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
從體驗式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學情境是其核心之所在,從分類上來說又可以細分為直接、準直接和間接情境。其中前者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也就是從學生真實的經(jīng)歷人手設置的教學情境;準直接情境則指的是通過學生的真實情境,設置的模擬同齡人的經(jīng)歷、實例等;而間接情境則指的是通過寓言、游戲等方式展開的情境創(chuàng)設。這幾種方法在教學實踐之中都具有一定的效果。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驗證,表明直接情景法最具效果,在體驗式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在小學心理課程中引入與學生直接相關(guān)的情境,可以讓學生受到震撼,產(chǎn)生共鳴,感觸頗深,因此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通過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心理感受,可以大大提升教學效果。舉例來說,目前小學生責任感意識薄弱已經(jīng)是一種社會普遍現(xiàn)象,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設計了一個“護蛋行動”的課程。在最開始,教師發(fā)給每名學生一個雞蛋,并制定規(guī)則,學生在每天的活動之中必須隨身帶著這個雞蛋,并且要細心保護?;顒咏Y(jié)束,看誰能夠?qū)㈦u蛋保護得最好,長時間保證雞蛋完好。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氛非常融洽,都能全心全意呵護雞蛋,一些學生為了更好地保護雞蛋,特意做了軟軟的包裝袋。即使這樣,還是有學生斷斷續(xù)續(xù)地把雞蛋打破了,這個事情讓學生非常沮喪,就像是自己的朋友、家人離開了一樣。通過這個過程,學生的責任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參與積極性也很高,他們竭盡所能地保護雞蛋,責任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關(guān)心、愛護和時時刻刻的惦念,學生真真正正體體會到了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做好一件事的責任與擔當,從而提高了責任心。
(三)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較為特殊的學科,與別的學科不同,每一名學生都是完全不同的個體。這是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成長過程、性格特征等各有不同,因此,教師應該了解他們各自的具體情況,實行差異化教學。除此以外,在傳授某個特定知識點的過程中,通過體驗式教學,盡管設置的情境相同,然而不同的學生形成的體驗、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一些教學技巧,保障有序完成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方法受到廣泛認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對于小學心理課程而言,通過這種方法展開教學,既符合學生的年齡段特點,也與學科特征一致。所以,在小學心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通過設置教學情境的方式應用體驗式教學法,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龍娟.體驗式教學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
[2]吳凡.體驗式教學在小學心理課堂中的實踐[J].江蘇教育,20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