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 周婷 湛曉麗 段企杭
摘 ?要:目的:了解護理專業(yè)本科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方法:問卷調查某醫(yī)科大學342名本科護生。結果:本科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總均分為4.12±0.49,主要影響因素為護生類型、選擇就讀護理專業(yè)原因、目前對護理專業(yè)感興趣程度、畢業(yè)實習經歷、對自己溝通能力評價。結論:本科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僅為中等水平并受多種因素影響,學校需采取有效措施,將多元文化理念融入護理教學,提高本科護生的多元文化護理能力。
關鍵詞:本科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8-005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ulticultural nursing competence among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Using the relevant questionnaires to investigate 342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Results: The mean of the students' multicultural nursing competence score was 4.12±0.49.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ed: student type, age, reasons for choosing nursing major, interests in nursing major, internship experiences, and self-evaluation of communication ability. Conclusion: The multicultural nursing competence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as only moderate, which wa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ir multicultural nursing competence.
Keywords: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multicultural nursing competence; influencing factors
多元文化護理由美國護理學家M. Leininger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提出,要求護士在提供服務時考慮到病人的文化、種族、價值觀等差異[1],也就是基于病人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信仰和生活方式,提供有意義的、有益的和令人滿意的護理服務[2]。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不同文化的溝通交流日益密切,要求護士在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務對象時,能夠提供文化適應性護理。護理專業(yè)本科生作為未來護理隊伍的新生力量,需要具備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本研究以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本科護生為對象,評估其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水平,分析影響因素,為教育工作者開展多元文化護理教學提供參考。
一、對象與方法
采用分層抽樣,抽取昆明醫(yī)科大學2016級護理專業(yè)本科生360名,其中普通本科1-6班每班30例,共180例,專升本7-9班每班60例,共180例。以能正確理解問卷內容且自愿接受調查者為納入標準,排除已經參加過預調查者。發(fā)放問卷360份,回收352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問卷342份,有效率95%。
研究工具:1. 一般資料問卷:經查閱文獻和咨詢專家自行設計而成,內容包括護生類型、性別、年齡、選擇就讀護理專業(yè)的原因、目前對護理專業(yè)的感興趣程度等20項;2. 本科準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能力評估量表:許爾善編制,包括5個維度(文化認知、文化態(tài)度、文化知識、文化技能、文化互動)、49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贊同到完全贊同計為1-5分),所有條目均正向計分,得分越高表明多元文化護理能力越好,該量表專家總體權威系數0.79,總量表與分量表 Cronbach's α系數為0.817~0.958[3]。本研究預調查顯示總量表與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785~0.938。
資料收集:問卷發(fā)放前向研究對象說明本次調查目的與意義,取得知情同意后向其說明填寫要求和注意事項,填寫完畢當場收回。
數據處理:Excel軟件雙人錄入,SPSS21.0 軟件數據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
二、結果
342名本科護生中,男24人,女318人;年齡20~24歲,平均21.67±0.98歲;普通本科護生167人,專升本護生175人;漢族275人,少數民族67人;來自少數民族聚集地66人,一般地區(qū)276人;無宗教信仰327人,有宗教信仰15人;高中階段為文科生131人,理科生211人;選擇就讀護理專業(yè)的原因為調劑32人,他人建議60人,父母建議104人,自己決定146人;目前對護理專業(yè)的感興趣程度為不感興趣26人,一般213人,比較感興趣90人,非常感興趣13人;沒有通過CET-4為246人,通過CET-4為96人;在大學期間沒有擔任過學生干部189人,擔任過學生干部153人;有過畢業(yè)實習經歷175人,無畢業(yè)實習經歷167人;無假期見習經歷27人,有假期見習經歷315人;無外地就醫(yī)經歷263人,有外地就醫(yī)經歷79人;無陪伴家人外地就醫(yī)經歷243人,有陪伴家人外地就醫(yī)經歷99人;無出國旅游經歷322人,有出國旅游經歷20人;無出國學習經歷333人,有出國學習經歷9人;沒有學習過專業(yè)英語課程87人,學習過專業(yè)英語課程255人;沒有參加過文化護理相關課程的學習或培訓114人,參加過文化護理相關課程的學習或培訓228人;對自己溝通能力評價為較差22人,一般215人,好105人。
本科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得分情況:文化態(tài)度均分4.35±0.62,文化認知均分4.28±0.60,文化互動均分4.18±0.58,文化技能均分4.18±0.61,文化知識均分3.98±0.56,文化能力總均分4.12±0.49。
以多元文化護理能力總均分為因變量,以護生類型、性別、年齡、選擇就讀護理專業(yè)的原因、目前對護理專業(yè)的感興趣程度等20項為自變量進行統計分析,顯示專升本、自己選擇就讀護理專業(yè)、對護理專業(yè)非常感興趣、有過畢業(yè)實習經歷、對自己溝通能力評價好的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較強,見表1。
三、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水平總均分為4.12±0.49,經百分制轉換后為78.00±12.25分,僅為中等水平,與錢嘉璐等[4-6]的研究結果一致,各維度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文化態(tài)度(4.35±0.62)、文化認知(4.28±0.60)、文化互動(4.18±0.58)、文化技能(4.18±0.61)、文化知識(3.98±0.56)。
影響本科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主要因素包括:
1. 護生類型:專升本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明顯高于普通本科護生,可能是專升本護生專科實習階段已經接觸過臨床,積累了一定的護理不同文化背景病人的經驗,在后來本科學習階段更能主動考慮病人的文化背景。
2. 選擇就讀護理專業(yè)的原因:自己決定就讀護理專業(yè)的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水平明顯高于其他護生,可能因為這類護生對護理專業(yè)有較高認可度,更愿意去學習護理專業(yè)知識。
3. 目前對護理專業(yè)的感興趣程度:對護理專業(yè)非常感興趣的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水平明顯高于其他護生,有研究表明興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進而推動學生探究知識和獲得能力[7]。
4. 是否有過畢業(yè)實習經歷:有過畢業(yè)實習經歷的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水平明顯高于未經歷過實習的護生,有研究結果顯示,已完成臨床實習的學生多元文化能力比未實習的學生高[5],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5. 對自己溝通能力評價:認為自己溝通能力好的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明顯高于其他護生,文化互動很大程度依賴于良好的護患溝通,溝通能力好的護生往往在與人溝通方面更加積極,更加能夠考慮滿足不同患者的文化需求。
四、對策與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護理專業(yè)本科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處于中等水平,主要受護生類型、選擇就讀護理專業(yè)原因、目前對護理專業(yè)感興趣程度、畢業(yè)實習經歷、對自己溝通能力評價等因素影響。因此,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提升本科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
1. 針對普通本科護生與專升本護生的特點開展多元文化護理教育:本研究顯示專升本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明顯高于普通本科護生。專升本護生在大三進入本科階段的學習后,通常參照普通本科護生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培養(yǎng),所學課程與普通本科護生一樣,其特點是在進入本科學習階段前已基本學完護理學專業(yè)課程,且有實習經歷,盡管理論基礎稍弱,但是實踐能力與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很強,實習中接觸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機會多,培養(yǎng)了他們的多元文化護理能力。普通本科護生的特點是大一大二對于醫(yī)學基礎課與護理學基礎課的學習較為扎實,但是缺乏見習實習經歷。因此,在大三階段,建議教師在多元文化護理教育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分班教學,專升本護生應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強化、臨床思維、文化護理能力的進一步培養(yǎng),普通本科護生應側重于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訓練,多提供其實驗課學習、臨床見習的機會,在實踐中增強對多元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護理能力。
2. 加強專業(yè)思想教育,提高專業(yè)興趣:本研究顯示自己選擇就讀護理專業(yè),以及對護理專業(yè)越感興趣的護生,其文化護理能力得分越高,所以建議通過加強護生專業(yè)思想教育來提高護生專業(yè)興趣,深化對護理專業(yè)價值的認識。護理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認識護理的本質,體會護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科學價值,正確看待護理專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樹立正確的護理專業(yè)價值觀,從而增強護生專業(yè)學習的興趣,不斷提升其文化護理能力。
3. 豐富學生接觸多元文化的途徑:本研究顯示有過畢業(yè)實習經歷的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較強,因此首先,建議學校加強護生在實習階段的文化護理能力培養(yǎng);其次,護生在校期間,學校也可以充分依托網絡信息平臺(如微信公眾號、中國大學MOOC等)指導護生主動獲得多元文化知識;再次,學校還可充分利用本地區(qū)優(yōu)勢,為護生提供國內外交流項目,在多途徑實踐中積累多元文化知識,培養(yǎng)文化護理能力,有留學生資源的學校還可以嘗試外籍留學生志愿擔任標準化病人的模擬教學方式。
4. 多渠道培養(yǎng)學生溝通能力:本研究顯示對自己溝通能力評價好的護生多元文化護理能力較強,因此,建議進一步加強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設置有關護患交流的選修課、必修課,讓護生全面的學習語言交流和溝通技巧,同時,在臨床教學過程中,護理教師要言傳身教,充分利用接觸多元文化患者的機會,指導護生認識護患溝通在多元文化護理和護患關系中的重要性,并鼓勵護生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文化護理能力。
由于時間和成本的限制,本研究只在昆明醫(yī)科大學大學三年級本科護生中展開,建議今后擴大抽樣范圍,評估各年級護生的多元文化護理能力并分析其影響因素,制訂精細化的多元文化護理教育與培訓方案。
參考文獻:
[1]Leininger M. Overview of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are with the eth-non-nursing research method[J]. Transcultural Nursing, 1997,8(2):32-52.
[2]Leininger M. Transcultural Nursing: concepts, theor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s(2nd ed)[M].New York:McGraw-Hill, 1995:1.
[3]許爾善.本科準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能力量表的初步研制[D].南華大學,2016.
[4]吳媛媛.本科護生跨文化護理自我效能和關愛能力的現狀及干預研究[D].南華大學,2017.
[5]錢嘉璐,張姮.315名本科護生多元文化能力水平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7,24(05):37-40.
[6]黃艷彬,謝藝璇,鐘俊,等.384名實習護生跨文化護理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9,26(01):45-49.
[7]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