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翠娟
摘要:基于對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分析,教育界提出了在“教—學—用”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改革的策略,即教的內容要適合學生、能調動學的主動性、用的環(huán)節(jié)不能缺失。本文基于以“學習為中心”的理論基礎,分析了有效實現以學習為中心的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以學習為中心? ?大學課堂? ?教學改革
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大學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戰(zhàn)場。如何持續(xù)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是高校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以學習為中心”教學理念的提出,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將其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嘗試將“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教的內容要適合學生
教師要想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就要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興趣所在,才能使設計的教學內容能夠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建立聯(lián)系,從而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建構。必要時,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時進行測試或摸底,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評估教學內容對于學生而言的難易程度。
剛開始學習專業(yè)課程時,學生普遍會感覺難度較大,而學習了一些專業(yè)課程后,再學習新的專業(yè)課時,學生就會感覺容易很多,這是因為之前學過的專業(yè)課已經成為學生的已有知識,所以學生此時再學習新知識就會比較容易建立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教師要重視和先修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
同時,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注意知識的更新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使得大學生很容易通過網絡等渠道獲得新知識。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不能僅僅以教材為中心,還應及時增加新的知識儲備,重視知識的應用場景。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有利于大學生建構知識。
二、要調動學的主動性
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教的過程,還是一個學的過程?!耙詫W為中心”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學生要想學好,就必須要有建構知識的主動性。以“學習為中心”教學理念要求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主動思考,將新知識和已有知識建立聯(lián)系,吸收消化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項目式教學、案例討論式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等,還要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如云課堂、智慧課堂、翻轉課堂等;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知識的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傳遞過程,學生要通過復雜的思考過程,才能真正學會。
三、用的環(huán)節(jié)不能缺失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知識,所以課堂教學不僅要包括“教”的過程和“學”的過程,還應該延伸到“用”的過程,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大學教學不應該是按照大綱照本宣科,也不應該是學完、背完、考完、忘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每個知識點,給學生安排一些課后的拓展閱讀、調研、設計等應用性作業(yè),讓學生強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如在教學《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中的“生產和服務設施選址”時,教師教授完理論知識后,可以安排學生通過項目小組的形式,以某企業(yè)選址問題為題目,完成一個研究作業(yè),從選題、分工、搜集資料、分析、寫報告,都由項目小組獨立完成,教師負責全程指導。通過完成這樣一個一般難度的研究項目,學生能在運用中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耿睿,詹逸思.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fā)展指導體系構建研究——以清華大學學生學習與發(fā)展指導中心為研究案例[J].江蘇高教,2012,(6).
[2]朱繼洲.建設一流研究型大學必須重視青年教師的教學發(fā)展[J].中國大學教學,2013,(4).
[3]張利榮.我國本科生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武漢地區(qū)高校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4).
[4]林崇德,胡衛(wèi)平.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成長規(guī)律和培養(yǎng)模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本文系東北石油大學2018年度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以學習為中心的‘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
(作者單位:東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