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摘? 要】習作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在學生習作起步階段,習作教學的關(guān)鍵是要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還要把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結(jié)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學習構(gòu)段方式、修辭、表達順序,切實提高習作能力。
【關(guān)鍵詞】習作教學;閱讀教學;興趣;積累
習作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加強習作教學,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面對的課題。
一、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習作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促使他們把熱愛生活的激情移到習作上,變成寫作的愿望?!鞍V于書者文必工,癡于藝者技必良?!彼?,習作教學的關(guān)鍵是要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寫作的內(nèi)容和材料。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愿望,在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想法或見聞記下來的前提下,才能寫好習作。如一個下雪天,語文課前,學生有的在雪中狂奔,有的站在雪中靜靜地仰望天空,有的用雪球互打……上課了,他們跑回教室,可心還在雪中。于是,我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上了一節(jié)隨堂習作課。
教師:你們喜歡雪嗎?學生:喜歡。教師:玩得高興嗎?學生:高興。教師:那雪花是什么形狀?像什么呢?學生:六角形的,像棉花,像鵝毛,像柳絮……教師:下雪與下雨一樣嗎?雪是怎樣從天空落到地面的?學生:雪是輕飄飄地慢慢地落下來的。學生:雪在空中飄來飄去,像柳絮一樣。學生:天空灰蒙蒙的,雪花像鵝毛一樣往下飄。教師:下雪有什么好處嗎?學生:下雪可以凈化空氣,減少疾病。學生:下雪可以凍死害蟲,雪水可以澆灌莊稼,莊稼就豐收了。學生:下雪給我們帶來好風景,帶來歡樂。教師:既然你們都這么喜歡雪,那能不能把你們對雪的喜愛之情,把你們在雪中玩耍的快樂寫下來,我們一起分享呢?學生:(異口同聲)好。教師:那好,同學們現(xiàn)在開始動筆,圍繞今天的雪寫一個片段。
學生用了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寫出了條理清楚,內(nèi)容具體的習作,而且,有些同學的習作描寫生動,語言豐富。我想,這與本次習作過程中成功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有一定的關(guān)系。
二、教會學生積累
積累素材是寫好習作的基礎(chǔ),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就能夠?qū)懗鰞?yōu)美的習作。所以,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意識地積累。那么,從哪些方面積累素材呢?
(一)從閱讀中積累
葉圣陶在《認真學習語文》中說:“閱讀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yǎng)料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yǎng)料?!薄皩懽魇鞘裁匆换厥拢渴潜磉_。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nèi),一個是出從內(nèi)到外?!遍喿x和寫作,一個是輸入,一個是輸出。只有大量輸入,才能有效輸出。小學階段,學生課業(yè)少,負擔輕,時間足,是閱讀積累的黃金時段。而且小學階段,學生的模仿能力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是學習規(guī)范語言的黃金時段。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時段學生的優(yōu)勢,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內(nèi)化,在讀中開闊視野。還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摘抄妙言警句,精彩片段,豐富自己的語言庫存。
(二)從生活中積累
葉老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的流個不歇?!睘榱耸刮恼碌摹跋绷鱾€不歇,就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見聞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將會是一筆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財富。
(三)從實踐中積累
學生作文時無話可說,與學生缺乏實踐也有一定的關(guān)系。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上好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課,讓學生在說的基礎(chǔ)上習作,充分發(fā)揮口語交際在習作思路、習作條理方面的引領(lǐng)作用;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語文綜合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nèi)外的一些有益活動,為習作儲備素材;習作課上,組織學生做些小游戲,既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也為習作提供內(nèi)容。在實踐中,學生積累了經(jīng)驗,提高了對生活的感悟能力,習作能力也會跟著提高。
三、閱讀教學中滲透習作教學
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雙翼,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閱讀教學著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感悟能力,習作教學著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習作教學,把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能有效提高學生習作技能。而統(tǒng)編語文教科書所選課文,文質(zhì)兼美,凝聚著人類美好的情感。作者在謀篇布局以及遣詞造句方面,反復推敲,仔細斟酌。教材編者又反復審定,增刪改動,以期用最好的精神營養(yǎng)料滋潤學生心田。這些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練習寫作最好的“例子”,我們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擠時間進行寫的訓練。
(一)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漢語具有表意的豐富性,表達同一個意思,往往有不少同義詞或不同的句式可供選用,適當變換句式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如《花鐘》一課,用不同的句式表達鮮花的開放:牽?;ā灯鹆俗仙男±?薔薇——綻開了笑臉/睡蓮——從夢中醒來/萬壽菊——欣然怒放/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月光花——舒展開自己的花瓣/曇花——含笑一現(xiàn)。教學中,可讓學生思考第一自然段涉及幾個時間段、幾種花,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形態(tài)的。再引導學生體會上面句子的表達方法,如果把第一自然段的句子全換成“午時花開花了”“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這樣的句式,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增強語感能力。教師再適當補充一點訓練材料,讓學生在模仿中遷移運用。
(二)在閱讀教學中學習構(gòu)段方式
三四年級習作的重點是寫好片段,可以說,片段寫好了,習作就寫好了。而三四年級的課文,為學生模仿段的練習提供了依據(jù)。如總分結(jié)構(gòu)的段落,段中句與句之間的關(guān)系是先總敘再分述、先分述再總敘,或者先總述后分述再總述。不管哪一種,都圍繞段的中心意思來寫,目的是把內(nèi)容寫具體。再如并列結(jié)構(gòu)的段落,段中句與句之間的關(guān)系是并列的,段中沒有概括全段的句子,段的內(nèi)容又是從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寫的。這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兩種段落結(jié)構(gòu),在閱讀教學中,結(jié)合具體段落讓學生學習、揣摩、運用。
(三)在閱讀教學中學習常見的修辭
學生在習作中,如果能恰當?shù)剡\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問、設(shè)問等修辭手法,會為習作增色不少?!墩Z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醒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根據(jù)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fā)進行指導和點撥”,“要避免脫離實際運用,圍繞相關(guān)知識的概念、定義進行‘系統(tǒng)、完整的講授與操練”。所以,閱讀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實際,在具體課文中學習具體的修辭手法,引導學生體會修辭的效果,并試著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如果教師有意識、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常見的修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與表達,形成一定的語言應(yīng)用能力和良好的語感。
(四)在閱讀教學中學習基本的表達順序
學生習作時面臨的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是,構(gòu)思時覺得有很多話可寫,有很多意思可表達,但提筆寫作時,又覺得無處下手。這其實涉及了習作的表達順序。所以,閱讀教學中,還要結(jié)合具體課文,引導學生學習基本的表達順序,如寫人記事的課文,大多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也有為了吸引讀者興趣而先寫結(jié)果再寫起因經(jīng)過的倒敘;寫景的課文,大多按空間順序(游覽路線)、時間順序、景物類別來寫;說明類的課文,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教學不同類的課文,可根據(jù)實際,讓學生認識基本的表達順序并在習作中嘗試運用,解決學生習作時無從下筆的困惑。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閱讀教學中寫的訓練,不應(yīng)游離于課文之外,要使它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币哉n文為突破口,及時地把寫的訓練有機地融進閱讀教學,充分發(fā)揮課文的“例子”優(yōu)勢,讓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