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燈峰
摘 要:智力低下兒童指的是智力存在障礙的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世界精神科對智力低下兒童的定義是在18歲前智力明顯低于平常人,即智商評估低于70,并且在生活常識和生活能力上發(fā)展遲緩,適應有困難,比如,在溝通、自我照顧、社交等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在當前的教育當中,如果是輕度智力低下可以跟隨普通班級進行教學,中度和重度就需要到特教中心培智就讀,極為重度的則需要家長看護,教師上門授課。
關鍵詞:智力低下兒童;教育原則;個性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 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4-0179-02
智力低下兒童的教育和普通學生的教育明顯不同,在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了解智力低下兒童的心理特征,考慮智力低下兒童的接受能力。除了智力方面存在缺陷以外,智力低下兒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十分短暫,很容易東張西望,并且智力低下兒童的記憶力較差,記東西慢,遺忘速度快。在心理方面智力低下兒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缺乏自信,容易產(chǎn)生沮喪心理,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把握教學原則,注意教學方法。
1.賞識教育原則
智力低下兒童在心理上和普通的學生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很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鼓勵。賞識教育就是教師以真誠的愛心為基礎,利用欣賞、鼓勵、贊美等良好的情感,讓智力低下學生感受到重視,屬于一種支持性的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當中更為細心,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智力低下學生本身也能夠感覺到自身與其他學生的區(qū)別,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學生的嘲笑、奚落,受到過更多的打擊,在生活當中感受不到陽光和快樂,長此以往就容易形成悲觀、消極的心理,因此教師必須給予更多的關注,在教學當中多加鼓勵。
例如,在講解“溫馨的宿舍”的時候,教師就需要營造一種溫暖的氛圍。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干凈衛(wèi)生宿舍的圖片,以及宿舍室友之間的快樂玩耍的視頻,讓智力低下兒童感受到宿舍的溫暖。等到上課之時,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對宿舍的看法,“宿舍是用來干嘛的呢?”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回答。無論學生答出了什么答案,只要開口說話答案就是對的。也許他們的回答不是教師想要的答案,也很難理解他們?yōu)槭裁催@么回答,作為教師都要鼓勵學生去說,這不是虛偽而是“善意的謊言”。最后可以去學生宿舍進行參觀,幫助學生一起打掃宿舍,讓學生在實踐當中理解“宿舍”的含義。
2.加強直觀性教育
即使是正常的兒童,在小學階段也很難理解抽象復雜的事物,更不用說是智力低下兒童。智力低下兒童的感性知識更加貧乏,腦海當中生動的表象也很少,幾乎不能掌握抽象的概念。他們的思維基本上停留在知覺和表象的分析層面,再加上學習時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學習的積極性較差,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更要注意直觀性的原則。直觀性教學可以彌補學生思維能力的不足,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沉浸在教學氛圍當中,從而克服學生對學習的恐懼,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跳繩”的講解當中,教師就可以采用直觀教學法。直觀教學的手段有很多種,包括圖像、模型、視頻、外出實踐等形式。雖然跳繩這一活動對很多正常人而言是很簡單的事情,既使跳不好也能夠理解這一運動,但是智力低下兒童就很難說了。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向學生展示跳繩的圖片,即兩個人分別拿著繩子的兩段,中間的人根據(jù)繩子的速度來調(diào)整自己起跳的步伐,不被繩子絆住。然后為學生展示跳繩的視頻,讓學生感受跳繩的樂趣,掌握跳繩的技巧。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際跳繩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3.教育教學個別化
這一條是對因材施教的補充,在智力低下兒童當中也存在智力低下程度的不同。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都不相同,每個人的性格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學當中必須要采取個別化教育。有的學生喜歡用眼睛去看,有些是喜歡用耳朵去聽,也有的喜歡用手去觸摸,當然個別化教育不只是口頭上說說,在教學當中想要貫徹這一點就必須要注意三點,首先,教師要對學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包括智力低下程度、性格心理,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其次,要為特殊的學生制定特殊的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最后,教育計劃也不是一成不變,因為智力低下兒童的智力是可以恢復的,當兒童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時,教育計劃也要跟著變化。
例如,在講解“打籃球”時,普通的智力低下兒童,可以讓其了解打籃球的一些知識,傳授打籃球的技巧,并且讓其進行簡單的操作。但是遇上身體協(xié)調(diào)度很差的學生,只是讓其掌握理論知識就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讓其了解打籃球的過程、規(guī)則,觀察別人如何投籃即可。這是因為在實際的操作當中,這類學生非常容易受傷,不會傳球和投球,還容易發(fā)生跌倒、擦傷,不僅學不到知識,還會讓自尊心受到打擊。
4.加強交流和互動
智力低下兒童大多比較靦腆和害羞,在平時的學習當中不愿意開口,有的學生不敢開口,害怕說錯。自我封閉只會讓智力低下兒童的發(fā)展受到更多的影響,不利于教學的開展,也不利于學生以后智力的恢復和提升。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加強師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培養(yǎng)智力低下兒童的主觀思維,培養(yǎng)智力低下兒童的語言交流能力。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然后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分享自身的觀點,促進學生之間的和諧。
還以上面溫馨的宿舍為例,在講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裝飾宿舍,可以在宿舍張貼一些壁畫,可以在宿舍掛上彩紙,讓宿舍更加溫馨。具體的做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提升智力低下兒童的思維,讓學生去思考裝飾的方法,讓學生進行交流分享裝飾的方法。在智力低下兒童的教學當中,教師起到的是引導作用,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這是提升學生溝通能力,掌握以后生存技能的關鍵。
5.重視生活技能的教學
對于智力低下的兒童而言,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縱然需要學習,但是更多的應該是關于生活實踐的教學??陀^來講這種兒童在未來的生活當中肯定要比正常人生活的艱辛,在教育領域想要有更高的造詣當然也更加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注重生活實踐的教學,從現(xiàn)實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能夠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夠做到這一點就算是教育的成功。所以,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去學習生活當中的常識,辨別生活當中容易混淆的事物。例如,認識人民幣、掌握基本的交通知識、有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識等,另外針對生活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去辨別食鹽和白砂糖,醬油和醋等。實用性的技能對智力低下兒童的生存能力有著很強的影響,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說生活常識要大于教材知識,如果能夠讓學生進行實踐那就更加完善了。
綜上所述,智力低下兒童的教育和普通學生的教育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除了智力上的區(qū)別以外,在心理、身體、語言溝通等方面也有著很大區(qū)別。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一定要把握三個教學原則,首先,是賞識教育原則,給學生足夠的尊重和鼓勵,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其次,是直觀性教育,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最后,采取個別化教育,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制定符合實際的教育計劃,讓每一個智力低下兒童都能夠得到合適的教育方式。語言是人們交流的主要方式,相比較知識理論智力低下兒童更需要的是生活實踐和語言交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加強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提升智力低下兒童的語言交流能力,提升智力低下兒童的生活常識。
參考文獻
[1]蒙靜敏.個別化教育計劃框架下學前智力低下兒童綜合主題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D].廣西大學,2016
[2]謝燮.智力低下兒童音樂教育的價值及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3]金婷.好教師的四個標準與智力低下兒童教育實踐的結合[J].文教資料,2016(12):139-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