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彥榮
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以及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相子道短兵在高校推廣的必要性進行研究,得出結論:高校推廣相子道短兵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學校武術教學的改革、學生防身自衛(wèi)本領的掌握有重要意義。為后期相子道短兵在我國高校的推廣奠定基礎,為相關部門制定決策提供參考,促進我國民族傳統(tǒng)武術項目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 ?相子道短兵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c)-0214-02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cessity of Xiang Zi Dao Short-Arms popular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expert interview.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s to popularize Xiang Zi Dao Short-Arms to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reform the teaching of Wushu and grasp the ability of self-defense. It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phase of Xiang Zi Dao Short-Arms's popularization in our countr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to make decis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s traditional Wushu.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ang Zi Dao Short Arms; Necessity
“相子道”是在吸收中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優(yōu)秀思想,吸取中華武術各流派技術特點及擊劍運動特點,并借鑒跆拳道和柔道等項目的發(fā)展與推廣模式,由海南省武術協(xié)會主席劉懷良編創(chuàng)的一項既可單練、對練,亦可進行多人團體陣法對抗的現(xiàn)代武術項目。2013年著手相子道短兵的研發(fā),2019年相子道短兵系統(tǒng)基本成熟,相子道團隊對我國傳統(tǒng)短兵項目進行了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獲得多項國家專利,目前該項目正處于國內(nèi)外的推廣階段,劉懷良老師對武術的發(fā)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相子道短兵以促進民族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為宗旨,以增強練習者的體魄為主要目標,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保障習練者的安全為基本導向,器械的研發(fā)采用了現(xiàn)代高科技材料和技術。習練相子道的同時,注重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尊重對手,踐行禮儀,立德樹人。
1 ?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短兵作為一項武術內(nèi)容,在博大精深的武術文化歷史長河中曾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短兵項目本身格斗對抗性很強,很好的體現(xiàn)了中華武術的技擊性特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武術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但由于主客觀因素,近現(xiàn)代以來發(fā)展勢微。在傳統(tǒng)短兵的基礎上,經(jīng)過精心研發(fā),劉懷良老師博采眾長,借鑒跆拳道、擊劍等項目的發(fā)展模式,將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即禮儀加入相子道短兵中,尤其在實戰(zhàn)對抗環(huán)節(jié),從候場到入場到開始實戰(zhàn),直至結束實戰(zhàn),禮儀文化貫穿始終。在追求實戰(zhàn)成績的同時,踐行武術禮儀禮節(jié)。通過相子道短兵的開展,一方面重拾歷史上的“短兵”,還原武術的本真,攻防實戰(zhàn),格斗技擊;另一方面,內(nèi)外兼修,術道并重,追求習武的最高境界“止戈為武”。
2 ?學校武術教學的改革
短兵項目在我國歷史上曾輝煌一時,隨著冷兵器退出歷史舞臺,熱兵器的出現(xiàn),短兵項目被擱置。進入現(xiàn)代,刀、劍等短兵器項目被引入高校武術課堂,但大多以單練套路的形式開展,對抗練習難見蹤影。武術運動的本質特點是技擊,主要功能是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反觀現(xiàn)在的學校武術,套路運動宣兵奪主,實戰(zhàn)運動少之又少,“喜歡武術卻不喜歡上武術課”是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相子道短兵的引入,將套路運動和實戰(zhàn)運動進行了很好的結合,由于相子道短兵的材質比較柔軟,在實戰(zhàn)對抗中運動雙方比較不易受傷且重量較輕,便于開展。很好地彌補了目前高校武術教學中“多套路少實戰(zhàn)”的窘境,豐富了高校武術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添了武術課堂的活力。
3 ?防身自衛(wèi)能力的增強
當前暴力事件時有發(fā)生,不安全因素時刻存在。當前武術課的教學以套路為主,與學生習武的初心“背道而馳”,生活中倘若真有暴力事情發(fā)生,學生很難將所學套路技術運用到實戰(zhàn)當中。相子道短兵的推廣則能夠很好的彌補目前武術課中攻防實戰(zhàn)缺失的現(xiàn)狀,迎合絕大部分學生的習武需求。而且相子道短兵套路簡短凝練,給實戰(zhàn)對練留有充足的練習時間,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訓練效果。通過日常的實戰(zhàn)練習幫助學生建立起攻防意識,使學生面對歹徒或行兇者的時候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若情況緊急必須進行正當防衛(wèi)時,則一招制敵,化險為夷。總之,通過日常的實戰(zhàn)對抗練習,使學生訓練有素,增強其防身自衛(wèi)能力,以備不時之需。雖不鼓勵學生隨便動武,但當意外來臨時,學生至少能夠做到防身自衛(wèi)。
4 ?結語
相子道短兵屬于新興項目,誰先推廣誰受益,作為一個武術項目,不僅可以豐富武術教學內(nèi)容,增強學生的防身自衛(wèi)本領,促進學校武術的改革與發(fā)展,同時利于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促進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作為新項目,通過官方途徑對相子道短兵進行大力宣傳、培訓和推廣迫在眉睫,讓更多人參與到相子道的習練與開發(fā)研究中,使其在更大范圍內(nèi)得到推廣與普及。
參考文獻
[1] 肖國良,莊長寬.相子劍初級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7.
[2] 王兆北.簡析武術短兵文化在校園中的普及[J].運動,2018,11(198):96-97.
[3] 尹海立.從技術運用視角思考武術短兵運動的發(fā)展對策——首屆山東省武術短兵表演賽剖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4):573-575.
[4] 戴小平.高等體育院校推廣武術短兵運動的價值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3):87-90.
[5] 王曉芳,張延慶.同源異流的中日傳統(tǒng)體育文化現(xiàn)象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8(5):54-57.
[6] 姜喜平,宋平.我國短兵運動發(fā)展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5(3):172-175.
[7] 戴小平,梁亞東.武術短兵競賽存在問題及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11):82-85.
[8] 李超,金成平.日本劍道發(fā)展經(jīng)驗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9(3):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