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顯云
摘要:生物課程是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知識,并且學習和探索科學論證的方式的學科。這類自然學科的學習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能夠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本文結合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有較強可行性的教學提升途徑,并且就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旨在為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供探索途徑。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方式;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2-007-2
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很多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舍棄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教育,而單一的進行理論知識的夯實與拓展,力圖使學生能夠更加輕松的應對高考。在這種形勢下,學生無法從日常教學中獲得滿足感與積極性,而只是被動的接受著教育,這就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與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生物課程的教學更是在這種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失去了其應有的魅力。
一、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1.輕視學生求知欲的調動,學生互動不足
高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已經處于較為成熟的階段,不但能夠在學習中獨立思考鉆研,而且還能夠從多個角度去探索問題。正因為學生的這一特點,使高中學科內容相對初中教育更加富有深度與難度。調動學生的主動鉆研的積極性是高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但是由于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課時安排比較緊張,因此教師往往會在教學過程中忽略對學生求知能力的調動,而片面地不斷提升單位時間內的知識量,學生在被動的接受過程中,既缺乏自身的思考,也沒有充足的互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片面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
生物教學是學生認知自然科學的重要方式,如果只是片面地追求高考的結果,難免會讓生物教學的方向出現(xiàn)偏差。教師將所有的精力放在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必然會忽略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這種現(xiàn)象在我國高中教育中非常普遍,甚至已經得到了家長與學生的普遍認可。片面地強調應試能力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與興趣,不利于學生在大學期間開展專業(yè)化的學習。
3.教學方式單一,模式僵化
高中教師與其他學段的教師相比,年齡偏大并且大多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這是提高學生學科教育水平的重要的保障,同時也成為了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制約因素。教師對于教授的內容有自己固定的方式方法,對于多媒體教學以及其他新鮮的教育方式接受速度較慢,甚至還有一定的排斥心理。這也導致了教學方式的單一化,教學模式也一直沿襲著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沒有充分的考慮到當前學生的身心特點。
二、應對高中生物教學問題的可行性途徑
1.在教學中加強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而學生自主的思考問題(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并且利用所學的基礎知識探索解決的方案,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科學的客觀存在以及科學的價值。同時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身心特點,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滿足學生的社交需求,讓學生在互相交流溝通與表達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快樂,并且主動投身到相關知識的學習與理解過程中。例如,在學習檢測生物組織中各種成分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突發(fā)奇想或天馬行空地展開討論,教師要采用一定的引導方式,讓學生認識到生物組織中可能會存在不同的成分以及含量的多少,對生物體造成的影響,并且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與交流,為課本內容的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2.增加高中生物學的實踐教學活動
高中生物的實驗條件非常完備,所需的實驗器材簡單而且能夠產生明顯的化學變化,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卦黾訉嶒炚n程的課時,或者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驗演示,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總結相應的理論,并且提高對理論的認知和掌握程度。例如,在學習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只有讓學生在正確的操作規(guī)范約束下親手操作顯微鏡,并且在高倍鏡與低倍鏡的切換過程中真實的感受到視野的不同,才能讓學生對顯微鏡有真實的體驗。對于在觀察過程中出現(xiàn)的污點及無法觀測到細胞結構等現(xiàn)象進行現(xiàn)場操作與解決,既便于學生解答相應題目,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3.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習高中生物學的情境
生物學本身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一門自然學科,因此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生物學的奧秘,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有非常良好的推動作用,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力。例如,在學生生物群落的演替過程時,教師如果照本宣科地進行講解,難免會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在強行接受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并不能提高對生物演替的認知。為了改變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提前在教室內放置水族箱,并且將其中的各種微生物群進行介紹,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注意對水族箱的觀察并且記錄箱內的變化,讓學生能夠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演替的過程及規(guī)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種真實情境的構建,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增強學生對長時間的科學實驗過程的理解與生命的敬畏。
三、高中生物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重視對課堂教學進行歸納和強調式的總結
生物教學的課堂組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在相對自由輕松的氛圍下開展探索與學習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如果一味的要求課堂的新穎有趣,而忽略基礎知識的教育就成了本末倒置。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課堂內容的總結,每堂課都應該設置總結的環(huán)節(jié),從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與現(xiàn)象中抽絲剝繭,總結相應的理論知識,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導致課堂效率的下降。
2.積極創(chuàng)辦豐富的課外活動
教學活動要在尊重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為了更加豐富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生物實驗活動作為新課導入和預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對實驗過程的研究及結果的記錄,對相應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和分析,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非常強烈的興趣。如要求學生制作葉脈書簽,制造人造琥珀等,這些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夠促進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應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實驗記錄,鼓勵學生實事求是并且主動思考相應結果產生的原因,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鉆研與思考。
四、結語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及時的改變教學理念,正視在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是教學改革的第一步。探討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是改革的關鍵。因此,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豐富教育方式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全新的課堂教學氛圍下提升對學科的興趣,并且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從而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曉昕.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的策略[J].文淵(中學版),2019,(4):160.
[2]萬小琴.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策略應用及效果探究[J].考試周刊,2019,(6):171-171.
[3]鄧伍蓮.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對策[J].讀天下(綜合),2019,(33):1.
[4]趙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導并輔助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策略[J].神州(上旬刊),2019,(29):81.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第三中學,山東棗莊27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