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恩讓 李成濤
摘 要 本文以近年來我國高等學??缧_x課的開展情況作為實踐支撐,借助國內實踐中的有關高??缧_x課的案例研究,根據研究分析結果,正確定位,找出國內高??缧_x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深入分析這些高校跨校選課的問題,針對高等教育資源特點,以具有地理位置集中、學校層次相當、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突出且互補的兩所高校為研究對象,結合陜西省高等教育實際情況,提出優(yōu)質特色資源校際共享及學分互認運行機制研究與實踐,為高校間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校際共享及學分互認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 高等學校 優(yōu)質特色 教育資源 校際共享 學分互認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0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 school course selec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as a practical support, with the help of domestic practice of the case study of cross school course sele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correct positioning, find out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oss school course sele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taking tw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centralized geographical location, equivalent school level, outstanding and complementary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advanta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ter school sharing and credit mutual recognition of high-quality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which is a high-quality feature am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for inter school sharing and credit mutual recognition of color education resources.
Keywords colleg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ter school sharing; credit mutual recognition
目前全球許多高校之間均已開展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及學分互認工作。但是這項工作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晚,而且目前還存在如下問題:(1)高校優(yōu)質資源校際共享意識還很淡薄,參與共享的積極性不高;各高校和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共享相關的制度還不健全,也缺乏統(tǒng)一的管理;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共享范圍較窄,層次較低,領域較單一,社會效益不好。(2)高校之間的差距明顯,教育資源的配置與分布不均衡。(3)教育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利用率不高。(4)高校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缺乏市場調節(jié)機制。由于長期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高等院校辦學主要靠政府,忽視了教學資源的動態(tài)效果,缺乏市場的調節(jié)機制,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優(yōu)質教育資源無法實現完全共享。
本文擬以近年來我國高等學校跨校選課的開展情況作為實踐支撐,借助國內實踐中的有關高校跨校選課的案例研究,以具有地理位置集中、學校層次相當、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突出且互補的陜西科技大學和西安工業(yè)大學為研究對象,結合陜西省高等教育實際情況,提出優(yōu)質特色資源校際共享及學分互認運行機制,為高校間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校際共享及學分互認提供參考建議。
1 共享高校特色資源概況
陜西科技大學和西安工業(yè)大學都處于西安市未央大學園區(qū),兩校僅有一條馬路之隔,而且兩校均為陜西省“十二五”重點建設的省屬高水平大學。在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上各有特色,陜西科技大學是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學校的輕工、無機材料、食品、化工、服裝等學科專業(yè)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而西安工業(yè)大學是一所具有鮮明軍工特色的高校,學校在機械、光學、金屬材料等學科優(yōu)勢較為突出。兩所學校在學科專業(yè)上也可相互互補。因此,兩所學校無論在地理位置、學校層次、學科專業(yè)等方面均具有十分有利的資源共享及學分互認等人才培養(yǎng)合作的優(yōu)勢。
2 研究內容
(1)摸清兩所學校優(yōu)質特色課程建設及開設現狀,探索優(yōu)勢互補空間。在課程開設方面,目前西安工業(yè)大學共開設校級公共選修課程240門,其中具有鮮明軍工特色和建筑、人文藝術等與陜西科技大學學科特色互補的課程49門;陜西科技大學目前共開設通識教育選修課程146門,其中具有輕工、無機材料、食品、化工、服裝等輕化工特色的課程47門。
(2)構建了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yè)大學優(yōu)質特色課程資源共享課程體系。依托西安工業(yè)大學具有鮮明軍工特色和建筑、人文藝術等與陜西科技大學學科特色互補的49門課程和陜西科技大學具有輕工、無機材料、食品、化工、服裝等輕化工特色的47門課程組成了“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yè)大學優(yōu)質特色課程資源共享課程體系”。其中西安工業(yè)大學的課程共分為光學類、兵器類、建筑類、化學材料類等6個模塊,陜西科技大學的課程分為輕化工類、生態(tài)與環(huán)境保護類、機械裝備類、公民與社會類等6個模塊。
(3)組建了“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yè)大學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共享管理委員會”。在對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yè)大學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共享合作達成共識后,組建成立了“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yè)大學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共享管理委員會”,成員由雙方高校教務處長、分管副處長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負責制定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yè)大學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共享的范圍、模式、管理辦法及學分互認等問題,制定跨校選課方案。
(4)制訂跨校選課方案。在摸清兩校兩所學校優(yōu)質特色課程建設及開設現狀后,經過雙方討論決定在合作開展初期,每所高校開設5門具有學校優(yōu)勢特色的課程供對方學校的學生選修,共同研究和制訂了《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yè)大學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校際共享及學分互認管理規(guī)定》(討論稿)、《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yè)大學校際選修課課程修讀承諾書》,指導學生進行跨校選課。
(5)開展跨校選課教學。自2015年9月,每學期均進行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yè)大學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校際共享試點工作。試點初期中每所學校為對方學校的學生各開設5門具有學校優(yōu)勢特色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程,每門課程的選修名額暫定為20人。在每學期開學前2周內,各學校制定選修計劃并及時通知對方教務處及學生,各學校教務處負責各自學校學生跨校選課的通知、名單匯總并報對方教務處、相關課程上課地點及任課教師安排等。經過2學期的試點,跨校選課工作開展順利。自2016年9月起,雙方學校供學生選課的課程門數擴大至近20門。
(6)優(yōu)質特色課程資源共享課程學分互認研究。課程結束后,由開設課程的學校組織考試,成績合格者由該校教務處教務管理人員在學分互認系統(tǒng)中向學生公布課程成績,并給予相應學分,同時通知學生所在學校教務處。學生可登錄學分互認系統(tǒng)查看選課成績和獲得學分情況,并可在選課學校和自己所在學校申請學分互認。教務管理人員根據《校際學分互認協(xié)議》,對學生的申請進行審核通過后,兩校對于學生跨校選課所獲得的學分給予相互承認。
(7)開展跨校選課學生問卷調查。為了進一步做好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yè)大學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校際共享及學分互認工作,在2016年3月份,雙方教務處共同開展了一次“優(yōu)質特色校際共享課程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學生對開展優(yōu)質特色校際共享課程的選修動機、滿意度、上課安排、上課方式、意見建議等。問卷結果統(tǒng)計顯示,所有的學生都認為開展高校間的優(yōu)質特色課程共享非常有意義,對所參加的課程內容的滿意率為100%(其中“滿意”為86.4%,“基本滿意”為13.6%),認為參加校際共享課程有收獲的比例為90.91%,學生的整體評價都比較高。同時,學生也提出了一些意見或建議,如反映課程開設的宣傳力度不夠、上課時間都是在晚上、建議開設更多的特色課程以及推行更深入的合作等。
3 實踐效果
三年來,雙方實現了校際間106門優(yōu)質特色課程的開放共享、近200位任課教師的共管共用,總計受益師生近萬人。通過開放共享,優(yōu)勢互補,揚長補短,學生獲得了更多優(yōu)質特色課程資源,豐富了課程內容,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扎實地推進了高校校際優(yōu)質特色資源共享的合作,實現了不同高校課程的優(yōu)勢互補,改善了不同類型高校課程設置的局限,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4 保證本項目順利開展的因素分析
本項目得以順利開展,主要解決了優(yōu)質課程共享中存在的如下問題:(1)地理問題。以往國內其他高校之間也曾試點開展優(yōu)質資源共享,但遇到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高校之間在地理位置上存在著高校之間相距較遠,學生跨校上課造成很大的困難。本項目選取的兩所高校只有一條馬路之隔,基本不存在學生上課面臨的距離、時間以及安全問題。(2)學校層次問題。以往其他高校之間曾試點開展優(yōu)質資源共享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高校間層次有所差異,因此就存在著學生選課“一邊倒”的現象。本項目選取的兩所高校同為陜西省“十二五”重點建設的省屬高水平大學,學校層次相當,學生生源水平也相當,因此學生選課時兩校之間較為均衡,也保證了本項目的順利實施。(3)學校件優(yōu)勢特色學科專業(yè)互補。本項目選取的陜西科技大學在輕化工學科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而西安工業(yè)大學在軍工系統(tǒng)學科具有明顯優(yōu)勢,兩所學校間互補性較強。(4)共識是關鍵。在本項目籌劃之初,兩所學校的教務處就有很強的合作意愿,在合作共享方面有著十分一致的共識,大家的唯一目標都是希望通過相互之間的優(yōu)質資源共享,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5 今后設想
(1)在前期進行的通識教育選修類優(yōu)質課程校級共享的基礎上,今后可以嘗試進行部分專業(yè)課程的校級資源共享,如陜西科技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學生可以選修西安工業(yè)大學涉及光學方面的專業(yè)課程;西安工業(yè)大學的化學、生物、材料類專業(yè)可以修讀陜西科技大學相關專業(yè)課程。
(2)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將現在共享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網絡化、平臺化,學生可以通過線上的網絡學習共享+課堂的教師輔導互動,逐漸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優(yōu)質資源共享新模式。
(3)將優(yōu)質資源共享的課程范圍進一步擴大,并進行條理化、模塊化,逐步打造兩校間課程群的優(yōu)質資資源共享。
課題: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優(yōu)質特色教育資源校際共享運行機制研究》(15BZ33)
參考文獻
[1] 矯慶軍,金方艷,陶施雯.區(qū)域大學聯盟內教學資源共享調查與機制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4).
[2] 張金學,張寶歌.建設地方區(qū)域高校聯盟全面加強教育資源共享[J].中國高等教育,2013(8).
[3] 魏曉彤.區(qū)域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24).
[4] 鄭存庫,俱國鵬.區(qū)域高校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路徑選擇——以陜西省屬12所本科高校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