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
摘要: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選修課程,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很好的起到了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另一方面,有效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性格品質,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將小學音樂教學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研究了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探討了小學音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對策,希望通過這次研究為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從而大大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關鍵詞:心理健康? ?教育? ?小學? ?音樂教學? ?融入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4-0103-02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對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的不斷關注和重視,對小學音樂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實現小學音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充分結合。因此,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融入”這一話題成為了教育行業(yè)關注的焦點。為了最大限度的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小學音樂教師要針對小學音樂教學的特點,將小學音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效的融合,以保證小學教育事業(yè)能夠朝著積極、穩(wěn)定、健康、可持續(xù)的方向發(fā)展。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通過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有利于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的發(fā)展,以保證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音樂教學之間的充分結合,對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1]有利于學生從音樂的角度形成健全的人格,避免心理的畸形發(fā)展,從而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由此可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融合,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小學音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對策
為了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音樂教學充分的融合起來,現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在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同時,大大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一)建立友好、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愉悅、自由的音樂教學氛圍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擁有一顆愛心,真正的做到關愛每一個學生,在實際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首先,要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與此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最基本的做人素養(yǎng),例如: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和關愛他人,[2]讓學生在充滿愛心的校園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這樣一來,有助于小學音樂教師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小學音樂教師在設計音樂教學活動中,要有效的結合小學生的興趣特長和性格特點,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對于那些表現能力強的學生,小學音樂教師要有贊美的眼神和手勢,[3]讓他們感受到被表揚的快樂,對于那些拘謹、羞于表達的學生,小學音樂教師要采用摸頭的方式,鼓勵他們大膽表現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小學音樂教師的關愛,從而有效的消除學生不平衡的心理,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二)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有著直接性的聯系,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是保證學生能夠自信唱歌和表演的必要條件。因此,為了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豐富和提高音樂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效率和效果。除此之外,小學音樂教師還要加大對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保證每一節(jié)音樂課的結束之后,為所有學生提供自由表演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體驗到表演的快樂和喜悅,首先,小學音樂教師要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通過讓表現力比較強的學生帶動表演能力欠缺的學生進行表演,從而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表演自信心和表演欲望,久而久之,通過運用多種音樂活動形式,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表演興趣,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唱歌能力和表演能力,關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一定要引起小學音樂教師的足夠重視。
(三)充分利用大環(huán)境、大自然,為學生創(chuàng)造美好的心境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
為了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心境和良好的情感,小學音樂教師要重視對大自然的充分利用。通過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和感受大自然,讓學生領略到大自然的獨特風光。例如:小學音樂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于“春天”這一音樂主題的認識和理解,在進行“春天”音樂活動之前,小學音樂教師需要給每一個學生布置一系列的游玩任務,利用課余時間,帶著學生到大自然進行各種各樣的野外活動,[5]譬如:舉行采野花比賽,看誰采的野花多,并對那些采野花比較多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舉行放風箏比賽,誰的風箏飛得高,給誰獎勵;舉行捉魚比賽等等野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氣息。在下一節(jié)的音樂課堂上,小學音樂教師還要要求學生把戶外所見所聞所感用歌聲或者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對于另外三個季節(jié),如熾熱炎炎的夏天、果實累累的秋天和白雪皚皚的冬天,也可以按照以“春天”為主題的音樂教學活動形式進行展開,讓學生用心去感受每一個季節(jié)的獨特魅力,通過引導他們對四個季節(jié)的探索和觀察,一方面有利于大大滿足學生愛玩的天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導學生用歌唱或者表演的形式,充分的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除此之外,為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對大自然的審美能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合作情境,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由于現在的獨生子女比較多,又加上父母的嬌生慣養(yǎng),導致學生性格過于孤僻,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識,為了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小學音樂教師要重視對舞蹈教學形式和合唱教學形式的應用,首先,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很好的控制聲音的高低、口型的變化、氣息的快慢和演唱姿態(tài)的規(guī)范,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合作精神,通過做好自己的演唱角色和兼顧其他人的演唱狀態(tài),[6]以達到和諧完美的合唱效果。其次,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小學舞蹈教學過程中,為了確保群演動作的整體化一性,需要加強每一個學生動作協調性的訓練,通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關心他人和合作表演的動作習慣,另一方面,還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精神,以加深學生對舞蹈內涵的認識和理解,[7]除此之外,還有利于大大提高舞蹈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個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團隊的合作,為觀眾呈現出了精彩的舞蹈表演,讓學生體會到擁有合作精神對完成優(yōu)秀表演作品的積極作用,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合作的意識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五)在演唱小學音樂歌曲的演唱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小學音樂的歌曲不僅旋律動聽,而且歌詞也會有教育意義,尤其是那些愛國歌曲,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促進學生的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音樂教師在教唱《祖國祖國我們愛你》這首歌時,音樂教師通過運用唱、聽、記、看四種方式,讓學生逐步實現從模唱歌曲旋律向旋律換歌詞方向過渡,這樣一來,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領悟歌曲的旋律和歌詞的內涵,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練唱歌曲的過程中,更好的培養(yǎng)自身的愛國情感,從而實現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融合。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將小學音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充分的融合,很好的實現了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除此之外,小學音樂教師通過對音樂知識的傳遞和對小學生的合理引導,不僅大大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而且,還能實現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幫助小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袁封梅.關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中華少年,2017,(21).
[2]湯雅銘.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小學),2017,(10).
[3]楊曜齊.淺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2017,(31).
[4]羅羚嘉.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休閑,2018,(11).
[5]周永鳳.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音樂教學之中[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 ,2017,(10).
[6]王宣蓓.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入小學音樂教學之中[J].中華少年,2017,(29).
[7]張萍萍.淺談在中職音樂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好家長,20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