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
摘要:語文的學習涉及學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全面性,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突破,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文學素養(yǎng)。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提倡,教師往往只致力于考試形式以及考試內(nèi)容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也只是采取“灌輸式”的學習方法,忽視了學生語文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升。這樣的教學模式極其不利于學生在語文學習道路的長久發(fā)展,會使得學生的道路越走越窄,進而面臨許多嚴峻問題。因此,營造合理高效的課堂教學氛圍對于語文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這需要教師充分認識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結合班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認知水平,在課堂上營造輕松自由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自主學習;互動交流;討論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0001
一、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中的課堂教學氛圍
1.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過度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學生心目中營造出教師“一人獨大”“不可質(zhì)疑”的地位。這樣的教育理念極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進步,在學習遇到問題與瓶頸時,學生不敢向教師尋求幫助與建議,長時間問題的堆積會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進程中步履維艱,失去對語文學習的信心與興趣,產(chǎn)生不良的后果。
2.教師過度灌輸,學生學習自主性低下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代替學生完成一系列工作,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直接說出答案而不是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究解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低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沒有被調(diào)動起來。久而久之,學生會產(chǎn)生依賴心理,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也難以得到鍛煉與發(fā)展。同時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失去了自主學習的動力以及興趣,導致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出現(xiàn)“孤立無援”的局面,學習效率驟減。
3.學生思維沒有得到充分的激發(fā)與調(diào)動
語文是一門較為感性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通過對于文本的賞析與解讀,實現(xiàn)作者所表達情感以及思想的理解。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由于嚴格的課堂教學紀律以及課程教學進度,教師并沒有注重學生對文本深入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反而是一味地依靠空洞枯燥的講解,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幾乎沒有學生以及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就很低。
二、營造合理高效課堂教學氣氛的可行性措施
1.采用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課堂討論
初中語文的教學主要是圍繞課本中的課文展開,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于文本的理解與想法。課堂討論可以訓練學生的交流能力,與演講所訓練的能力不同,演講更加側重于學生思維與表達的培養(yǎng),而討論則是更加綜合的訓練。學生在與同學討論的過程中,需要簡潔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同伴的想法,提出質(zhì)疑,解答同伴提出的疑問。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首先對知識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這樣在聽與說的方面才會有很大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立足于課文內(nèi)容的思考任務,讓學生對課內(nèi)知識深入思考探究。同時,在小組內(nèi)交流想法,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對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進行訓練與提高。
此外,問題的難度需要由淺入深,讓學生一步步地向文章深處進行挖掘,展開小組討論,讓學生之間進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最后選擇代表進行問題的發(fā)言。每一個問題以及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一定的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要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提出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同時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種互動交流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思維以及邏輯的提高,學會怎樣說服別人,怎樣在別人表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思想的閃光之處,怎樣將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的想法優(yōu)化等等。在得到了這一系列的訓練與培養(yǎng)后,學生的思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實踐的過程也是讓學生的口語交際得到實質(zhì)性的拓展,不再是紙上談兵。
2.通過課前預習提升課堂的自主學習氛圍
教師如果一味地向學生單方面地講解,會讓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很被動,也會逐漸產(chǎn)生依賴心理。因此,教師應該多給學生自己動手的機會。在每堂課之前,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自己通過各種手段,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時代背景,同時對于作品能有初步的了解與思考。在文章中遇到陌生的詞匯或者是生字時,能自己動手查字典,了解字音、用法以及造句。同時,學生也可以對所學文章進行初步的理解與賞析,整理出文章的行文思路以及作者的情感線索,在理解過程中逐漸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思考。一千個觀看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是一門開放性較強的學科,在開放思考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課前預習結果向大家進行展示。只有進行過充分的準備,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夠更加積極地表達自己,并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理解,訓練思維的發(fā)散性與多樣性。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在自主性增強的同時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獨特之處,能領略到每一個文字背后豐富的含義,體會到每一個成語、每一個詞匯背后蘊含的典故,在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同時也能增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使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更加濃厚。
學習語文,能夠培養(yǎng)一個人的性情、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逐漸完善、能力逐漸提升的階段,這一階段教師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如果能做到營造合理高效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語文,養(yǎng)成高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對于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增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自主性,發(fā)現(xiàn)語文較其他學科的獨特之處,那么就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戒驕戒躁的性格,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陶冶學生高雅的情操,從而真正實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以及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第二十三中學0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