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湘
【摘要】本文主要以初中數學教學整合數形結合思想的實踐為重點進行闡述,以初中數學教學現狀為主要依據,從把復雜問題變得簡單化、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路、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數形結合思想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是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其主要是指數與形之間進行對應轉化,進而使抽象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易于學生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題準確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通過多種形式的手段,對數形結合思想進行靈活運用,進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形成數形結合思想,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本文針對初中數學教學整合數形結合思想的實踐進行深入分析.
一、把復雜問題變得簡單化,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涉及較多復雜抽象的概念與內容,這些內容枯燥無趣,難以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且容易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抗拒的心理[1].想要有效避免該種情況的發(fā)生,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把復雜抽象的數學內容變得簡單化,進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
例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涉及較多的公式和定理,這些知識點屬于純記憶性的內容.在對等式性質進行學習時,大部分定理都為固定的,想要避免學生機械化記憶,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思想,對定理進行驗證,進而加深學生對該部分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如,等式兩邊同時加或減相同的數,結果仍然相等.在該定理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利用天平平衡的例子進行證明,通過實物演示,學生可以對該定理更好地進行理解和記憶.并且,這些實驗都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關,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進而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突破教學重難點內容,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通過數形結合思想,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可以對數學中的系統(tǒng)結構進行探知,從整體上對問題的解題思路進行掌握,把所學知識進行串聯和結合,進而形成完整的解題觀念[2].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在講解重難點內容時,可以利用數形結合思想,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與記憶,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在函數知識中,涉及一元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想要使學生分清一元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發(fā)現其中的內在聯系,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指引學生畫出一元二次函數圖像.例如,y=ax2+bx+c,在圖像和x軸相交時,可以變成ax2+bx+c=0,得出了一元二次方程.通過圖形轉換,指引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在y為0時,y=ax2+bx+c也可以變式一元二次方程.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
三、拓展學生思路,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所有的數學方法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解題遇到困難時,可以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3].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數形結合思想,把學生的思路打開,使學生可以更加直接地進行觀察,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與發(fā)散性思維.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的結構最穩(wěn)定的論點時,教師可以通過木棍等實物展示給學生幾個圖形,如四邊形、五邊形等等,然后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動手實踐進行感知.通過事實,對該觀點的正確性進行論證.
此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數形結合思想,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利用多種方法對問題進行解答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例如,在對圓形與直線關系進行判斷時,大部分學生都是通過圓形與直線的交點進行判斷.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利用其他方法進行判斷,可以通過圓心到直線的距離,也可以對兩者位置進行判斷.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可以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激發(fā)學生的思路,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整合數形結合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和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對數形結合思想進行靈活運用.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的利用,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數學條件變得更加清晰,進而使學生可以對題目進行直觀的觀察與分析,提升學生的解題效率和準確性,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青嶺.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18(2):67.
[2]楊玉麟.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討[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8(1):77-78.
[3]繆芝芳.淺談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考試周刊,2018(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