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縮影
(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灣塢中心小學,福建寧德 355006)
閱讀能力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對其他學科學習也有重要影響。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思維難以得到有效啟發(fā),閱讀能力提升速度較為緩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開展群文閱讀的基礎上,引入思維導圖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使其在閱讀過程中,扎實掌握各項基礎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對閱讀教學效果做出全面優(yōu)化。
思維導圖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思維輔助工具,根據(jù)人腦的思維特點,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性,圍繞一個中心主題,鋪開知識結(jié)構(gòu),使知識內(nèi)容更容易被學習者接受。因此,思維導圖又被稱為心智地圖或腦圖,通過采用色彩不同的線條,按照一定邏輯規(guī)律組織知識網(wǎng)絡,具有直觀、鮮明、條理清晰等特點[1]。我國自20 世紀80年代引入思維導圖以來,已經(jīng)將其廣泛應用到各階段、各學科的教學當中,其對實際教學成果起到較好的優(yōu)化作用。對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而言,利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從群文閱讀教學的需求角度來看,這種閱讀教學方式有別于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和整書閱讀,通過選擇有限的文章,將其聯(lián)系在一起開展閱讀教學,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互為借鑒,更好地掌握一類文章的特點,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但是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文章選擇是一個關鍵,需要建立若干篇文章之間的聯(lián)系性,避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生混亂。利用思維導圖組織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可以充分發(fā)揮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梳理每篇文章的知識點,并基于同一個主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從而相互增益,達到遠高于閱讀同等數(shù)量單篇文章的效果。
目前,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已經(jīng)掌握了思維導圖的應用方法,并具備一定的教學應用經(jīng)驗,可以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但是,小學語文教師應更加深刻地理解思維導圖工具的特點以及作用價值。這種思維輔助工具是以人的思維活動規(guī)律為基礎,通過采用多種刺激方式,挖掘人腦潛力,強化人的記憶、創(chuàng)造力等。為了確保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應不斷提高思維導圖的制作能力。
思維導圖的本質(zhì)是將人腦活動的思維過程形象化地表現(xiàn)出來,通過繪制各種形式的流程圖、網(wǎng)絡圖,構(gòu)建一張看得見的知識網(wǎng)絡。對于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首先要確定群文閱讀主題,并將其寫在白紙或計算機繪圖工具界面的中心部分,從一個中心主題出發(fā),聯(lián)系各個語篇和知識點,幫助學生降低理解接受難度。在具體的繪制過程中,教師可采用不同顏色的線條代表不同層級的知識脈絡,連接各個支點,建立層級清晰的知識框架。每個支點通常只有一個關鍵詞,但這個關鍵詞能夠反映出一條知識脈絡的思維過程,因此具有思維啟發(fā)的作用。此外,教師還要教導學生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鼓勵學生基于思維導圖開展自主閱讀學習活動,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語文群文閱讀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
在利用思維導圖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生的預讀過程。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限,如果沒有做好預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容易跟不上教學進度。特別是群文閱讀由于內(nèi)容較多,更需要學生對閱讀文章有所了解。在利用思維導圖開展預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提前公布群文閱讀的文章目錄,同時引導學生掌握自己動手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例如,《黃山奇石》《葡萄溝》《日月潭》這幾篇文章都是描寫風景名勝的文章,學生可以通過開展群文閱讀,學習描寫風景的寫作技法。在制作預讀思維導圖時,教師可以以風景技法為中心,通過初步閱讀,引導學生分別探討閱讀三篇文章的感受;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組織學生收集相關材料,挖掘語篇中的知識點。通過完成預讀思維導圖的制作,學生可以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可以增進學生對文章寫作思想、寫作技法的了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手術(shù)臺就是陣地》這一課時,由于這篇文章是講述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加拿大共產(chǎn)黨員白求恩將手術(shù)臺當作陣地,不顧安危,不顧他人勸說,堅持為傷員做手術(shù)的真實故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介紹有關白求恩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這位偉大的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偉大的戰(zhàn)地醫(yī)生。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為人民服務》《狼牙山五壯士》等相關背景的文章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抗日年代中,一名共產(chǎn)主義者的偉大精神和情操。教師通過系統(tǒng)介紹這些背景知識,可以增進學生對作者的了解,從而更容易在閱讀中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梳理重點和難點知識,組織學生展開集中探討,提高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小學生對自己喜歡的作品通常更有學習的積極性,能夠進行深層次的閱讀,分析作品中的人物關系、行文線索等。學生在深度閱讀中,將遇到的問題提煉出來,放在思維導圖的知識框架中展開討論,能夠激發(fā)探討興趣,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小猴子下山》《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紅馬的故事》一組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提問等方式,對學生的討論方向加以引導,或者直接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過程中,針對某個人物、某個故事情節(jié),展開集中討論。學生通過思想碰撞,產(chǎn)生深刻理解,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幫助。
學生在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情感線索時,也可以強化自身的閱讀情感體驗,促進語文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發(fā)展。文字本身就是一種表達人類情感的工具。作家在寫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代入自己的處境以及自己的思想情感。學生如果能夠捕捉到作者的思維及情感活動,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例如,在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組李白的詩作為群文閱讀教學內(nèi)容,如《靜夜思》《贈汪倫》《望廬山瀑布》等。李白作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作品無論是寫景還是敘事,都能夠體現(xiàn)出一種豁達的人生哲學。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學生獲得情感上的熏陶。
綜上所述,在思維導圖工具的應用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能夠解決因?qū)W生自身閱讀能力不足給群文閱讀帶來的困難,幫助學生快速梳理每篇文章以及文章之間的知識脈絡。同時,思維導圖也有助于啟發(fā)學生思考,增進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促進學生閱讀綜合能力的快速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積極推廣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