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軍
(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張棉學區(qū),甘肅天水 741500)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基礎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要是能掌握較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那么就能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游戲活動是學生的最愛,所以教師不妨將游戲活動與教學內(nèi)容有效結(jié)合起來,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字詞教學是語文科目的基礎組成部分,就像是一座高樓大廈的地基建設一樣。但由于漢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以及一字多義的情況,致使很多學生容易混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是引導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漢字,然而,通過游戲活動的方式展開字詞的記憶,能大大地幫助學生加強對字詞的理解和記憶[1]。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生字開花”的游戲活動,即學生在學習一個新的漢字時,可以通過加一筆、減一筆,或者寫出盡可能多形近字的方式,展開對比記憶。如學生學習“口”字,那么與“口”字形體相近的漢字有日、中、只、回、因。學生還可以組成盡可能多的詞語,具體有開口、入口、門口、井口、河口等。這種“生字開花”的游戲活動,不僅能夠達到提升學生識字興趣的目的,激發(fā)課堂活力,還克服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重復的教、學生大量書寫的弊病,更培養(yǎng)了學生愛語文的感情、用語文的習慣。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詞語競賽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AABB”的詞語結(jié)構,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出盡可能多的符合該結(jié)構特點的詞語。競賽的方式可以分為多種,小組學生可以先將相應的詞語寫出來,然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呈現(xiàn)出來,寫出的正確詞語最多的小組獲勝。教師也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說一個詞語,另一組馬上說另一個詞語,最先說不出詞語的小組失敗。在游戲活動模式下,學生會在課下積累盡可能多的詞語,從而逐漸養(yǎng)成積累詞語的良好習慣。
語言表達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zhì),而語文科目就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任。因此,教師不妨將游戲活動有效地融入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練習中,進而讓學生在一種游戲化的氛圍中形成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如口語交際《注意說話的語氣》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正確語氣與不好語氣的情景表演活動。情境一:課間,兩名學生在水龍頭處洗手,學生1 將水龍頭開得非常大,學生2 見狀后說:“你好,同學,我們可以把水龍頭開得小一點,節(jié)約用水,多光榮!”情境二:課間,兩名學生在水龍頭處洗手,學生1 將水龍頭開得非常大,學生2 見狀后說:“喂,你怎么把水龍頭開那么大,太浪費了,趕緊關小一點吧?!苯處熆梢砸龑W生思考,如果是你把水龍頭開得很大,你更愿意接受誰的觀點?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我們以后提建議或者表達意見的時候,要用什么樣的語氣?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句子魔法變身”的游戲活動。例如,教師出示把字句“李彤把面包全部吃完了”。讓學生當魔法師,將句子變成被字句的格式“面包被李彤全部吃完了”。還有反問句和陳述句,教師出示反問句“這點小事,難道還要媽媽擔心嗎”,學生可以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這點小事,不應該要媽媽擔心”。類似的還有肯定句與否定句,以及肯定句與雙重否定句的轉(zhuǎn)換。甚至,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加上“巴啦啦小魔仙,變”的口頭指令,讓學生將句型的變換與魔法游戲有效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語言、掌握語用、沉淀語感。
關于病句修改,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醫(yī)生看病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將自己當作醫(yī)生,將病句當作病人。醫(yī)生看病的第一步就是要判斷病情,相應的,學生修改病句的第一步就是要查出病句的錯誤之處,然后才能對癥下藥。而且作為一名資深醫(yī)生,必須要清楚所有疾病的種類及治療措施,那么學生也要掌握所有的病句類型以及相應的改正策略。如這句話“歷史博物館展出了兩千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學生要判斷出這句話是否是病句,如果是病句,錯在哪里,應該如何改正。很明顯,這句話的意思是“歷史博物館展出了一批新出土的文物,這批文物是兩千年前的”,那么正確的語序就是:“新出土的兩千年前的文物”,所以這句話可以改成“歷史博物館展出了新出土的兩千年前的一大批文物”。
大語文時代背景下,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對于農(nóng)村留守兒童而言,他們常年跟祖輩們生活在一起,所接受的家庭教育非常有限,導致知識視野方面就比較有限。所以閱讀就成為留守兒童提升自身認知能力、拓展知識視野的有效方式。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文本表演活動。例如,學生學習《蜘蛛開店》這篇課文之后,可以分別扮演蜘蛛、長頸鹿及蜈蚣,將蜘蛛開店的整個過程直觀地還原到課堂上。這樣,既能促使學生認真理解課文,又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從而解決了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xiàn)的障礙,引導學生怎樣更好地理解教材。課堂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發(fā)展課外閱讀,拓寬學生閱讀視野。教師可以選取課外教材內(nèi)容。如學生在課外閱讀了《綠野仙蹤》這本童話故事,可以分別扮演多蘿西、膽小獅、稻草人以及其他童話故事角色。學生選取其中的一個故事情節(jié),將其直觀演繹出來。在活動中,學生通過游戲活動的參與、體驗,提高自身的領悟能力,感受人文氣息。教師要走下講臺積極地參與其中,構建民主、健康、互信的師生關系,做藝術感染的天使,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
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閱讀心得的分享交流。例如,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后,會對其中的哪個故事內(nèi)容印象最深刻呢?有可能是指鹿為馬,有可能是其他故事內(nèi)容,學生可以將其分享出來。其他學生聽到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內(nèi)容時,就會產(chǎn)生一睹為快的想法,就會積極自主地投入閱讀活動中。
總之,游戲是人類原始的教學方式,非常適合小學低年級語文科目的教學。巧用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性格等多方面得到發(fā)展,從而促使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結(jié)合班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并結(jié)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斷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而且,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巧用游戲活動設計,還有利于改善當代農(nóng)村教師教學現(xiàn)狀,更能符合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