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魏珍珍 張馳 步江濤 張程程 張小明
摘? 要:建立了熱脫附-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塑膠跑道面層中10種揮發(fā)性有機物(VOCs)有害物質釋放量的檢測方法。試樣制備后置于溫度(23±2)℃,相對濕度(50±10)%的無污染環(huán)境中預平衡后置于環(huán)境測試艙內進行環(huán)境平衡。按照材料面積/艙體積比0.4裁取塑膠跑道,放置在60L的環(huán)境艙中,環(huán)境艙的條件如下:溫度60℃±1℃,相對濕度5.0%±5%,空氣交換率(1±0.01)次/h,被測樣品表面附近空氣流速:0.1~0.3m/s。樣品VOCs釋放量測定的采樣體積為10L,采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通過熱解吸裝置加熱吸附管,得到VOCs的解吸氣體,將其通過GC-MS分析,通過保留時間定性,外標法定量。該方法操作簡單、重現(xiàn)性好,準確度高,能滿足對實際樣品的分析要求。
關鍵詞:熱脫附-氣相色譜-質譜法? 塑膠跑道面層? 揮發(fā)性有機物? 有害物質釋放量
中圖分類號:TQ317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7(c)-0057-03
Abstract: Thermal desorp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was applied to detect 10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releasing from plastic track. The sample shall be placed in a non-polluting environment for pre-equilibrated in with a relative humidity (50±10) % and a temperature of (23±2) ℃. The plastic track is cut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area/cabin volume ratio of 0.4 and placed in a 60 L environmental chamber (Temperature: 60℃±1℃, relative humidity: 5.0 % ± 5 %, air exchange rate: (1± 0.01) times/h, air velocity: 0.1 m/s - 0.3 m/s). It was collected by Tenax-TA adsorption tube with 10 L of the VOCs air. The gas of VOCs was obtained by a thermal desorption device, and analyzed by TD-GC-MS. The method can meet the analysis requirements of actual samples.
Key Words: Thermal desorp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Plastic track surfac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Hazardous substance release
劣質跑道主要由于跑道的原材料質量不過關,主要來自于未完全反應的原料、劣質原料含有的有害物質、違規(guī)使用有害的原料和有毒溶劑、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生產的副產物[1-5]。塑膠跑道鋪設后,跑道中殘留大量溶劑,隨著時間、溫度、環(huán)境的變化,長期緩慢揮發(fā),溶劑的揮發(fā)性有機物,也是造成塑膠跑道異味的主要因素[6]。揮發(fā)性有機物在常溫下可以蒸氣的形式存在于空氣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氣味性,會影響皮膚和黏膜,對人體產生急性或慢性損害[7,8]。
針對塑膠跑道面層中揮發(fā)性有機物(VOCs)的分析方法,ISO 16000-6通過氣相色譜法進行分析,也有文獻報道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進樣(HS-SPME)[9]、頂空直接進樣(HS)[10],但是均存在不能客觀模擬塑膠跑道中揮發(fā)性有機物的釋放環(huán)境的缺點。
建立熱脫附-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塑膠跑道面層中揮發(fā)性有機物有害物質釋放量的檢測方法,模擬塑膠跑道中有害物質釋放的環(huán)境,對塑膠跑道中VOCs進行定性和定量。
1? 試驗部分
1.1 儀器與試劑
儀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Agilent,7890-5977B,美國),熱脫附儀TD100-xr(Markes,英國),VOC環(huán)境測試艙(60L,東莞市升微機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
試劑:10種目標化合物標準品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甲苯、乙苯、鄰二甲苯、苯乙烯、間(對)二甲苯、正十一烷。
1.2 試驗方法
1.2.1 樣品前處理
試樣制備后應置于溫度(23±2)℃,相對濕度(50±10)%的無污染環(huán)境中進行預平衡24h。按照材料面積/艙體積比0.4裁取塑膠跑道,放置在60L的環(huán)境艙中,環(huán)境艙的條件如下:溫度60℃±1℃,相對濕度5.0%±5%,空氣交換率(1±0.01)次/h,被測樣品表面附近空氣流速:0.1~0.3m/s。
1.2.2 儀器條件
熱脫附條件:熱脫附流路溫度:150℃;捕集阱最低溫度:-10℃;捕集阱加熱速率:40℃/s;捕集阱吹掃時間:1.0min;解析時間:5min;解析溫度:250℃。
升溫程序:45℃保持1min,以10℃/min升至70℃,以20℃/min升至120℃,以10℃/min升至200℃,以20℃/min升至250℃。傳輸線溫度:250℃。
質譜條件:離子源:EI源,電子能量:70eV;采集模式:選擇離子掃描模式。
2? 結果與討論
2.1 柱溫條件優(yōu)化
經反復試驗,優(yōu)化色譜柱程序升溫,有效地改善被測物質的分離度,峰形對稱,大大縮短了分析用時,所有待測物保留時間在4~11min之間。
2.2 方法學驗證
2.2.1 檢出限
以各目標物的保留時間定性,色譜峰面積對其濃度進行線性回歸分析,計算線性相關系數(shù)R2,10種目標化合物的含量與色譜峰面積成良好的線性關系,線性相關系數(shù)大于0.9974。用空白吸附管吸附標準曲線中的最低濃度,以3倍儀器信噪比(S/N=3)計算各化合物的檢出限,10種揮發(fā)性有機物的檢出限為0.005mg/(m2·h)。
2.2.2 精密度與穩(wěn)定性
取6根Tenax-TA吸附管于熱脫附管老化儀中300℃老化15min后,吸取標準溶液依次注入熱脫附捕集阱中,吹掃5min,配制相同濃度的混合標準吸附管6份,分別進樣,結果相對標準偏差(RSD)小于5%。10種揮發(fā)性有機物的保留時間未發(fā)生明顯偏移,目標化合物的響應相對穩(wěn)定,由此可以看出該方法精密度和穩(wěn)定性均較高。
2.2.3 回收率
在優(yōu)化的條件下,采用空白Tenax-TA吸附管進行加標回收率和相對標準偏差試驗,分別添加30、60、100 ng濃度的混合目標化合物的標準溶液,進行加標回收試驗,每個濃度平行測定3次,計算平均回收率和相對標準偏差(RSD)。實驗數(shù)據見表1,30、60、100 ng 添加濃度,10種揮發(fā)性有機物的加標回收率分別為95.2%~100.1%、94.7%~100.1%、94.7%~99.7%,相對標準偏差(RSD)為0.6%~2.6%、0.7%~2.5%、0.5%~2.2%,能夠滿足實際檢測的需要。
2.3 實際樣品的測定
隨機采集50個塑膠跑道面層樣品進行檢測,對塑膠跑道面層樣品中10種揮發(fā)性有機物釋放量進行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50個塑膠跑道面層樣品,乙酸乙酯、苯、甲苯、乙酸丁酯、乙苯、鄰二甲苯均有檢出,苯乙烯、間(對)二甲苯、正十一烷均未檢出,以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檢出頻率較高,主要來自于塑膠跑道中膠黏劑、橡膠顆粒等中有機物的釋放,且檢出范圍較為集中,表明市場上塑膠跑道產品的生產工藝相對成熟穩(wěn)定。
實驗發(fā)現(xiàn),塑膠跑道放置一周于溫度(23±2)℃,相對濕度(50±10)%的無污染環(huán)境中再進行測試,其中乙酸乙酯、甲苯等釋放量衰減明顯(圖2)。提高塑膠跑道放置溫度至(60±1)℃。乙酸乙酯、甲苯等釋放量顯著衰減,但未知揮發(fā)性有機物的釋放量增加,塑膠跑道的放置時間、放置溫度對揮發(fā)性有機物的釋放量有一定的影響。
3? 結語
建立了熱脫附-氣相色譜-質譜法分析塑膠跑道面層中10種VOCs釋放量的檢測方法。該方法檢測結果靈敏、準確,能夠應用于塑膠跑道產品的有害物質釋放量的檢測,為塑膠跑道產品的監(jiān)管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塑膠跑道在中小學校園、運動場館等應用非常廣泛,其中揮發(fā)性有害物質釋放量對人體健康的安全隱患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揮發(fā)性有機物的釋放量與健康風險的關系仍需要進一步科學系統(tǒng)的評估。
參考文獻
[1] 穆獻中,朱雪婷,胡廣文.基于激勵相容視角的“毒跑道”事件安全監(jiān)管分析[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8,44(12):44-49.
[2] 徐劍,葉明.校園“毒跑道”事件審思與治理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7,39(4):82-84.
[3] 丁國民,高炳巡.校園“毒跑道”的癥結及法律對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11):36-41.
[4] 樊夢兵.田徑塑膠跑道揮發(fā)性有機氣體的檢測方法[J].塑料科技,2019,47(2):77-80.
[5] 楊雁南.揮發(fā)性有機物的危害以及控制措施[J].黑龍江環(huán)境通報,2017,41(3):36-39.
[6] 馮麗麗,胡曉芳.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三重四極桿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地表水與飲用水中的揮發(fā)性有機物[J].分析測試學報,2019,38(11):129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