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加坤
【摘?要】一個知識點,教師講了很多遍,學生也很認真地聽,但是學生還是一臉茫然、似懂非懂,不理解這些知識。究其原因,是學生所認知的知識領域與新知識脫節(jié),新舊知識之間存在著被教師忽略的隔膜,沒有聯(lián)通。要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識,就必須從學生所認知的知識領域開始逐步引入新的知識,以常識及學生所熟悉的知識去講解新知識,這樣往往使知識變得通俗化、簡單化、趣味化,學生很容易就能深刻理解并應用這些知識。
【關鍵詞】通俗;形象;初中生物
教師常常遇到這樣的困惑:一個很簡單的知識點,感覺教師已經(jīng)講解得非常明確了,而且已經(jīng)講了很多遍了,但是學生還是似懂非懂,還是一臉茫然、不理解這些知識。其實,這是因為學生所認知的知識領域與新知識脫節(jié)了,新舊知識之間有一層被教師忽略隔膜隔著,沒有聯(lián)通而已。就像“挖溝引水灌溉田地”一樣,溝已經(jīng)反復仔細地挖了很多遍了,還沒有水來,原因是水源頭那里還堵著,沒有開通。學生難以理解新的知識,通常的原因是沒有將新知識與他所擁有的知識領域聯(lián)通。要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識,就必須從學生所認知的知識領域開始逐步引入新的知識,以常識及學生所熟悉的知識去講解新知識,這樣往往使知識變得通俗化、簡單化,學生很容易就能深刻理解并應用這些知識。下面用幾個知識點作例子。
一、人體免疫系統(tǒng)與國家安全部門
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這一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難點在于明確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和區(qū)分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以及理解抗原和抗體。除了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比較直觀容易理解外,第二道防線“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都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系統(tǒng)地理解。如果單純地講解,往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但要是把“人體”比喻成一個“國家”,而“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就是“國家安全部門”,那么這知識就變得通俗易懂而且趣味無窮了。
先引導學生明確國家安全系統(tǒng)中的“邊防和海關、人民警察、特警和特種部隊”三個關鍵部門,然后將“病毒和病菌”比喻成“外敵入侵”。再對應著這三個關鍵部門講解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如下表:
形象趣味講解的思路是:首先,病菌要侵入人體就必須穿過人體的“邊防”或從“海關”混入,即“皮膚”和“鼻腔、食道、呼吸道的黏膜”;其次,進入人體的“病菌”就像潛入國境的“不法分子”,需要人體的“警察”進行抓捕消滅,即“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第三,如吞噬細胞和殺菌物質這些警察消滅不了病菌,就由“吞噬細胞”上報給人體“特戰(zhàn)部門和特種兵”——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經(jīng)過分析病菌的特征,制造出能殺滅那種病菌的“特殊的武器”。那個“病毒和病菌”就叫“抗原”,“特殊的武器”就叫“抗體”。
這樣講解使知識變得通俗易懂、簡單明了,課堂變得輕松活躍,讓學生很輕松的掌握了知識。
二、生物的分類等級與國家地區(qū)的分類等級
生物的分類這一節(jié)內容,難點在于理解“共同分類等級越低,相似程度越大,親緣關系越近;共同分類等級越高,相似程度越小,親緣關系遠”。突然攝入陌生的生物分類,并且理解等級之間的關系,對于理解能力還較差的初中生來說是很難的。但如果用國家和地區(qū)的分類等級來講解生物的分類等級,就變得非常簡單了。如下表:
這樣用學生所熟悉的地區(qū)分類等級“國、省、州、縣、鎮(zhèn)、村、組”去理解生物的分類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就變得非常簡單了。學生知道同村的人的親緣關系比只是同國的親緣關系近,對應的學生就理解同種的生物比只是同界、同門等生物的親緣關系要近。
三、血液與運河
對于學生來說,記住血液的基本成分是很容易的,但是對于血漿運輸血細胞、營養(yǎng)物質和廢物,特別是對紅細胞、氧氣、血紅蛋白三者的關系的理解是非常困難的。教師往往只注重講解紅細胞能運輸氧氣、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缺氧血變暗紅色、有氧血液變鮮紅色等等,恰恰忽略最基本的三者關系,導致學生似懂非懂的。
形象的講解方法是,將血液比喻成運河,血漿就相當于運河的水,水中可融入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并運輸;紅細胞就像運輸氧氣的船,血紅蛋白就相當于裝氧氣的鋼瓶,含有鐵元素。運河中有植物等有機物,也有垃圾等廢物;對應的血液中有蛋白質、葡萄糖等有機物,也有尿素等廢物。
四、農作物的產量與收入、支出
對農作物的產量條件以及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關系講解,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應用。即使學生能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應式記住,但是對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的方法,學生還是似懂非懂,停留在死記硬背的階段。究其原因是學生對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新接觸的知識概念,無法立即將其作用與生產消費聯(lián)系在一起。死記硬背只最多能從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條件上知道提高有機物產量的方法有二氧化碳濃度、水分和光照強調三個方面,卻不能理解控制晝夜溫差來提高產量這一方法。但如果用“存儲量等于收入量減去消耗量”來講解就變得通俗明了,“農作物的產量”相當于“存儲量”、“光合作用”相當于“收入”、“呼吸作用”相當于“支出”,要提高“存儲量”就得增加“收入”減少“支出”,同理要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就得增強“光合作用”,減弱“呼吸作用”。結合白天有光時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夜晚無光時只能進行呼吸作用,進而就能理解了適當?shù)恼{節(jié)晝夜溫差能提高有機物的產量等等。
這種形象的講解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將細胞分裂比喻成分家來講解,要保證分開后的新家庭跟原來的家庭一樣,就必須將原有東西復制制備成兩份,然后平均分配,同樣的,細胞分裂也要將染色體等復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保證親代后代染色體數(shù)一樣等等。還有將細胞比喻成學校講解,在此就不一一列舉說明了。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只要聯(lián)系常識講解就會變得非常簡單了。
總之,新的知識脫離不開舊知識的層面,一但脫離就會出現(xiàn)知識的斷層,無法聯(lián)系、無法理解,這樣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痛苦和困難的,如果長期不能對知識完整的理解,會出現(xiàn)厭學等危險現(xiàn)象。所以在講解過程中知識的聯(lián)系至關重要。對于難以理解、記憶的知識,要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記憶,就必須從學生所認知的知識領域開始逐步引入新的知識,以常識及學生所熟悉的知識去講解新知識,這樣往往使知識變得通俗化、簡單化,學生很容易就能深刻理解并應用這些知識。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教科書 生物學 汪忠主編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3年6月第1版
[2]生物教學參考書 汪忠主編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6版
(作者單位:云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新華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