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壘 王璇 竇金 姚月
(1許昌學院醫(yī)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2許昌市立醫(yī)院)
隨著我國老齡化狀況日趨嚴重,老年人的養(yǎng)老問題備受社會關注〔1〕。出于緩解子女的負擔及改善自身的生活質量等因素考慮,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在養(yǎng)老院頤養(yǎng)天年〔2〕。雖然養(yǎng)老院有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護工團隊,但實際走訪過程中,發(fā)現有相當比例的老人生活滿意度欠缺,甚至是經常性地出現悲傷、孤獨、憂慮等負面情緒〔3〕,這都可能給其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痛苦。心理痛苦主要指個體的心理、社會、精神等多方面因素所導致其自身出現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不僅會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影響,甚至還會威脅到其生理健康及合并的軀體疾病嚴重化〔4〕。因此,及時了解養(yǎng)老院老人的心理狀況特別是心理痛苦發(fā)生情況尤為必要,可為今后實施護理干預特別是心理指導提供依據。
1.1一般資料 于2018年7~8月對許昌市四所養(yǎng)老院的154例老人進行橫斷面調查。年齡60~106歲,平均(82.13±7.74)歲。納入標準:入院1 w以上且正在養(yǎng)老院居住的老人;年齡≥60歲;知情同意并自愿加入本研究;能正常溝通交流的老人。排除標準:存在精神問題的老人;患有老年癡呆或記憶力較差的老人;需要借助呼吸機輔助呼吸的老人;調查過程中不配合或依從性較差的老人。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情況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老人的人口學資料:性別、年齡、民族、宗教信仰、居住地、既往職業(yè)、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子女數、入住前居住方式、月收入、醫(yī)保類型、家庭關系、是否自理、心態(tài)、入睡情況、是否鍛煉身體、有無娛樂消遣、有無經歷重大影響事件、有無合并慢性疾病、兒女是否均外出打工、家屬探望頻率。②心理痛苦溫度計(DT)〔5〕:量表由兩部分組成:DT〔1〕,包括0~10共11個尺度。其中0為無痛苦,10為極度痛苦,要求受試者對最符合自己近1 w所經歷的平均痛苦水平進行準確標記。1~3分為輕度痛苦,4~10分為中重度痛苦。得分越高代表心理痛苦程度越重;心理痛苦相關因素調查表〔2〕,包括5個因子共40個條目。5個因子分別是實際問題、交往問題、情緒問題、軀體問題及宗教信仰問題。每個條目所反映的問題“0”代表無,“1”代表有。(3)社會再適應量表〔6〕(SRRS):用于評價慢性疾病患者的社會生活事件壓力狀況。包括1~43個等級的生活事件,其中生活變化單位(LCU)代表相應事件的嚴重程度,得分在11~100分。例如:配偶死亡事件屬于生活事件等級1,LCU得分是100分,親密的家人去世屬于生活事件等級5,LCU得分是63分。累積43個等級因子總得分為生活事件壓力總評分,得分越高,個人應激反應越強,生活事件壓力越大。評價標準為:0~149分為無患病風險;150~199分為輕微健康風險;200~299為中度健康風險;300分及以上為嚴重健康風險。
1.2.2調查方法 調查開始前由研究者本人統(tǒng)一培訓調查員,使其按照同一標準和要求對住院老人進行問卷的發(fā)放和調查。資料收集過程中,應耐心向老人講解填寫問卷的意義和要求。問卷原則上要求患者本人填寫,如若不能單獨完成,可由看護人員代為填寫,調查完成后及時檢查有無錯填、漏填的現象并予以補充。共發(fā)放問卷160份,回收有效問卷154份,有效回收率96.3%。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心理痛苦程度及其原因分析 老人的心理痛苦平均得分為(3.19±1.94)分,與顯著心理痛苦界值4分相比,處于輕中度水平。其中存在顯著心理痛苦(DT≥4分)的老人有53例(34.4%)。所有老人中存在身體問題有93例(60.4%),包括:外表/形體8 例(5.2%),洗澡/穿衣14例(9.1%),呼吸2例(1.3%),排尿改變3例(1.9%),便秘32例(20.8%),腹瀉、水腫、發(fā)燒、頭暈、口腔疼痛各1例(0.6%),進食、手腳麻木各7例(4.5%)、疲乏4例(2.6%)、消化不良5例(3.2%),疼痛18例(11.7%),身體活動受限制30例(19.5%)。存在情緒問題有90例(58.4%),包括:抑郁、擔憂各17例(11.0%),恐懼4例(2.6%),孤獨 36例(23.4%),緊張2例(1.3%),悲傷13例(8.4%), 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16例(10.4%),睡眠問題26例(16.9%),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9例(5.8%)。存在實際問題21例(13.6%),包括:無時間精力照顧孩子/老人 12例(7.8%),無時間精力做家務、經濟問題各4例(2.6%),工作/上學、周圍環(huán)境各1例(0.6%)。存在交往問題34例(22.1%),包括:與孩子/老人相處、與伴侶相處各3例(1.9%),與親友相處1例(0.6%),與醫(yī)護人員相處28例(18.2%)。 無信仰/宗教問題。具體原因中各項目發(fā)生頻率居于前5位的依次是孤獨、便秘、身體活動受限制、與醫(yī)護人員相處、睡眠問題。
2.2心理痛苦的相關性分析 老人的生活事件壓力評分為(63.32±43.44)分,無患病風險。其中居于前5位的生活事件壓力為受傷或者生病(27.9%)、個人習慣改變(22.7%)、睡眠習慣改變(18.8%)、生活條件改變(14.9%)、飲食習慣改變(14.3%)。進一步做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老人的心理痛苦評分與生活事件壓力得分總評分呈正相關(r=0.206,P<0.05)。
2.3心理痛苦的單因素分析 不同探望頻率、宗教信仰、心態(tài)、入睡情況、是否自理、是否鍛煉、有無娛樂、是否經歷重大影響事件、有無合并慢性疾病及兒女是否均外出打工的老人心理痛苦總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老人心理痛苦程度的單因素分析分)
2.4心理痛苦的多因素分析 以老人的心理痛苦評分為因變量,不同探望頻率、宗教信仰、心態(tài)、入睡情況、是否自理、是否鍛煉、有無娛樂消遣、是否經歷重大影響事件、有無合并慢性疾病及兒女是否均外出打工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心態(tài)、家屬探望頻率、是否經歷重大影響事件及有無娛樂消遣的老人心理痛苦程度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心理痛苦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R2=0.221,調整R2=0.200,F=10.553,P<0.001
3.1養(yǎng)老院老人心理痛苦現狀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養(yǎng)老院老人的心理痛苦總評分與梁英等〔7〕對老年腫瘤患者的心理痛苦評分(3.50±1.99)分結果相似。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有相當比例的老人存在顯著心理痛苦,其心理痛苦的陽性率與Chiou等〔8〕對癌癥患者心理痛苦檢出率22.1%的報道明顯偏高,也高于牟倩倩等〔9〕對癌癥患者心理痛苦發(fā)生率30%的研究結果。但低于邵曉麗等〔10〕報道的63.2%。這些差異可能與被調查者的人群組成、文化差異、疾病嚴重程度及預后等多種因素有關。但從以上數據仍可看出,養(yǎng)老院老人的心理痛苦陽性率處于較高水平,癥狀不容忽視。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其一,老年人通常需要家庭的關懷和親人的照料,而在養(yǎng)老院中親人不在身邊使得該種心理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容易產生孤獨等不良心境,而造成心理痛苦;其二,由于老年人通常身體狀況欠佳,并發(fā)癥繁多且復雜,如若加之與護工溝通欠佳、照顧不到位,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也是引起心理痛苦的主要誘因;其三,出于對家人生活上的掛念和擔心,而表現出的心理不適感,潛在地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痛苦;其四,由于大多較年邁,容易產生對死亡的恐懼,從而出現心理痛苦。
3.2養(yǎng)老院老人心理痛苦相關原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心理痛苦原因居于前5位的依次是孤獨、便秘、身體活動受限制、與醫(yī)護人員相處、睡眠問題,應引起養(yǎng)老院衛(wèi)生服務人員的重視。特別是對于存在孤獨感的老人,應格外關懷,多與其交談,并敦促其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同時積極和家屬溝通,可適當增加看望頻率或定期接回家住幾天,以降低該心理不適。而便秘、睡眠等生理問題,是一個較隱匿的癥狀,有研究顯示便秘可致患者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甚至焦慮煩躁等〔11〕,也應受到關注,可遵醫(yī)囑指導其合理使用促排便藥物、改善飲食結構。同時,可為其提供促進睡眠的物理方法,如睡前飲牛奶、聽音樂、看報、泡熱水腳等,必要的可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催眠藥物輔助睡眠〔12〕。對于身體活動受限的老人,應經常性帶出到戶外活動,不能行動的也應注意勤翻身和適當進行床邊活動。此外,也應叮囑護理人員注意照護行為和溝通方式,使之更好地融入老人中去,以增加其信任和依賴程度。
研究結果也顯示,生活事件壓力與心理痛苦存在正相關,也會對老人的心理痛苦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有受傷或者生病經歷的及因適應養(yǎng)老院生活而使得個人習慣、生活條件和飲食、睡眠習慣明顯改變造成顯著不適的老人,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緩解此類因素給老人帶來的生活負擔和心理壓力。因此,應鼓勵養(yǎng)老院大力提倡整合和個體化相結合的照護模式,調整人員配置〔13〕。在遵循大多數人認同的同時也應考慮個體感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個體特殊的飲食、休息和生活環(huán)境。對于患病的老人,應積極詢問和了解病情,指導其合理用藥,必要時赴院接受治療。以此通過改善其生活事件上的壓力,從而間接地降低其心理痛苦表現。
3.3養(yǎng)老院老人心理痛苦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心態(tài)是養(yǎng)老院老人出現心理痛苦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心態(tài)消極悲觀的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較重。提示養(yǎng)老院應定期給老人做簡單的心理篩查,出現心理問題的應咨詢心理醫(yī)生,對老人采取相關的心理干預措施,而對于癥狀較重的老人,應聯系家人及時帶其赴院接受心理治療。同時,也可以嘗試和相關的心理衛(wèi)生中心進行合作,邀請其前來義診。結果也顯示,曾經經歷過重大影響事件是養(yǎng)老院老人出現心理痛苦的主要影響因素,會表現出更高的心理痛苦,這與曹鳳英等〔14〕研究結果一致。對于此類老人,應努力幫助其解開心結,鼓勵其宣泄情感,必要時咨詢心理專家進行心理指導,以減輕長期以來內心的負面積淀,改善其心理痛苦癥狀。同時,娛樂消遣也是養(yǎng)老院老人出現心理痛苦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平日喜歡娛樂消遣的老人心理痛苦程度要輕一些,實際調查過程中發(fā)現養(yǎng)老院老人常見的娛樂活動主要為打麻將、打羽毛球、下象棋等。有研究顯示,經常參與娛樂消遣等活動可以明顯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15〕,值得提倡。因此,對于平日比較沉悶、喜歡靜坐的老人應多鼓勵其參加集體娛樂活動,也可以定期組織老人舉辦趣味運動會、主題探討會等??梢宰畲蠡恼{動所有老人強化娛樂消遣,增加生活樂趣,以免導致個體出現自閉、抑郁等情緒,同時也可以有效的延緩老年癡呆的發(fā)生。結果也表明,家屬探望頻率是養(yǎng)老院老人出現心理痛苦的主要影響因素。這與王麗華等〔16〕研究結論相似。其中探望頻率在1個月以上的心理痛苦程度最重,而1 w以內有探望的心理痛苦要明顯偏輕。考慮可能與老人缺失家庭關懷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有關。提示養(yǎng)老院管理人員應加強對缺乏家庭關懷群體的關注力度,對于家屬探望次數較稀少的老人,應定期電話聯系并鼓勵家屬能多前來探望,此外,應盡可能地安排護工多陪伴老人或選擇將此類老人安排在積極樂觀、善于溝通的老人的房間一同居住,從而可以適當緩解其孤獨和缺失感。
綜上所述,養(yǎng)老院老人普遍心理痛苦處于輕中度水平,且有相當比例的老人存在顯著的心理痛苦,應引起養(yǎng)老院衛(wèi)生服務人員的重視,同時,針對有孤獨感、經常便秘、身體活動受限、與醫(yī)護人員相處不來或是睡眠質量較差的老人應采取相對應的護理措施予以改善,此外,應多鼓勵老人參加娛樂活動,積極調動家屬前來探視,并努力改善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不斷優(yōu)化對養(yǎng)老院老人的管理模式,實現最大化的促進其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