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輝
摘?要:民族音樂更是包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勤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教學中,音樂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進行聽覺的享受,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深入的了解音樂文化,讓學生明白民族音樂的淵源;組織學生討論與互動,讓學生在思維的迸發(fā)中傳承民族文化;嘗試進行實踐探究,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傳承民族文化。
關(guān)鍵詞:民族;文化;音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5-0132-02
【Abstract】National music contains the wisdom and dilige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and is a valuable asset.In teaching,music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enjoy hearing,let students feel the charm of national music;deeply understand music culture,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national music;organize students to discuss and interact,let students inherit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burst of thinking;try to carry out practical exploration to let students inherit national culture in real life.
【Keywords】Nationality;Culture;Music teaching;Strategy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數(shù)千年,誕生的優(yōu)秀文化、寶貴傳統(tǒng)不計其數(shù),是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重要資源。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中,我們必須看到這些寶貴文化的傳承使命,必須以有效舉動促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讓學生受到指引,健康成長,并為國家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積蓄力量。具體到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要以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為己任,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也為祖國新一代的成長做出應(yīng)有的貢獻。
1.聽覺的享受—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
音樂是創(chuàng)作者的情緒情感的表達,也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和傳承。但是,我們直接在音樂教育中進行文化的宣講教育,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這是因為小學生對民族文化、音樂內(nèi)涵等還沒有充分的認識理解能力,對于平鋪直敘的教學對話方式也會有抗拒情緒。所以,我認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可以先從聽音樂開始。所謂音樂無國界,音樂其實也沒有語言、年齡、性別之分。老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聽音樂的好氛圍,好條件,要在不加以語言干涉、認知干涉的前提下,讓學生自行去聽音樂,自行去感受音樂中的情緒、情感和奧妙。讓學生形成切身體會,這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一步。
如讓大家聽管弦合奏音樂《布老虎》,老師會提前請學生都安靜下來,然后我們通過PPT的方式播放這首音樂。為了彌補學生的想象力不足,生活經(jīng)驗閱歷不足的問題,老師還在PPT課件中插入了“布老虎”主題插畫。這些插畫就是對音樂情景的具象的表達,讓學生能夠從這首音樂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這樣的音樂教學中,我們獲得的效果是讓人滿意的。可以看到,孩子們不僅從音樂聲中獲得了一種愉悅感,還對布老虎這種藝術(shù)形式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看著PPT中極具傳統(tǒng)風情和民間情趣的布老虎造型,學生的眼睛都亮了起來。不需要老師額外去說什么,學生的表現(xiàn)就足以證明大家對這首音樂的感受很生動,很鮮活,很真切。在此基礎(chǔ)上,老師帶領(lǐng)大家去感受民族音樂,了解民族音樂,傳承民族文化,這會是一個更加水到渠成的過程。
2.深入的了解—讓學生明白民族音樂的淵源
光靠耳朵去聽,或者輔助眼睛去看,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知理解還是比較膚淺的。要想在文化層面進行滲透和傳承,更需要學生對音樂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創(chuàng)作技巧、作者人生歷程、社會環(huán)境等很多因素進行了解。要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中,老師還需要多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和信息技術(shù)來提供支持。
比如,在欣賞民間音樂“舞龍樂曲”的時候,可以看到許多同學都被舞龍音樂的熱鬧、隆重、昂揚、熱烈所吸引。但是對于舞龍這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tǒng)風俗活動,學生的認識了解卻少之又少。大家也根本不明白舞龍這項活動有什么意義,有什么訴求。為了幫助學生深刻認識這種舞龍音樂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文化品格,老師就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采集與舞龍民俗有關(guān)系的資料素材給學生看。如關(guān)于舞龍這個風俗,我會讓學生了解到,其實很多地方都有在節(jié)慶活動中舞龍的習慣。特別是南方地區(qū),春節(jié)舞龍、二月二舞龍、端午節(jié)也會舞龍。而且,舞龍活動的發(fā)展歷史久遠,和中國的龍文化、龍圖騰信仰等有密切的關(guān)系,是中國人寄托美好祝愿,營造喜慶祥和氛圍的重要方式。
為了讓大家更加身臨其境的感受中國舞龍文化,老師還給大家看了各地在各種節(jié)慶活動中進行舞龍表演的現(xiàn)場視頻、圖片給大家看。通過這些視頻圖文資料,學生對舞龍活動的盛大景象,熱鬧氣氛,以及群眾在舞龍活動中所蘊含的文化品格、文化內(nèi)涵有著非常好的認知。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老師還可以請學生進行思維的發(fā)散,思考中國人在節(jié)日慶典活動中除了舞龍之外還會有哪些音樂方面的慶祝動作。比如,唱歌,演奏笙管樂器,或者其他的儀式活動等等。在這樣的思維發(fā)散中,大家對中華民族崇尚和平,追求幸福的美好品質(zh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對音樂在營造節(jié)慶氛圍,傳遞民心祝愿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這就是一種文化的認知與傳承,讓學生越發(fā)被音樂的魅力所打動。
在涉及到少數(shù)民族音樂,外國音樂作品,或者采用某些樂器進行的音樂演奏中,老師也會多方面的滲透音樂方面的知識。如歌曲《少先隊員采茶歌》,我們會給大家介紹中國少先隊的誕生發(fā)展歷程,讓孩子們明白這是一個怎樣的組織,少先隊里面有哪些出色的伙伴,他們有哪些寶貴的品質(zhì)值得學習。
3.討論與互動—讓學生在思維的迸發(fā)中傳承民族文化
聽音樂或者了解音樂背景等方面的資料,每個同學的認知感受肯定是有所不同的。我們在基于民族文化滲透的音樂教育中,應(yīng)當避免給學生固定一種觀點,形成思維定勢。而是要鼓勵學生發(fā)表各自的觀點,論證自己的觀點,形成思維的交流。雖然小學生的認知很淺,知識面有限;但這并不妨礙彼此在交流中相互啟發(fā),形成一個良好的觀念認知。
比如,在學戲曲的時候,我會問學生“你喜歡戲曲嗎?你平時經(jīng)常聽戲曲嗎?你覺得,戲曲好學嗎?戲曲的難點在哪里呢?”在這個討論中,我們的目的正是要讓學生從自身的體驗來談戲曲文化如何才能在少年兒童群體中傳承開來。也許學生給不出什么可行的,合理的建議,但大家作為音樂的受眾,自然會對戲曲這種音樂形式有自己的看法。在大家的討論中,我們對戲曲文化的了解進一步加深,這為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4.實踐探究—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傳承民族文化
在大家討論的基礎(chǔ)上,老師還可以適當提出自己的觀點,給學生提供一個思路,指出一種方法。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之后做一個小調(diào)查,調(diào)查家長是否有自己喜歡的戲曲節(jié)目,然后請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觀看一場戲劇,聽一個唱腔片段。這就像是一個家庭作業(yè),是學生在課下跟爸爸媽媽一起享受戲曲文化的有利契機?;蛘呶覀兛梢詭Ш⒆右黄鹬谱鲬騽∥幕】ㄆ瑢⒁恍┲R點記錄在卡片上,作為課下掌握的小常識、小素材。在下一堂課上,老師可以請一些同學介紹自己掌握的戲曲知識,形成一種民族音樂文化大家談、大家說的良好氛圍。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去搜集日常生活中接觸到音樂的類型,或者嘗試總結(jié)生活中的音樂有哪些規(guī)律。商場經(jīng)常放什么音樂?理發(fā)店經(jīng)常放什么音樂?學校里經(jīng)常放什么音樂?音樂是和生活緊密結(jié)合的,那我們就不能脫離實踐來談音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創(chuàng)造各種新奇的方式方法來鼓勵大家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讓音樂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結(jié)合,和學生的興趣緊密結(jié)合。這樣的音樂教育才是深入人心的。
音樂是文化的載體。民族音樂更是包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勤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立足音樂教學,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這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也為正在成長中的中國少年帶來了新的成長助力。隨著民族音樂文化的滲透和熏陶,小學生一定可以更好的感受音樂的魅力,并在音樂聲中樂觀成長,享受生活。
參考文獻
[1]韓彥婷.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視閾下的小學民歌教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
[2]張燕.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分析—以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為例[J].凱里學院學報,2016(04)
[3]張黎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研究一問題與對策[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