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萍
摘?要:歷史是一門人文與社會的學科,是人類漫長的科學和藝術整合的成果,它給社會發(fā)展帶來借鑒,令人深思。而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僅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同時也是打造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保障。因此,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的構建,是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效率重要因素,從而有效發(fā)揮了師生的行為帶來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氛圍;構建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5-0078-02
【Abstract】History is a discipline of Humanities and society,and the result of human's long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art.It brings reference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akes people think deeply.I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creating a good teaching atmosphere is not only the basi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but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create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Therefore,the constru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atmosphe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history learning,so as to effectively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havior.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Teaching atmosphere;Construction approach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與發(fā)展,教學模式已由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教學過渡到以“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化教學,教育改革也從“應試教育”改革逐步向“綜合素質教育”改革發(fā)展。而初中歷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基礎階段。與其他學科相比,它是一門科學和藝術結合的人文學科,以其獨特的人文魅力深受廣大學生喜愛,同時也因其涉及的內容廣泛具有晦澀難懂之處,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生硬的知識形象化,從而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
1.教學氛圍在初中歷史課堂的重要性
歷史學是認識和闡釋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及其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通過學習學生能了解和認識社會的發(fā)展歷程,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教學氛圍是指在課堂中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與學的活動而形成的某種積極的綜合的心理狀態(tài),通俗來講就是課堂教學環(huán)境。積極的良好的教學氛圍,會給教師和學生愉悅氛圍的刺激,使師生雙方精神煥發(fā),思維活躍,靈感迸發(fā);雙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交融、心理共振、配合默契,使教師教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和學生學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相吻合,激發(fā)了師生潛能的充分發(fā)揮,從而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當然,歷史課程不是“知識灌輸”,更多在于學生的自主性,這與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不謀而合。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注重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來進一步帶動學生實施高效學習。
2.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的有效構建途徑
(1)創(chuàng)新導入,構建興趣課堂教學氛圍
初中歷史由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組成,跨越五千多年的長河,雖然初中歷史只學其皮毛,但是所包含的內容面面俱到,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往往要求學生對歷史知識點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了畏懼和排斥的心理。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新導入課堂教學內容,對“課堂知識點的引入”需要創(chuàng)新設計,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習的興趣。正如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悠久的、神秘的,更是有趣的、有意思的,構建興趣學習氛圍,讓學生帶著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學習歷史,進而抓住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尤其伴隨著多媒體進入課堂,教師可以在課堂四十分鐘的前幾分鐘,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關知識的視頻、短片,短短幾分鐘的動畫不僅能讓學生對接下來所學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更能吸引學生的目光、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燦爛的青銅文明”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青銅器圖片(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銅冰鑒等),視覺上的認知感能引發(fā)學生共鳴,在感受中華文明的偉大之際,還能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2)優(yōu)化資源,構建探究課堂教學氛圍
初中歷史教材涵蓋了豐富的知識、深刻的文化內涵、不同時代人類的智慧和精神,但書本中的知識是有限的,傳統(tǒng)的教學將學生局限在歷史課本,思維得不到發(fā)散、看待事物的眼界得不到開闊。對此,教師需要利用現(xiàn)代教學資源這一優(yōu)勢,課前對所講內容的相關知識進行收集,并將資源優(yōu)化、整合,做到“資源適合初中生的接受范圍”,對所教學內容進行延伸,講解書本中沒有的課外歷史知識,以此來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科舉制”的基礎上,延伸漢代的“察舉制”、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這三種制度都是古代選拔人才的方式,讓學生對這三個制度進行對比探究,發(fā)散思維,討論三者的優(yōu)缺點,此外,還可以對西方選拔人才的制度—世襲制進行適當講解,對比、總結中西文化的差異。這一方式有效地構建探究課堂氛圍,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3)聯(lián)系實際,構建生活課堂教學氛圍
不少初中生認為,歷史是過去式,是一門多余的、沒有學習價值的學科,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觀點。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糾正這一觀點,正如李世民所說的“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的存在不僅僅在于其文化價值,更在于其現(xiàn)實意義。同時,歷史的學習有利于形成愛國主義情感,開拓視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科學發(fā)展觀,為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公民奠定基礎。
(4)互動交流,構建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是初中生的舞臺,而不是初中教師的一枝獨秀。課堂需要的是學生的活力,而不是教師的死板。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是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的前提,尤其在針對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的評價,教師需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交流觀念,或分組討論,指導他們學會用辯證法的思想去評價事物。除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之外,師生的互動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同于小學生,他們對于教師的依賴性并不高,反而是更依賴于自己的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與學生之間不需要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相反地,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更近更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肢體交流,甚至就某一有趣的話題,教師可以通過面部表情感染學生,將師生這種具有上下級的關系轉變成朋友的關系。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發(fā)言、鼓舞學生參與課堂,此外,發(fā)言并不是單純的“點名回答”,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回答問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整個教室充斥著的不再是教師的口述歷史知識,而且學生積極發(fā)表自我的看法,構建出活躍的課堂氛圍。
3.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構建所面臨的挑戰(zhàn)
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歷史學科往往被定義為“選修課”,盡管是中考的組成部分,但因為分值少,不受重視。素質教育雖然是當前教育的主流和方向,但初中歷史教學不可避免地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構建課堂教學氛圍法更多在于理論而不是實踐,教師能否按照計劃順利實施教學以達到高效教學目標還有待考究。構建課堂教學氛圍法雖然重點在于教師的教學設計,但不可否認的是需要學生和老師的共同配合,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建立好良好的師生關系也需要師生雙方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
綜上所述,歷史是神秘的,再先進的科技也無法還原一摸一樣的過去;歷史是啟發(fā)性的,無論是輝煌還是衰敗,都能引人深思、為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帶來前車之鑒。初中歷史學科越來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歷史學科納入“中考”就是很好的例證。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為了應付“中考”來教學,而是學會構建興趣、探究、生活、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由興趣帶領學生步入初中歷史課堂,以探究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歷史學習習慣,用生活拉近歷史學科與學生的距離,最后的活躍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僅有利于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學習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滿華.例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的有效構建[J].新課程(中),2018(03)
[2]凌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的有效構建[J].學苑教育,2018(21)
[3]陳梅先.例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的有效構建[J].考試周刊,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