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華
[摘要]統(tǒng)編教材非常重視課外閱讀,借助“與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欄目,將課外閱讀納入課程教學體系之中。對統(tǒng)編教材第一學段“快樂讀書吧”的教學,教師要和編者對話,明確這一欄目設置的意義、具體內(nèi)容,并根據(jù)班級實際確定教學目標、設置趣味活動等,充分發(fā)揮這一欄目應有的教學價值。
[關(guān)鍵詞]統(tǒng)編教材;快樂讀書吧;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9)31—0024—02
統(tǒng)編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讀書的種子?!苯y(tǒng)編教材也具體落實了這一點,將課外閱讀納入到編排體系中,這突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翱鞓纷x書吧”是統(tǒng)編教材全新的,具有代表性的欄目。怎樣將課外閱讀融入具體教學中呢?本文以統(tǒng)編教材第一學段“快樂讀書吧”這一欄目為例進行解析,并提出具體的教學建議,以供參考。
一、“快樂讀書吧”欄目設置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應該讓孩子生活在書籍的世界里?!笨芍喿x對學生的成長顯得非常重要。不少專家與一線教師也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傳統(tǒng)教材的編排只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強調(diào)單篇文章的閱讀,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課外閱讀的引領(lǐng)和整本書閱讀的指導。而教師與家長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將語文學習片面定位在“課本”上,導致課外閱讀一直被排斥在主流學習之外。
其實,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并不是靠一個學期一本教材就能解決的。要想真正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要增加閱讀量,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統(tǒng)編教材增設“和大人一起讀”與“快樂讀書吧”這兩個欄目,目的就是要轉(zhuǎn)變理念,主動將課外閱讀納入課程教學體系中,以便通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來達到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這樣,不僅明確地告訴教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分內(nèi)之事,而且還要促進家長、社會轉(zhuǎn)變看法,從而營造出課外閱讀的良好氛圍。
二、“快樂讀書吧”欄目內(nèi)容解析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更多的工夫在課外,因此指望教師單向發(fā)力,效果肯定難以理想。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孩子的父母、親戚、鄰居,乃至社會都參與其中。大量實踐證明,學生周邊愛讀書的人越多,覆蓋面越廣,學生就越容易愛上閱讀。統(tǒng)編教材注意到這一點,并通過相應的欄目,盡可能讓孩子周邊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比如,“和大人一起讀”,其目的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閱讀的氛圍。
從位置來看,“快樂讀書吧”一般都設置在教材的第一單元,其目的是對整個學期的課外閱讀進行引領(lǐng),提醒教師和家長,這一學期學生應該讀什么、怎么讀,并告訴學生,課外閱讀是快樂的。從作用來看,“快樂讀書吧”是總領(lǐng),而“和大人一起讀”“我愛閱讀”等欄目,是具體措施與落實策略。第一學段“快樂讀書吧”的具體內(nèi)容與要素如下。
(一)一年級上冊
主題為“讀書真快樂”,內(nèi)容由導語、頁面與情境圖構(gòu)成。這里導語是關(guān)鍵,它讓教師與學生明白,課外閱讀重點是與誰讀、讀后怎么交流等。最后,鼓勵學生學好拼音,以便能夠通過拼音更好地識字讀書。
(二)一年級下冊
主題為“讀讀童謠和兒歌”,內(nèi)容有《搖搖船》《小刺猬理發(fā)》,其中旁白泡泡的提示語也是重點。它告訴學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童謠與兒歌背給別人聽、學會分享。
(三)二年級上冊
主題為“讀讀童話故事”,內(nèi)容為《沒頭腦和不高興》,其旁白的泡泡提示學生學會閱讀整本書,學會閱讀封面、作者與書名,學會保護書籍。
(四)二年級下冊
主題為“讀讀兒童故事”,內(nèi)容為《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其目的是指導學生學會看目錄,并且根據(jù)目錄進行選擇閱讀。
三、“快樂讀書吧”欄目教學建議
(一)認真研讀教材
編寫的目的不同,教學的側(cè)重點也就不同。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根據(jù)教材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比如,一年級上冊“讀書真快樂”,教學重點是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具體教學中,可以圍繞“快樂讀書”的主題,借助愛看書的卡通形象大猩猩威利,設計相應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與書做朋友。
第一步:播放相關(guān)視頻,讓學生走近大猩猩威利。
第二步:鼓勵學生與威利做朋友,結(jié)合視頻,猜猜威利喜歡看什么書。
第三步:結(jié)合視頻內(nèi)容,想象威利會從寶寶箱里摸出什么書,并試著幫它進行分類,感知圖書是品種繁多、豐富多彩的。
第四步:鼓勵同桌交流,猜猜威利的書是從什么地方來的。
第五步:播放相關(guān)視頻,驗證學生猜想,讓他們明白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書。
第六步:通過視頻,跟著威利走進書店,可以先幫助威利選擇他所需要的書,然后再試著挑選自己喜歡的書;覺得不合適賣的書,應該輕輕放回原處。
(二)科學制定目標
與識字閱讀教學相比,“快樂讀書吧”這一欄目,是針對全冊教材設計的,因此教學要貫穿整個學期,而不是用一兩節(jié)課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有長期性、延伸性,不僅要指向課堂,更要指向課后的延續(xù)閱讀。比如,二年級上冊“讀讀童話故事”這一欄目的教學目標如下:
1.初讀《沒頭腦和不高興》這一童話故事,并通過朗讀、對話、表演以及給動畫配音等方式,讓學生體驗閱讀的快樂;同時,讓學生明白,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將來才能做成大事的道理。
2.從一篇童話的閱讀引向一類童話的閱讀。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做到珍愛書籍,不破壞、弄臟圖書。
其中,第一條是課堂教學目標,而第二條、第三條是延續(xù)到課外的目標,要用一個學期乃至更長的時間來完成。
(三)設計趣味活動
“快樂讀書吧”內(nèi)容是“讀書”,但核心是“快樂”。只有興趣激發(fā),才能讓學生感知閱讀的快樂,才有可能推動其后續(xù)的閱讀。因此,教學要突出趣味性。如,教學二年級下冊“讀讀兒童故事”,教師可借助學生所熟悉的兒童人物形象“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串聯(lián)整節(jié)課,展開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突破課堂教學難點,而且還能較好地落實語文要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具體活動設計如下:
1.學生四個人一組為表演團隊,一個人扮演大頭兒子,一個人扮演小頭爸爸,一個人扮演圍裙媽媽,還有一個人讀旁白。
2.各小組閱讀《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并選擇具體故事進行研讀,了解故事內(nèi)容。
3.各小組進行表演,師生點評,獎勵優(yōu)勝小組。
總之,教學“快樂讀書吧”這一欄目,教師要與教材編者進行深度對話,以便準確地把握編者意圖,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養(yǎng)成快樂閱讀的習慣、享受閱讀的過程。
(責編 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