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芬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縣中醫(yī)醫(yī)院 652500
脊柱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診斷是保證治療效果與改善預后的關鍵。男性青壯年是脊柱骨折的多發(fā)人群,主要是因為直接外力或間接外力引發(fā)的,如高處跌落以及汽車壓傷等。病情嚴重的將導致患者截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生存質(zhì)量[1]。即使是單純的壓縮骨折,若未及時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療也將在治療后遺留慢性腰痛,嚴重影響預后。為此,對脊柱骨折治療前需對骨折線性走向、椎管內(nèi)骨折碎片其概況充分明確,制定科學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案。螺旋CT 掃描可對術前病變信息充分掌握,其具有多種優(yōu)勢,如時間短以及分辨率高等,可將骨折損傷程度與范圍產(chǎn)準確顯示,使脊柱骨折的診斷準確率有效提高[2]?,F(xiàn)對脊柱骨折采用螺旋CT 三維重建的診斷價值進行如下報道:
對本院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回顧性分析,病例時間為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間,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范圍18-68歲,平均年齡(43.26±25.38)歲;致傷因素:車禍27例,摔傷28例,重物砸傷5例。
全部患者都接受螺旋CT(飛利浦16 排螺旋CT 掃描儀)三維重建診斷,檢查時協(xié)助患者仰臥,根據(jù)X 線平片結果顯示的受損位置與受損范圍實施CT 定位掃描,然后對受損部位椎體容積進行掃描,掃描范圍:疑似骨折椎體上下各一個椎體。參數(shù)設置:頸椎電流150mAs、電壓130kv,層厚2mm、薄層重建間距1.5-1.8mm、薄層重建層厚1.25mm;腰椎電流190mAs、電壓130kv,薄層重建層厚設置為1.0-1.5mm、薄層重建間距設置為0.8mm;螺距1.0-1.5mm;把薄層圖像重建后在Syngo 工作站輸入,予以MPR、MIP、SSD 以及VR 重建,使骨折與椎管盡可能暴露,使椎體內(nèi)固定有效顯示為目標獲得一組圖像,對患者脊柱病變范圍以及位置等情況系統(tǒng)分析。
Denis 前中后三柱分裂:前柱包括纖維環(huán)、前縱韌帶等前2/3;中柱包括纖維環(huán)、椎間盤等后1/3;后柱包括椎弓根、椎板等附件與椎間關節(jié)的黃韌帶以及棘上韌帶;椎管狹窄四度分類法:椎管正常為0 度,椎管狹窄1/3為1 度,椎管狹窄2/3為2 度,椎管狹窄大于2/3為3 度;不穩(wěn)定性損傷判定爆裂骨折或者骨折脫位等。
全部患者中總計88個椎骨骨折,包括38例胸腰段骨折、35例腰椎骨折、6例頸椎骨折、6例胸椎骨折、3例骶椎骨折;單個椎體骨折43例,多個椎體骨折17例。骨折片入椎管到椎管狹窄患者有35例,矢狀切面圖像顯示為椎體滑落與后突畸形患者有8例,椎管狹窄、橫斷圖像結果比較類似,能夠清楚地顯示出后突骨塊高度,并且準確地測量出骨片大小、移位程度以及移位的方向。MPR 矢狀與冠狀重建圖像結果表明:椎小關節(jié)脫位、寰樞椎脫位、樞椎齒突分別為4例、4例、2例。2例接受內(nèi)固定手術的患者在患者術后經(jīng)復查顯示,內(nèi)固定裝置通過MPR 顯示比較清晰,同時無金屬偽影,在去除骨影后SSD 可將內(nèi)固定形態(tài)完整顯示出來,VR 可清晰的顯示出椎體、椎間孔等之間關系,且無金屬偽影。同時診斷結果顯示40例患者為不穩(wěn)定損傷,20例為穩(wěn)定性損傷。
脊柱骨折屬于常見的骨折類型,最近幾年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脊柱骨折的表現(xiàn)為活動受限、脊柱局部疼痛或者畸形等,還可能出現(xiàn)癱瘓,出現(xiàn)運動功能喪失以及感染功能喪失等表現(xiàn)。對脊柱損傷以及骨折類型的及時有效判斷,可為患者合理治療與預后的改善有積極影響[4]。螺旋CT 三維重建就是對組織持續(xù)性薄層掃描后數(shù)據(jù)的一種三維圖像重建方法,包括SSD以及MIP 等功能,在脊柱骨折中應用,可獲得清晰的立體圖像,對病變位置準確定位,成像技術方面優(yōu)勢較大??偨Y螺旋CT的優(yōu)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螺旋CT 掃描單位時間內(nèi)的掃描速度明顯提高,因此大大減少了運動偽影,同時減少了造影劑用量增強了造影劑的利用率;(2)針對整個器官、部位進行一次屏息容積掃描準確率高,通常無病灶遺漏;(3)螺旋CT 可以任意進行回顧性重建,并不受層間隔大小的限制,且重建次數(shù)無限;(4)容積掃描能夠顯著提高三維重建圖像質(zhì)量,并且保證多方位圖像質(zhì)量[5]。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脊柱骨折患者采取螺旋CT 三維重建診斷結果準確,骨折位置、骨折類型等均可清晰顯示出來,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
總而言之,脊柱骨折采用螺旋CT 三維掃描重建的診斷價值顯著,可為日后治療提供有利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