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臣
【摘要】中職體育課程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內涵和意義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認識,并隨著課程的學習逐步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最終為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鍛煉意識打下基礎。為了提高中職學生對體育課程教學的接受程度,適當地引入休閑文化元素是一個有效的途徑。文章重點對如何實現這種元素與體育教學的融合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休閑文化元素;中職體育教學;問題分析;路徑
一、引言
休閑文化元素在體育課程中的融合是新時期中職體育課程教學的一個創(chuàng)新的思路和方法。鑒于現階段中職體育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將休閑文化元素融入中職體育課程教學中可以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休閑文化元素引入的意義
(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中職學校的學生本身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比較有限。這是由于現代化和網絡化的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使得青年學生更容易對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產生興趣,而對于自身健康和體育鍛煉的意識比較薄弱。休閑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體育課堂的模式和學習氛圍都發(fā)生了轉變,這種差異性會激發(fā)學生對于新的教學模式的興趣[1]。另外,休閑性質的文化元素更容易營造一種輕松愉快、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氛圍,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課程的教學中。
(二)豐富中職體育課程的內涵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引入休閑文化元素,使得體育課程呈現在學生面前時有了更強的立體感和豐富感,是對體育課程內涵的豐富和延伸,有利于改變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傳統印象,提高其對體育課程的認可度。
三、休閑文化背景下體育課程的內涵
上文已經提到,在休閑文化的背景下,體育課程的內涵得到了豐富。所謂的休閑體育,其具體的意義就是指,這類體育活動中包含的內容更加適宜在常規(guī)的工作學習之外開展,不僅體現出了體育活動的便利性,而且能夠提供一個更加自由而廣闊的空間供人們鍛煉。從中職學校的體育課程要求的角度來說,其課程教學更偏向于生活化和實施的便捷化,因為只有這種體育鍛煉模式才能更被中職學生所接受,同時也是實現終身鍛煉目標的一種可行的方法。
四、當前中職體育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一)體育教學不受重視,教學方法單一
首先,由于中職學校在體育設施設備和體育教育思想上落后,學校和教師對于學生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并不高,是中職體育課程教學開展的一種阻礙[2]。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傳統的中職體育教學采取的教學方法都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規(guī)范的體育教學模式。這種方法的單一性特點明顯,不但會制約學生體育學習的內容和范圍,而且會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產生厭煩感。
(二)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認知不夠準確
在普遍情況下,中職學生認為體育課程的教學是在完成體育課堂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種認知會使學生在從事鍛煉時增加壓力感和任務感,一方面不利于其全面投入到一個體育活動項目中,另一方面容易影響實際的體育鍛煉效果。而部分教師對于體育教學的認知不夠全面和準確,導致在向學生傳導相關的教育教學理念時發(fā)生偏差或帶有一些個人的影響因素。且這種認識在傳承中不斷深化,從理論上來講更不容易改變。
五、休閑文化元素引入課堂的路徑
(一)音樂元素融合應用
音樂是一種偏向于藝術性的元素,其強調的是人們所能夠獲得的情感共鳴。從本質上來講,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和體育在結構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都是通過肢體語言的形式進行一定的思想和情感的表達。這使得體育與音樂的融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如果能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使用音樂伴奏,則會使得體育運動從事者的內心感情被激發(fā)出來,使得肢體上的行為上升到思想層面,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3],使得體育運動的表現更加具有靈性和個體性,不但能夠得到良好的體育鍛煉效果,而且能豐富傳統的體育鍛煉狀態(tài),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比較常見的類型包括健美操、藝術體操等形式。最后,從功能性的角度來說,音樂與體育的融合實際上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減壓效果,使得學生通過參與這一類型的體育鍛煉,放松身心,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和體育鍛煉效果。
(二)舞蹈元素的融合應用
舞蹈與音樂相比更是一種典型的以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元素,舞蹈元素與體育的融合有著豐富的途徑和類型。當舞蹈與體育實現融合后,教學形式就能夠更進一步得到豐富。另外,從體育舞蹈的發(fā)展現狀來看,現階段體育舞蹈本身逐步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課程在普及和發(fā)展。體育與舞蹈的融合將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和體育課程學習的更高層次要求的體現。目前,體育舞蹈的具體項目包括不同音樂風格的國際標準舞蹈(如華爾茲、倫巴、拉丁等)。從更貼近中職學生的角度來說,街舞是體育與舞蹈融合后最受到年輕學生認可的一種體育與舞蹈形式。這種形式的出現,實現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與體育鍛煉同時兼顧的目標。以街舞為例,其動作內容和形式除了一些基本的要領和規(guī)范,還可以自行進行編輯和發(fā)揮,這從另一個角度體現和鍛煉了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的發(fā)散思維,是一種更加貼近學生興趣愛好和實際學習需求的舞蹈形式[3]。
(三)旅游元素的融合應用
這里所指的旅游元素是一種對體育鍛煉模式和范圍的拓展,主要是指通過戶外旅游的形式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F階段可操作性較強且能夠獲得較好效果的就是野外拓展訓練以及戶外的攀巖等形式的體育活動。這些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接觸大自然的機會,使得學生身心的各個方面達到體育鍛煉的效果,并為其創(chuàng)造了一個接近和感受自然環(huán)境的機會。但教師和學校應當注意,在選取這種模式開展體育課程教學時,應當在活動開展前期做好學生的思想和安全教育工作,并配備好齊全的安全防護措施,盡可能提高戶外活動的安全保障系數,為學生外出進行戶外活動的體驗感和安全感提供全面的保障[2]。另外,在后勤保障方面,校方可以配備隊醫(yī)和路線指引人員,在出現緊急情況時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威脅到學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結束語
總之,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體育課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打好基礎。另外,全民健身和終身鍛煉理念的提出也使得中職階段的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得到提升。教師和學校只有采取科學的方法,適當地引入休閑性質的文化元素,才能提升體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同時,將這些豐富的體育運動項目的文化內涵深入到學生的思想中,提高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軍旗.引入休閑文化元素改善中職體育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7,7(01):88-89.
[2]溫心福.淺析分層教學模式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2):81.
[3]張顯亮.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路徑創(chuàng)新研究[J].中華少年,2017(35):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