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超偉
摘要:道路交通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交通安全狀態(tài)關系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為了減少交通事故的發(fā)生,提高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人們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我們將以SEM模型為基礎,對道路交通安全狀況進行詳細的評價分析,以幫助相關人員對道路安全情況進行評價和打分。
關鍵詞:SEM模型;道路交通安全;評價分析
1 SEM的概述
1.1SEM的定義
SEM模型又被稱為結構方程模型,它由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的首字母組合而成,它是融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徑分析的多元統(tǒng)計技術,能夠用于多變量之間的交互關系的定量研究。近年來,結構方程模型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階層的行為研究和社會研究,甚至在市場研究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研究作用。
1.2 SEM的基本框架
由上圖可知,SEM模型包括由兩種變量組成,一是測量變量,二是結構變量。在測量變量中,它可以通過采訪、交談、調查等方式得到所需數據。在結構變量中,由于它無法直接被觀察到,因此只能用結構圖的形式來表示,也就是上圖右側的橢圓形來表示[1]。由于它的不可知性,人們又把它成為潛變量。在SEM模型之間,各變量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關系,這些變量通過一定的計算之后,所得出的結果被稱為參數,參數值越小,就代表著人們的滿意度越小,相反,參數值越大,人們的滿意度越大。通過參數值,可以找出影響某類失物滿意度的根本原因,有利于引導企業(yè)或者單位對該原因作出改進和完善,以達到預期的使用效果。
1.3 SEM結構模型的優(yōu)勢
SEM結構模型在實際應用中有多方面的使用優(yōu)勢。首先,在結構上面,它具有立體、多層次的結構特點,能夠將抽象而復雜的數據進行簡單化,這種分析方式,更加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更有利于數據屬性的分析和評價。其次,在測量范圍上,SEM結構模型,可以將普通方法無法進行測量計算的屬性或者數值進行分析歸納,對于抽象性、歸納性的屬性值的計算有著普通計算方法無法比擬的測量優(yōu)勢。最后,在SEM結構模型的數值關系上面,它可以使用同一個模型對不同單位或者企業(yè)進行對比分析,并且還可以把屬性值的因果關系進行量化,讓它們能在同一層面進行比較分析。
2道路交通安全模型建立流程分析
2.1道路交通安全模型變量設置
根據SEM模型結構以及以往的交通安全理論和實踐經驗,我們將以硬件設施、交通參與者、管理制度和交通安全性等屬性為潛變量。以人員配置、防護設備、培訓機制、安保預算為硬件設施的測量變量;以行人、行車、監(jiān)管方為交通參與者的測量變量;以制度廣度、制度深度、制度適用性為管理制度的測量變量;以行人安全、行車安全、事故頻繁程度為交通安全性的測量變量[2]。
2.2 SEM模型結構的理論假設
我們已經知道道路交通安全的模型潛變量包括硬件設施、交通參與者、管理制度和交通安全性四個方面。那么我們就可以將它的屬性進行假設,我們假設硬件設施對交通參與者、管理制度、交通安全性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關系;而交通參與者對交通安全性會產生直接影響;以此類推,我們也假設管理制度對交通安全性也具有直接的影響。同時,我們把他們之間的聯系用a1、a2、a3、a4等符號來表示,以減少書寫時間。
3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的實例分析
3.1測量模型分析
在測量模型的計算中,由于測量變量數量的限制,不能將交通參與者、管理制度及交通安全性分別進行計算。因此,在實驗過程中,要將這三類潛變量進行統(tǒng)一,然后以整體的形式進行測量計算。那么,我們在整合過程中,要為潛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設置相應的限制條件,根據實驗要求,我們要將潛變量之間的關系設置為0,具體公式為:A1=A2=A3=A4=A5=0,其中的A代表潛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詳細的計算之后,只要潛變量的數值結果>0.5,測量變量>0.6,那么就表示該測量能夠反映出該事件分析本身的性質。
3.2結構模型分析
結構模型的建立是在測量模型的基礎上完成的,通過潛變量之間的關聯性,來創(chuàng)建交通安全結構模型,該模型共涉及潛變量4個、觀察變量13個、基本假設5個、不可解釋變量16個。然后通過對假設進行合理驗證,并運用相關技術軟件對假設模型數據進行計算,只要模型假設數據的參數大于相應的數值,就表示該假設成立,也就是說明潛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的關系是明確存在的。
經過以上分析之后,然后再經過具體的實驗,我們得出在對交通安全的影響中,硬件設施對道路安全性的影響最大,然后隨著硬件設施數值的增大,其他潛變量對交通安全性的影響也會隨之加大,這也說明,他們之間對交通安全性的影響是相輔相成而存在的一種影響模式。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SEM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分析是全面而有層次的,通過SEM結構模型,我們能夠立體而直觀地對交通安全情況進行分析和了解,并能夠針對其原因讓有關部門做出及時有效的處理和判斷,大大減少了因為無法得到安全事故發(fā)生的具體原因而造成的各項損失,提高了相關部門的工作效率,并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春.道路交通事故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4,(5):110-116.
[2]柴建 楊瑩 盧全瑩 邢麗敏.基于貝葉斯結構方程模型的道路交通運輸需求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15,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