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曼莎
摘 要:技工學校的文化基礎課教學改革應該關注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文化基礎課教學過程中使用即興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看到自己的職業(yè)前景,體驗學習的愉悅,讓他們真正愛上學習。
關鍵詞:教學改革 文化基礎課 即興教學法 作用
技校的英語、德育等文化基礎課程注重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為專業(yè)課程和學生人文素質(zhì)養(yǎng)成服務。但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當前技校的文化基礎課在實施教學的過程卻遇到了一些困難,阻礙了培養(yǎng)素質(zhì)和人文素質(zhì)養(yǎng)成這個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一、技校文化基礎課教學課堂的現(xiàn)狀
1.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反應冷淡
技校文化基礎課程的課時數(shù)普遍是每周2節(jié),很少會有4節(jié),為了滿足實習操作課程的需要,有些課程還要做單雙周的安排。這樣少的課時,必然導致教師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在做好教學計劃——教案——教學進度“三統(tǒng)一”的壓力下,不顧實際的教學效果,不顧自己的課堂實情,實施只有教師唱獨角戲的“單方”教學,其最直觀的表象就是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教師的講課反應冷淡。
2.學生課堂違紀,教師屢禁不止
文化基礎課不是專業(yè)課,也不是技能課,更不是核心課程,向來不受學生重視,遲到、缺課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許多到課的學生也為了考勤而坐在課堂里。這部分學生上課的時候不吵不鬧,不影響教師上課,對教師的講課也沒有反應,卻在課堂里玩手機、趴桌子、發(fā)呆。教師對這種情況屢禁不止,只能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教師堅守三寸講臺滔滔不絕,學生千姿百態(tài)各行其是的古怪課堂情形。
二、原因分析和運用即興教學法的必要性
1.學生認識不足,教材使用不合理
基于生源質(zhì)量等客觀因素,技校生群體普遍認知水平較低,接受能力較差,學習興趣不強,自信心缺失,也不明白文化基礎課程對自身成長的深遠影響,因此對文化基礎課程就不像對待專業(yè)課和技能課一樣重視。
當前的教材既沒有很好地照顧到學生的基礎,又沒有很好地跟專業(yè)課程對接,沒有考慮到學生將來的就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需求,難以滿足學生的的實際需要。這些因素,給技校基礎文化課的老師帶來極大的困擾。
2.大部分技校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技校生的生理年齡大多處在15—18歲這個階段,身心尚未成熟,在課堂上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而且進入技校就學的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未能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缺乏預習、復習等基本的自主學習習慣,課堂上也不能全神貫注。有時教師精心設計了一門課,課堂上學生反應卻很冷淡,氣氛沉悶,教學活動難以順利開展。如果此時教師無視課堂的實際情況,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或“三統(tǒng)一”,必然會導致表面上完美地完成教學計劃,而實際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的情況發(fā)生。
3.在教學時運用即興教學法的必要性
文化基礎課教師在組織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上述幾個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時要及時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靈活地改變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設計出以學生為主體,能調(diào)動學生興趣、愛好,符合學生需要的課堂活動和教學方式,這時即興教學就成為一種必要。
三、即興教學法在技工學校文化基礎課中的作用
即興是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臨時發(fā)生興致而創(chuàng)作。即興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學生課堂上的具體表現(xiàn),為了達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臨時采取更符合當時課堂需求的教學方法。即興教學法不是事先設計好的內(nèi)容和方法,也不僅僅是教師的說教、傳授和示范,而是教師根據(jù)課堂的具體情況,臨時通過游戲、唱歌、表演、講故事、看短片、視頻或者各種競技活動來引導和促使學生體驗學習。所有教學活動的掌握,只有經(jīng)過老師帶動并激勵學生自己去體驗和學習,讓學生能真正理解知識。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傳統(tǒng)的單一講授教學方式日漸式微。在課堂陷入平淡無回應的情況下,教師應善于依托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反應,臨時設計出以學生為主體,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愛好的課堂活動,引導和促進學生重歸學習軌道。
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要突出和強化知識的實用性、直觀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增強教學過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參與性,豐富教學內(nèi)容,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方式多樣化,讓學生覺得每堂課都值得期待,有新鮮感。
汽車維修專業(yè)的學生對文化課課堂參與度不強,特別是英語學習興趣不高,甚至覺得英語就是天書。他們更喜歡汽車實體教學。有一次,筆者在講解汽車英語課“車標”這一內(nèi)容時,原來設計教案的時候,想要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全方位的展示來進行教學并突破教學困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也不可濫用。因為現(xiàn)在大部分教師都想利用多媒體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得多了,新鮮感少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因此,筆者當堂改變教學策略,把學生帶領到校園停車場,利用學?,F(xiàn)有資源進行實體教學。學生走出課堂,覺得新穎有趣。在教室外上課,能營造出一種輕松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更強、反應更迅速、思維更活躍,教學效果更完美。
所以,即興教學法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會知識的實用性,也便于教師開展“因材施教”,提高文化基礎課的課堂教學水平。
2.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大部分技校學生文化課基礎差,更有甚者是思想品德差,感到升學無望,只是迫于各種壓力才到技工學校學習。這類群體必然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對自己缺乏信心。根據(jù)學生的這種情況,我們作為文化基礎課教師,應該多引導,多創(chuàng)設平臺,讓技校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消除自卑情緒,重拾自信心。因此,我們在文化基礎課的授課過程中,要改變一刀切的教學評價方式,可以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和特長合理安排他們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輕松、自然地表現(xiàn)出自己。
有些教師在教授德育課程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就講授成了班會課,說教多,講解多,互動少,啟發(fā)少,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和對立。或者設計了一個主題,例如《追求幸福而有夢想的生活》,然后課前給學生準備,課堂上就聽學生各抒己見。如果學生準備不充分,甚至沒準備,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有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此時,我們可以當機立斷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嘗試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唱首關于夢想的歌曲,可以給大家講個追求幸福的故事,還可以說個有關生活的冷笑話,甚至只是回答了大家的一個問題等等。文化基礎課教師必須打破長久以來以筆試成績“一錘定音”的做法,將單純注重理論認知水平的考核轉為注重知、情、意、行統(tǒng)一的綜合素質(zhì)考核。采用以學生為本考核評價機制,可以幫助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找回自信,使他們在收獲知識與經(jīng)驗的同時更能收獲成長的快樂。
教師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平臺,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體驗知識。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技工學校文化基礎課教育改革最重要轉變就是由原來的“教教材”轉變?yōu)椤坝貌慕獭?,要求每個文化基礎課教師要不斷利用教材去創(chuàng)新,改變課堂結構,改變教學模式,變成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而不是傳遞者,通過文化基礎課的教學,引起學生思想共鳴和行為的轉變,最充分地落實德育教學實效,達到德育教學與學生教育的雙重目的。
3.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促進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對于技校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期,羞澀、難為情,不敢過多表現(xiàn)自己。因此,在文化基礎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處理好傳授知識與素質(zhì)、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把單調(diào)的傳授知識變成有趣活潑的實踐活動,運用競賽、游戲、表演等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促使他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非聽不可、非做不可。當然,這些活動的設計應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保證他們能心情舒暢、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目前我們積極進行教改的本質(zhì)就是要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努力提高課堂有效性。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們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勇于實踐,不斷探索文化基礎課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在即興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掘教材與學生實踐活動的興趣,讓即興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即興教學法在文化基礎課中的運用是一個要長期實施的教學法,只有通過今后的教學中實踐才能發(fā)現(xiàn)和彌補其中的不足。
參考文獻:
[1]徐楠楠,即興性教學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探索[EB/OL].http://www.doc88.com/p-496273153965.html.2012-06-15.
[2]王瑋.論如何提高技校學生自信心[J].教育改革與實踐,2013(3).
(作者單位:廣西玉林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