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霞
【摘 要】培養(yǎng)濃厚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對于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朗讀默讀相結合,適當鼓勵引導等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策略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濃厚閱讀興趣
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勤奮閱讀的人文情境化氛圍,讓學生明確閱讀就是自己的“天職”,感受到如果自己不勤奮閱讀就會落后于他人;不去勤奮閱讀,就會失去跟大多數(shù)同學交流的機會。當絕大部分同學都在圍繞一本名著展開討論,只有一兩位同學因沒有去閱讀只能靜靜的聽別人分享,當談到一些關鍵問題自己卻不敢插嘴時的尷尬和懊悔足以從內心深處督促其參與閱讀。因此教師要潛心研究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要設計導語,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要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提出恰當?shù)拈喿x目標及要求。如“課文講了什么事?”“課文中最精彩的描寫是哪里?”等,如在講授《雨》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描述自己所見過的刮風下雨時的情形,這樣能調動課堂氣氛,此時再問:“風是怎么形成的?雨是怎么形成的?”就能激發(fā)起學生對課文的興趣。但要注意的是,所提出的問題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此外,還可采用靈活的閱讀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吸引力的學習環(huán)境。如結合學生的年齡和教材特點,采用朗讀競賽、分角色朗讀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為學習課文內容和養(yǎng)成閱讀習慣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朗讀默讀相結合,掌握正確閱讀方法
閱讀是小學語文整體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課題,閱讀活動盡管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任何人的主觀意愿都難以強加于他人,尤其教師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精確分析完全可以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知識可以傳授,可以記憶,但對語言和文學作品的深刻感悟與理解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慢慢體會。教師的指導很重要,但只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可以把一些科學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以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在進行語文閱讀訓練時,正確的閱讀方法是關鍵。朗讀和默讀相結合,對于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朗讀是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途徑,在朗讀的過程中,語言以視覺符號和聽覺符號的形式同時刺激著讀者的大腦,需要讀者及時破譯這些符號,并將之還原為思想、形象和畫面。朗讀還有利于理解字、詞、句、段在特定語境中的特定含義和作用,有助于學生語言的積累。而默讀要求閱讀速度快,在閱讀中對于文章含義和作者感情進行深入思考,能讓學生在默讀中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賞、去記憶,長此以往,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各種語言規(guī)律、手法技巧。
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將朗讀和默讀相結合,在不同的情境下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抒情類的語言以朗讀為主,敘事類語言以默讀為主,以欣賞記憶為目的的朗讀為主,以了解內容為目的的默讀為主。同時,在學生閱讀中,要使其掌握基本閱讀方法,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圍繞“正確到流利再到有感情”這三個指導目標進行朗讀訓練,圍繞“理解到體會再到吸收運用”這三個指導目標進行默讀訓練,從而使學生真正懂閱讀,會閱讀,能夠從正確的閱讀中終身受益。
三、適當鼓勵引導,養(yǎng)成閱讀好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p>
教師應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促進學生提高認識,熱愛本民族語言的優(yōu)美,為豐富和發(fā)展民族文化做出貢獻。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編的多種題材課文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體。它們反映的美的形象、意境、語言,對少年兒童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有著積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材為我們塑造了各式各樣賞心悅目、充實飽滿的人物形象,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為少年兒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教師要充當引導者的角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主動閱讀、熱愛閱讀、享受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養(yǎng)成學生在閱讀中自覺、專心思考的習慣。利息頓堡說:“讀過書的人們記得不多,是因為他們思考的太少?!笨梢姡x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這樣是沒有意義的閱讀。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靜下心來體會文章的意境;其次,要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并產(chǎn)生共鳴,這樣才能達到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與中心思想;再次,閱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好習慣,一方面可以把文章精彩優(yōu)美的語句和片段摘錄下來,在需要時可以借鑒;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在閱讀之后將感受或者按照文章的思路模式習作,運用文章里新學到的詞匯進行遣詞造句,促進學生語言的儲存和積累,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就閱讀教學而言,對于重點作品的精讀是主體,泛讀、略讀、品讀是重要內容和知識積累的補充。但就閱讀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階段,是必須高度重視,泛讀是充分知識。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讀,其宗旨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強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品味民族文學語言的魅力,從而豐富知識,開拓思路,有所收獲。
培養(yǎng)濃厚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對于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努力探索閱讀指導的有效途徑,增強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實效性,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機會,搭建閱讀平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