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困生”的形成原因較多較復雜,有心理生理智能、環(huán)境、行為習慣因素。從體育教學的特點分析,主要由先天、后天和環(huán)境因素決定。在體育教育實踐中發(fā)現(xiàn),形成“學困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心理障礙。因此,關愛、轉化“學困生”的關鍵,應從剖析其心理入手,弄清其心理特點,擺脫心理壓力;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提高適應能力,逐步解決生理障礙。在此基礎上分別采取不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進行疏導。
【關鍵詞】體育學困生;關愛;心理特點;意志品質
現(xiàn)代社會中,弱勢群體是客觀存在的,體育教學中也有——體育“學困生”?!皩W困生”是指體育品德、意識、體質、心理品質、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水平與體育教學不相適應,完不成體育教學目標的學生。教學中怎樣關愛和轉化體育“學困生”,是學校、教師,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和教育理論,談幾點轉化體育“學困生”的做法。
一、尊重信任、多表揚鼓勵
充分考慮每個“學困生”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中應成為其知心朋友,消除其畏懼心理和對立情緒。時刻記住,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人,他們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要針對學生不同的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素質等特點,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傳授體育健康的重要性,引導其端正學習態(tài)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擾,提高主動參與、自主練習的積極性。對有自卑心理的學生,要多鼓勵表揚,肯定成績,引導其克服困難,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二、解決減輕心理壓力的教育方法
減輕“學困生”心理壓力,就是幫助其樹立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其勇于追求,自強不息,做一個誠實、自尊、自重、富有責任心和創(chuàng)造心的好公民??蛇M行如下嘗試:
1.典型事例教育法
“學困生”在自卑的同時也有著強烈的自尊,豐富的情感體驗。平時其所表現(xiàn)出的“惡劣”行為,只不過是為尋求表現(xiàn)自我采取的一種消極對抗的方式。采用案例教育,針對差生的不良心理及行為習慣,不直接訓斥、譏諷,而是運用典型事例誘導啟發(fā)他們,為其保留“面子”,達到心理共鳴,進而引發(fā)其自尊,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2.自我評價法
多數(shù)“學困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或否定自我,或以自我為中心,往往是非不明,看不到自身行為對集體、他人所造成的損害。自我剖析教育,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正確分析自己,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別人,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以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強調進步,合理評價,降低期望
與一般學生相比“學困生”的學習習慣、方法和能力的確存在差異,更不如好學生,久而久之“學困生”會認為自己無能,沒有價值,不能做出任何有意義的貢獻。他們對自己喪失學習信心,很容易放棄任何努力。教師應根據(jù)其原有水平,確定所能達到的目標。善于發(fā)現(xiàn)并抓住“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對其身上不起眼的變化要有意擴大并強調進步,幫助其重建失去的自尊和成功感。
4.行為激勵法
“學困生”在不良心理的影響下,很少對所處環(huán)境實施積極影響,難以體會成功所帶來的快樂,自我感覺為失敗者。采用體會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發(fā)揮其優(yōu)點和特長,品嘗成功帶來的喜悅和快樂。以此使其逐漸走出自卑、恐懼的心理陰影,產生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采用此種方法教師不能急于求成,應遵循反復漸進的規(guī)律,抓住教育時機,潤物細無聲,促其轉化。
三、耐心指導、對癥下藥
學生在學習技術動作時往往會出現(xiàn)許多錯誤,概念不清,身體素質差,心理因素原因,受環(huán)境影響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不同練習中的不同表現(xiàn),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病癥所在及產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比如:在學習籃球籃下投籃技術時“不會命中”,教師要仔細觀察是站位不對,瞄準點不明,出手動作不正確,還是用力不協(xié)調,或兼而有之。一旦找準問題,即刻提出糾正辦法,使其盡快掌握技術,感受成功的快樂。
1.同等評優(yōu)、合理評價
在學習技術動作或課堂“達標”練習時,適當降低難度,減輕重量或放慢速度等要求,使“學困生”感到課有所練,練有所獲。對此,教師應事先周密考慮,提出合理練習重量、高度、遠度及完成動作的標準。在分組教學時應盡量將其分在一起,這樣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強完成動作的自信心。在教學中教師及時把進步較快,成績提高明顯的“學困生”,作為說服教育其他學生的依據(jù),并令其幫助其他“學困生”練習。在此情況下,能激發(fā)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我也行”的信心,比教師的講解、示范、指導更具說服力。
2.優(yōu)中幫促、個別輔導
教師針對體育“學困生”在素質上的差異,個別指導、課后輔導或布置課外任務,有針對性幫助其提高,是樹立信心,掌握技術動作的重要手段。在指導練習時,態(tài)度要親切,耐心,手段多樣,課上課下結合,真正感受教師的苦心和關心,使之放下包袱,提高練習效果。另外、還可指定體育骨干或技術較好的學生進行幫助,同學間形成教與學、幫與帶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消除其羞怯與自卑,解放思想,積極參與,認真練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積極培養(yǎng)“學困生”自信心,使其在體育品德、行為習慣、運動能力、生理心理和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了解其“個性”心理特征及行為習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人因材施教。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參與鍛煉和展示自我的機會,鼓勵其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這樣才能實現(xiàn)體育“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參考文獻】
[1]姚玉鳳.學困生的轉化對策初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06期
【作者簡介】
張鑫,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中級職稱;從教18年;研究方向:初中體育教學。
【重要榮譽】
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