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喬
摘? ? 要: 作文教學旨在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圍繞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如何走出教學困境提出策略。
關鍵詞: 作文教學? ? 困境分析
一、作文教學困境分析
(一)部分學生缺乏寫作興趣
在當前教學模式下,一些學生缺乏寫作興趣,沒有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片面認為即使多加練習也不會顯著提高習作水平。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一些教師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是學生缺乏寫作興趣的原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缺乏興趣導致學生難以養(yǎng)成自主寫作的習慣,對其未來學習生涯無益。
(二)寫作與生活實際脫節(jié)
一些學生面對敘事類文章時毫無思路,對于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知之甚少,都是寫作與生活實際脫節(jié)產生的問題。學生每天兩點一線地往返于學校和家庭中,很少留心生活、感悟生活,缺乏生活體驗,再加上閱讀時間和閱讀量有限,導致寫作素材少,寫作時只能生搬硬套。長此以往,學生難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應用各種素材和表達技巧,習作缺乏想法、語序混亂,寫作質量得不到切實的提升。
(三)課堂教學不當
課堂教學方面,存在布置的作文題目沒有新意、作文講評沒有針對性、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春、秋游之后教師布置的游記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樣的作文不僅給學生游玩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一年兩次的機械性重復還使其喪失寫作興趣。一些教師的講評沒有針對性,挫傷部分認真寫作的學生的積極性,三言兩語的點評不能使學生清楚認識到作文的優(yōu)劣之處。此外,課堂教學細致到輔導學生遣詞造句,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過于寬松,不給予一定的寫作思路與方向,則導致學生行文雜亂、沒有章法。目前的寫作教學方法是教師布置題目,提出文章要求,待學生寫好之后加以講解。盡管這樣的教學方式滿足了作文教學的基本需要,但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難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靈感與思路。
(四)“量”與“質”不平衡
在現(xiàn)有教學模式中,經常有一些教師布置日記、周記的情況,這是對寫作數(shù)量的要求。然而,過多的日記與周記任務加重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沒有體現(xiàn)真正價值。日記與周記的本意是培養(yǎng)學生記錄生活點滴、養(yǎng)成自主寫作的習慣,而不是作為學習任務強加在學生身上,過多的寫作任務甚至會導致學生厭惡寫作,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反,真正體現(xiàn)寫作質量的作文布置得少之又少,一些作文題目甚至沿用了十數(shù)年,可以說沒有結合時代的要求,也沒有體現(xiàn)出教師對寫作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思考。
二、語文作文教學對策分析
(一)及時調整教學方式
教師應當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具體實施時,教師首先應當明確教學目標,制訂學生可以真正完成的計劃。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制定的目標通常會有形式化色彩,即目標確定得很好,卻沒有考慮學生的水平。此外,寫作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味地趕課時。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上交的作文,考查學生的整體水平,明確該階段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文章結構和提高文章流暢性、完善修辭手法的應用等。
其次,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盡量讓學生用課后時間完成寫作練習。有些教師認為,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寫作任務,可以減少寫作在課后占用的時間,是一種“減負”的方式。雖然這樣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是忽視對學生能力的考慮,一些學生面對陌生的題目無從下手,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相反地,如果用半節(jié)課點評上一次的作文,利用余下的時間指導學生本次作文寫作方向,為學生提供更開闊的視角,可以對學生的寫作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雖然會占用部分課后時間,但學生的寫作效率會大幅提高,寫出的文章更具想法。
再次,教師應當重視學生交上來的每一次作文。正如前文所說,布置作文并不是為了美化教學成果,而是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寫作水平。對待每一次作文作業(yè),教師都應該拿出一定時間在班級內進行講評,具體到哪些同學在哪些方面寫得比較好,指出學生的通病是什么并予以糾正。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采取活用多媒體教學、指導學生互評作文、票選作文題目等形式,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明確自身的不足與長處,確保寫作教學可以更高效地開展。
針對一些學生缺乏社會熱點敏感度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抽出部分時間,向學生普及一些社會時事,必要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音頻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寫環(huán)保、節(jié)約為主題的作文時,有些學生可能因為從小生活優(yōu)渥,不知節(jié)約意義,若在此時向學生播放一些視頻短片,讓學生了解過去的人們過著怎樣拮據(jù)的生活,或者此時貧困山區(qū)的同齡人是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或許能強化他們內心的感悟,了解節(jié)約的意義,感恩現(xiàn)在的生活。
指導學生互評作文是一種較好的創(chuàng)新教學舉措。學生互評作文需要學生認真、仔細地閱讀同學的作文并給出明確的意見,這一過程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樹立對他人負責的意識。此外,閱讀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同學作文中的優(yōu)秀之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共同提高。教師應當先對學生的作文情況進行大致了解,選擇整體情況較好的作文讓學生互評,確保不會有較大問題出現(xiàn)。學生互評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將更多的時間花在課前準備、課堂授課上。
票選作文題目可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提供三到五個與課題相關的作文題目,讓學生投票選出最想寫的題目。教師的寫作水平、人生閱歷一般來說遠高于學生,由教師直接選定題目的話,題目難度可能并不適合學生水平,而且固定的題目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難以表達學生思想的維度與廣度。票選題目有利于師生間的教學互動,既活躍課堂氣氛,又促進學生表達內心所想、發(fā)揮特長。
(三)將寫作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寫得比較好的通常是《我的父親/母親》一類的作文,主要特征是與生活密切相關,有內容可寫。教師雖不能要求學生對每一件事情都有所經歷,但可以提供一些合理的指導。教師可以列出一份“生活清單”,上面列舉一些幫助學生感受生活的事項,比如去一次博物館并說出你最喜歡的作品、看一次戲劇并記錄下感受,這些活動有利于學生利用好課余時間充實生活、增添愛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對于一些存在特殊情況,不能很好地參與活動的學生,教師可以用書單替代“生活清單”,讀一本好書同樣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學生還可以從中學習優(yōu)秀大家的語言特色,為今后語言能力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重視“量”與“質”的結合
量的積累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因素上:閱讀量和練習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做好摘抄工作,保證寫作素材的積累。一定的練習也是必要的,寫作不能“紙上談兵”,一定需要學生動手,在練習中形成語言特色。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與負擔,練習可以以寫作片段為主,將日記私人化,由學生自己做主。
質的提升需要教師選題精煉、緊密結合學生生活,盡量避免空洞、重復的話題,例如愛黨愛國的作文題目,愛黨愛國固然重要,可是學生閱歷尚淺,思想并不成熟,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話題是很空泛的。如果改成《家人與黨的故事》,鼓勵學生詢問家中長輩,黨和國家?guī)Ыo了他們什么,那么既可以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知曉長輩以前的真實生活,又有助于其了解關于黨和國家的歷史??梢钥隙ǖ氖?,這樣的文章是有血有肉的,還為今后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打好基礎。
三、結語
本文就語文作文教學困境進行分析,指出現(xiàn)如今教學模式中存在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寫作與生活實際脫節(jié)、課堂教學不當及“量”與“質”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學生的需求為根本,重視“量”與“質”的平衡,采取活用新媒體設備等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將寫作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日常學習中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孫曉璐.淺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J].信息化建設,2016(4).
[2]徐蕊蕊.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及對策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