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春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幫助各年齡段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成為新要求,“人文教育”的理念廣泛被老師和學生接受。體育課作為強健學生體魄、塑造堅強性格的重要課程更需要落實這樣的教學理念。本文深入闡述體育課學生學習方式的理論與實踐。
【關鍵詞】 體育課 ?學習方式 ?實踐
引言:體育老師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深入貫徹國家對于學生的體育課要求,引導學生樹立強健身體的思想觀念,并通過相關體能測驗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體育課的上課模式也要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的需求及學生自身的情況,盡量讓學生在課業(yè)之余對體育課充滿期待,這同時也是作為一名體育老師最大的驕傲。
一、體育課學生學習方式的歷史
傳統(tǒng)意義上的體育課僅僅側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跑步、拉練、仰臥起坐等各種方式盡可能地保證學生的身體能夠適應高強度的學習壓力。某種程度上而言,體育課的存在多數(shù)為了學生的課業(yè)服務。以前,體育老師十分看重學生的體能測試成績,并以此作為衡量學生身體素質的唯一標準,這對于相當一部分有運動短板的學生而言不是很公平。造成這部分學生不愿意上體育課,寧可上自習也不愿跟隨同學們進行跑步之類的訓練。并且老師更多站在學校的角度出發(fā),保證體育課課時的完成,及學生成績的達標,對于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關注較少。一方面是體育課學習方式的單一,另一方面是老師嚴格遵循學校相關制度,不具備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使得原本充滿活力和熱情的體育課不再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課程。
二、體育課學生學習方式的特點
體育課學生學習方式的特點概括而言主要是:自主性學習、被動接受學習、引導性學習。體育課的學習種類細分來看,種類十分繁多包括各項體育技能的介紹、日常生活體育知識、運動的基本拉伸方式等。熱愛運動、對體育感興趣的學生對通過網(wǎng)絡、教學視頻等多種方式自行學習相關技能。比如熱愛籃球的學生通過NBA比賽的觀看了解籃球技巧,擅長于游泳的女生也會看花樣游泳比賽感受游泳的樂趣。自主性學習主要強調從興趣出發(fā),從而落實到實際生活中。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學校相關制度規(guī)定下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是不具備可選擇性的。但體育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自主選擇有趣的形式和符合同學心理期待的方式進行授課,綜合學校的客觀要求和青少年學生的需求,達到穩(wěn)定的平衡狀態(tài)。引導性學習指的是老師向學生引進新的教學方式,比如通過校園打卡樂跑、雙人跳繩、花樣輪滑等形式增加體育課的趣味性。并在這期間,向同學傳遞體育的安全知識及小技巧,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被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接受。
三、體育課學生學習方式的現(xiàn)代發(fā)展
隨著人們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視,校內的體育課形式也隨之發(fā)生巨大變化,由原先單一的跑步轉化為排球課、羽毛球課、足球課等。通過選課系統(tǒng),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并跟隨老師進行學習,這樣真正做到將樂趣和優(yōu)勢融入體育課中,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上課欲望、提高上課積極性??紤]到學生思想的多元化,將體育課的模式進行分解,招募更多不同領域的老師,充實學校體育課的內容,這是體育課教學領域的一大創(chuàng)新,深受學生喜愛。
另外一種體育課學習方式就是不改變原有的上課模式,不過在課程的具體實操中加入不同有趣的元素。比如在跑步過程中,老師可以指定具體的跑步路線,規(guī)定一定充裕的時間,要求同學們在各個指定地點進行自拍打卡。這樣的做法不僅使得原本枯燥的跑步變得生動,同時也增加了同學們之間的情誼。也可以采用多功能障礙跑的方式,比如在一公里的跑步過程中,設置你畫我猜、木頭人、跳木馬、猜謎語等活動,將跑步和智力問答相結合,既鍛煉身體,又強化了思維鍛煉。學生的關注點不再是跑步公里數(shù)的多少和時間的長短,而將注意力轉移到不同關卡中,做到了快樂學習快樂健身。
四、體育課學生學習方式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體育課學生學習方式的未來趨勢必然是和科技相結合,將科技成果引用到生活化的體育教學中。比如引進機器人教學、實時改變跑步路線等形式。當然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循序漸進的,仍然需要人們思維方式的轉變,和相關政策的允許?,F(xiàn)階段來看,體育課的教學能夠更加深入的就是“人文教學”。體育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的體育運動,將運動精神、運動思想融入進來,在學生的思考模式中,建立堅持不懈、不輕言放棄的思維方式。體育課不僅是運動技能方面的提升,而更應深入學生的個人品性培養(yǎng)層面。比如通過半程馬拉松的訓練讓同學們習得堅持的重要性,通過團隊協(xié)作的游戲讓同學們懂得合作共贏,通過某項體育技巧的學習幫助同學們建立學習新領域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并且,未來體育課也將改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承擔的作用。老師除了師者的身份外,同樣也是同學們的朋友。在強調尊敬師長的同時,教師能夠做到融入學生團體中,換位思考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體育教學、看待運動形式。這對于老師擴展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大有裨益。打破傳統(tǒng)上嚴師的固有觀念,同學們不再做錯事情受到老師嚴懲,而能夠敞開心扉和老師交流自己無論是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還是體育項目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體育教學,還是新形勢下帶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老師的初衷都是一樣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意識、加強身體鍛煉。而和現(xiàn)代具體情況相結合的新型方式在講解體育項目要領和建立體育思維方面產生良好的效果,真正做到將體育延伸至課堂以外,做到終身鍛煉、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 楊秋云.體育課學生學習方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5(12).
[2] 孫竟猛,任杰,王洋,等.新課改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林區(qū)教學, 2017(5):93-94.
[3] 劉長鑫.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及實踐探究[J].品牌(下半月), 2015(6).
[4] 劉荷梅.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 2016(9):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