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玉榮
摘 要: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而聽、說、讀、寫能力對處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對這方面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它們不僅僅關系到學生語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響到以后的社會生活。本文主要著重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聽與說的能力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聽說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聽”的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激發(fā)學生“聽”的興趣
口頭語言的主要特點是及時性、有聲性、情境化,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鮮明生動、精彩別致的課堂教學語言,更能培養(yǎng)學生愛聽的興趣,讓學生較快地融入課堂,進入較佳學習狀態(tài)。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巧妙設計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授課時的語音、語調、語速可隨教學內容變化,或親切平和、或激情高揚、或抑揚頓挫……讓學生想聽、愛聽,引發(fā)師生間的共鳴,使師生心心相印,達到彼此相融的境界,從而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求知欲和對文學的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
語文教學中,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過程。為此,在“聽”的培養(yǎng)中,教師要結合語文教學目標細化“聽”的要求。同時,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理清聽到的內容。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要教導學生“傾聽五要素”。具體而言,一要專心;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fā)言有錯時,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
(三)提高學生“聽”的質量
要提高學生的聽話能力,必須提高學生聽話的品質。所以,培養(yǎng)學生耳朵的敏銳性,讓學生學會“善聽”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做到邊聽邊思考、邊聽邊理解、邊聽邊記憶,能把別人說的內容用合適的語言轉述或復述出來,對說話者表達不準確或不完善的地方能及時修正或完善,能聽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對有問題的地方能大膽地質疑,不滿足于一知半解,有追根究底的求知精神。
(四)加強學生“聽”的訓練
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聽話能力,加強對學生“聽”的訓練必不可少。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對學生聽的訓練形式比較單一,單調的“聽”的訓練形式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學生聽的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新“聽”的訓練形式時對學生進行聽寫、聽答、聽說、聽問等訓練。例如,在美文展播堅持“磨耳朵”。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年級特點選取適合的美文,如童謠、兒歌、詩歌、小散文、學生佳作等,利用早晨和中午的時間定時展播,保證一定量的語音輸入,使學生從無意識的語音輸入逐步上升到有意識的聽力理解,從泛聽逐步學會精聽。在創(chuàng)意聽寫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以下方式,聽詞語意思,寫出詞語;詞串聽寫,一連說出幾個有關聯(lián)的詞語,讓學生聽記后寫下;以句子為單位進行聽寫,培養(yǎng)學生聽的全局觀,避免只言片語地聽。在創(chuàng)意聽說中,聽和說是緊密相連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把聽和說有機結合起來,借助“說話”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如聽作品說感想、聽時事談啟發(fā)、聽音樂抒情懷、聽材料答問題等。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寬松的“說”的氛圍
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無聲媒介。只有在寬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發(fā)言、大膽地表達,才敢說、肯說,才能釋放出巨大的“說”的潛能,真正成為課堂說話的主人。因此,課堂上教師應進行正確地引導和點撥,消除學生“說”的心理障礙,鍛煉學生說話的膽量,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話,特別是學生說不好的時候,做到不求全責備,能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樹立學生繼續(xù)“說”的信心,讓學生不斷收獲“說”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二)守住課堂“說”的陣地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首先,教師可以開辟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話題不定、范圍不限,學生按座號輪流進行,鼓勵學生創(chuàng)意表達,自我介紹、分享讀書心得,或是時事新聞播報、詩歌佳作欣賞。其次,課堂上教師應借助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編入教材的課文,都是文質優(yōu)美的文章,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文、充分感知語言文字、積累優(yōu)美語言、鑒賞精彩語段、復述課文內容,不斷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說話的語感。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教材里的“口語交際”及一些單元組的說話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圍繞一個問題進行討論交流,提供學生更多的開口說話機會,使學生的說話能力得到鍛煉。
(三)搭建寬廣的“說”的舞臺
課外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的陣地,教師可以拓寬學生說話實踐的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故事會”“辯論會”“演講賽”“現(xiàn)場招聘會”“編演課本劇”“朗誦比賽”等。異彩紛呈的語文活動把學生的說話訓練由課內引向課外,給了學生更多展現(xiàn)自己說話才能的舞臺,大大釋放了學生說話的內在潛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四)多方結合進行“說”的訓練
多方結合進行“說”的訓練,將“說”與聽、讀相結合,讓學生在不斷地聽和讀中豐富說話的信息、提高說話的技巧。將“說”與觀察相結合,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搜集豐富的說話素材,為更好地說話鋪磚奠基。將“說”與思維發(fā)展相結合,“言語作為思維的載體,與思維密不可分?!毙睦韺W有關研究表明,一個思維發(fā)展好的人,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好。說話與思維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時,必須注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表達更為精準。
三、結束語
聽說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當今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偏重“讀寫”而輕“聽說”,應該為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做更多的有益嘗試和探索,讓學生學會靜心傾聽與精準表達,為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奠定更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顏娟娟.小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方法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12):44-45.
[2]浪富清.聽說讀寫:小學語文教學的著力點[J].甘肅教育,2017(03):47.
[3]陶艷.如何在小學課堂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J].黑龍江科學,2013(1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