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暉
【摘要】我國當前的教育應新課改的要求,已經進行了教育模式和理念上的創(chuàng)新,這種教育革新將校本課程進行了推動和發(fā)展。但是在初中的教學情況中,因為學生的三觀還沒有正式的形成,對于社會以及自身的認知還不夠清楚,尤其是對于生命存在的意義不夠了解,這就導致了大量不珍視生命、不珍愛自我的情況發(fā)生,因此針對初中學生的生命教育課程的開發(fā)顯得尤為重要?;诖擞^點,筆者進行了初步的調查分析,并針對初中生命教育課程的開發(fā)總結了幾點政策,為相關的教育工作人員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初中生命? 教育校本? 課程開發(fā)? 實踐
在當今的初中學生教育領域,學生的教育方式一直備受人們關注,同時學生能否健康發(fā)展,也是能夠影響家庭發(fā)展、社會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生命教育能夠將初中生的生命價值觀進行塑造、引導,將學生的素質進行全面的提升,因此可以將生命教育本身所具備的特性和含義進行深入的發(fā)掘,結合實際的初中教學情況,將校本課程進行開發(fā),以保證生命教育在初中教學中具備實際的實用性和教學意義。
一、生命教育課程的基本內涵
生命教育是將生命的基本特征作為依據(jù),將生命的發(fā)展基本原則作為基礎,利用學生潛在的生命認知,通過科學化的引導,將對生命的意識進行喚醒,保證能夠將學生的精神世界進行完善的構建,將學生的生命潛能進行開發(fā),保證生命作為完整的個體為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
二、生命教育的課程目標以及內容
生命教育在進行目標制定的過程中,廣泛的定義為四個方面。
生理方面教育:引導學生針對自身的身體變化進行深入的認識,保證在初中階段能夠合理的對待青春期階段;
心理方面教育:促使學生能夠激發(fā)自身的潛能,積極的面對人生的改變和價值觀的樹立;
生涯方面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社會方面教育:將學生明確的認識到作為“人”,與他人、社會、環(huán)境以及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
從狹義方向來講,生命教育課程從認知方面、情意構建、行為發(fā)展以及價值建立的四個方面進行目標的創(chuàng)建。
認識方面上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識和思考,并將認知從自我轉換到社會以及自然中;
情意方面著重建立學生的品質品德,樹立學生的共情能力和換位體驗的能力;
行為上強化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保證學生能夠具備規(guī)劃、應對挫折的技巧和能力;
在價值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價值的樹立,并保證能夠在生命認知、情感體驗等方面建立積極的意識和思想。
針對初中學生的思想認知,生命教育主要在內容設計方面,以認知和引導為主,其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萌動教育、毒品安全教育、法律認知、生命安全、重大傳染疾病防治、環(huán)境保護以及國際知識理解等。
三、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
(一)實施的途徑
(1)課堂學習。生命教育的理念主要依據(jù)課堂講述,進行滲透式的知識普及,在進行課堂教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思想,例如在進行《斑羚飛渡》文章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要對生命具有敬畏之心。
(2)課外教育。不同于課堂內部的滲透式生命教學,在課堂之外可以進行體驗式的教學,通過戶外的拓展活動,引導學生積極的解決遇到的困難,并讓其對社會上的危險行為進行初步的認識,保證其擁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救知識。
(二)實施的策略
(1)三個層次。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其教育手法和要求不盡相同,但是在基本的教育層次方面,要依據(jù)引領、指導、欣賞的三個層面進行教育,引領學生對生命教學產生興趣,再指導其進行學習體驗,最后能夠形成對自身及他人/物擁有欣賞的思想意識。
(2)四個注重。保證生命教育能夠注重社會實踐;注重學生自身知識技能的應用;注重學生的參與感;注重學生的主觀體驗和感悟能力。只有將這些方面進行把握,才能夠保證教育效率。
(3)五個善于。授課教師在進行教授的時候,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學手法,帶動學生的生命共情能力;善于把控自身的引導者角色;善于將科學知識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善于創(chuàng)新靈活的教育形式;善于除舊迎新,保證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實效性。
(三)實施的原則
生命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五種原則,才能夠保證教學手段行之有效,保證學生全面的吸收教學要點,并將其轉變?yōu)樽陨淼囊庾R形態(tài)。
生命教育要堅持教學開放性,保證學校與家長共同教育、學生與社會緊密接觸、校內外相互合作,才能夠保證學生對生命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堅持措施針對性,結合學生的理解情況和實際的生活經驗、個人需求,來制定實際的教學方式,保證針對性強,實行效果好。堅持學習自主性,引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保證學生的個性能夠充分發(fā)揮,積極性能夠推動自身的學習發(fā)展;堅持知識普及型,教育應該面相每一個學生,不搞獨立,不搞針對,確保全方位教學;堅持知識應用性,在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自行的將知識應用進自身的發(fā)展中,保證學生具備創(chuàng)造能力、執(zhí)行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總結語
生命教育作為當今社會的素質教育的載體,能夠使“人”作為從單一變成整體,使生命的層次變得更為豐富。在初中生的生命教育過程中,學校是重要的知識傳播系統(tǒng),首先要將生命教育對于人的作用進行深刻的了解,才能夠在教育體系中構建出良好的生命教育理念,再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手段的制定和創(chuàng)新,保證生命意識能夠促進學生思想的塑造,讓學生能夠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合理的解決人與社會、與自然、與生命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楊雪,王艷輝,李董平等.校園氛圍與青少年的自殺意念/企圖: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3,(5).
[2]李建軍.我國青少年自殺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