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異
摘 要:隨著社會發(fā)展進程的加快,現(xiàn)代社會競爭愈發(fā)激烈,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日漸凸顯,成為一個無法忽視的社會現(xiàn)象。雖然各學校的心理輔導日漸完善,但是學生仍然需要更加具有普適性的紓解壓力、調節(jié)情緒和改善身心的方式。戲劇教育作為藝術、教育與心理學的結合體,既可以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能充分發(fā)揮心理輔導與疏通的輔助功能,強調參與和體驗,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同時發(fā)揮育人效果,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關鍵詞:積極心理品質;戲劇育人;心理輔導
近年來,深圳市公明中學借助戲劇這一載體廣泛推行戲劇教育,大力推廣英語戲劇與心理劇活動的開展,確立了挖掘戲劇育人功能、開發(fā)戲劇校本課程、探索戲劇教學法和建設戲劇社團等四個主要研究方向,旨在充分發(fā)揮戲劇育人效果,培養(yǎng)學生樹立的正確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達到立德樹人、綜合育人的教育目標。筆者作為一名長期主持開展初中戲劇教學的英語教師,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闡述我的觀點。
一、戲劇教學可成為中學生調節(jié)情緒和自我疏導的新途徑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目前有約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情緒或行為上的問題,并有持續(xù)上升的趨勢。因此,基礎教育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青少年作為未來社會的核心群體,其整體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將會影響到未來整個社會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因此青少年能否和諧融于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中,加強心理健康輔導,實施積極干預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傳統(tǒng)的心理輔導往往要面對青少年的抵觸心理,導致心理輔導從一開始就難以實施。中學生處于一個敏感的年齡階段,自我保護意識很強,拒絕別人走進自己的內心,再加上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對于心理治療的認知還很局限和片面,充滿本能的排斥。在這種情況下,強行施加的心理治療很可能會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惡化。戲劇教學與傳統(tǒng)的心理輔導不同,戲劇教學并不直接干涉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而是以戲劇表演的方式委婉地完成咨詢,并讓中學生在完成戲劇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戲劇的真正主角正是學生本身,戲劇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疏導的過程,也是他們進行自我探索和反思、自我救贖和成長的過程。
事實上,人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戲劇表演有著宣泄情緒、釋放壓力和慰藉心靈的作用。在20世紀50年代的歐美國家,戲劇已經(jīng)被作為一種藝術治療模式正式發(fā)展起來,并成功構建了一個理論體系,將社會學和心理治療融入戲劇表演中,對青少年起到心理輔導的作用,促進他們的自我整合與發(fā)展。著名心理學家莫雷諾曾用兩個希臘詞“心靈”(psycho)和“演劇”(drama)來命名“心理劇”——以戲劇的方法探索心靈的真實感受,處理的正是人際關系以及其間的隱秘世界。由于戲劇表演能夠喚醒自我意識,幫助人舒解壓力,調節(jié)情緒,改善身心。戲劇表演通過角色扮演讓青少年身臨其境,讓他們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舒緩緊張、膽怯的心態(tài),克服對自我表達的恐懼,這種方式更容易讓青少年敞開心扉,在不自覺或下意識中接受心理疏導,相比較傳統(tǒng)的心理輔導更易于實施,并且效率更高。戲劇教學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展現(xiàn)內心世界的舞臺,幫助他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直面自己的內心,從而產生積極的引導效果,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弱化“心理輔導”概念,強調“參與”和“體驗”
俄羅斯戲劇導演尼科拉·葉夫列伊諾夫曾強調,演員在表演過程中的體驗要比他們的表演水平更重要。這一觀點與筆者眼里中學校園戲劇的排演狀態(tài)非常相似。推廣中學校園戲劇的本質意義并不在于強調演出的專業(yè)化和高水平,而是能夠促使廣大學生積極了解并參與其中,通過浸潤的方式形成校園文化普及,達成學生的校園文化共識,培養(yǎng)校園文化自信。
與傳統(tǒng)教育所形成的固定模式不同的是,基于中學校園的戲劇創(chuàng)作永遠是年輕態(tài)的。戲劇劇本產生的方式往往以學生自發(fā)為主、教師指導為輔,排練過程更多也是靠學生自己的組織和摸索,而這恰恰也是最有意義的部分。中學戲劇的演員流動性很強,新鮮血液源源不斷,除了全新創(chuàng)作的劇本之外,同一個經(jīng)典劇目的不斷提升和改編,也可以讓校園里不同學段的中學生找到共同話題和情感共鳴。在中學校園里的戲劇創(chuàng)作和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參與體驗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他們從中所獲得的財富也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所無法帶來的:被傾聽、被尊重,刺激自己的隱秘潛意識,嘗試組織和服從的角色轉換,感同身受,學會體會和理解他人,在完成之后又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重建自信心,通過他們的成功體驗鼓勵更多內向膽小的同學走出人為設置的思想障礙,走入劇場走上舞臺,面對眾人進行表演。這些體驗的獲得對于中學生心理輔導和正確價值觀的樹立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戲劇育人在中學生心理輔導和人格教育中的作用體現(xiàn)
(一)學生在戲劇學習中進行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
戲劇教育是一種生動、直觀、具體且形象生動的教育形式,通過劇本設計和角色代入來再現(xiàn)人類歷史、思想和文化內涵,能夠更好地達到“入眼、入耳、入心”的教育效果。將戲劇教學應用于基礎教育,符合教育心理學中的心理狀態(tài)理論:每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不同,對教育的接受情況也不一樣,如當學生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是就容易接受教育;相反如果心情苦悶、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教育的影響就很難被其內化。
例如,“費時低效”已成為目前外語教學的發(fā)展瓶頸,嚴重阻礙著學生外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有專家指出其問題癥結在于許多學校“為片面追求升學率,把外語作為知識來傳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但如果我們輔助開設英語戲劇校本課程,情況就會大為不同了。當英語戲劇表演的劇本內容設置難度適中,內容有趣,形式生動活潑,情境性強,那就能夠明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效率。早在18世紀,教育家盧梭就提出了“在戲劇實踐中學習”的理念。20世紀初,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附帶學習”理論,即在學習中自然而然產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啟發(fā)了戲劇教學的開展。20世紀60年代,英國希斯考特(Dorothy Heathcote)正式提出“戲劇教學”概念,并于90年代在英國掀起了“希斯考特旋風”。英國20世紀90年代的英語課程教學大綱中指出:“戲劇教學有助于實現(xiàn)英語語言教學和文學教學的教學目的”。根據(jù)Ryan-Scheutz&? Colangeo(2004)的一個先鋒實驗研究,整體利用戲劇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以及發(fā)展其他語言能力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英語戲劇表演主要通過舞臺說明、臺詞及人物表演來體現(xiàn)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形象,通常以口語化的語言為主,讓表演者完全地投入到一個具有多層面意義的、模擬現(xiàn)實生活的異族文化的語言情境中。以我校自主開發(fā)的校本課程《初中英語戲劇與表演》為例,這門課程跳出了傳統(tǒng)課堂英語教學的模式,將戲劇表演與學校的英語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它不是一門以培養(yǎng)專門戲劇人才為目標的課程,而是以戲劇表演為載體,在語言教學缺乏客觀語言環(huán)境的背景下,為學生創(chuàng)造提供在實際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來輔助開展英語教學,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將在平等開放的戲劇學習環(huán)境中,通過即興表演、角色扮演、戲劇游戲、情景對話表演、人物模仿、劇本改編與創(chuàng)作、劇目編排與公開演出等方式,提升語言技能、培養(yǎng)自信、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和交流溝通能力、培養(yǎng)想象力、表現(xiàn)力與創(chuàng)造力、提升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學生通過戲劇學習全面提升個人能力與文化素養(yǎng)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而非單純地輸出知識。近代史上,蔡元培倡導軍國民教育、實利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育的五項教育,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完全人格”的教育目標。戲劇教育強調“以生為本”,這本就是一種充滿人性的教育方式,必將會帶來全面有效的教育成果。在各種藝術門類中,戲劇最強調人物性格和行動的審美,強調對矛盾沖突和內心抗爭的審視,這也是其他藝術門類所難以比擬的。戲劇教學對于學生的自我成長以及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洞察力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教育專家維各托斯基也指出,表演是一種建設性的行為,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對周圍世界的判斷力。夏威夷東西方研究中心的RichardA.Via認為戲劇表演教學符合學生為中心的交際教學法,戲劇表演過程就是文化交際過程,每一句話都是一種文化交際——演員與演員之間、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交際。讓學生處于情境之中,身臨其境地感受氛圍是交際教學法的精髓。戲劇表演給學生提供了英語學習和練習的機會,能讓學生完全地投入到一個多層面意義的,模擬現(xiàn)實生活的語言情境中(LivingstoneDavid,1983)。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個體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以及他人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fā)展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學習,學習者要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不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書本知識的灌輸,而是要到真實環(huán)境或者類似的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敖處煹淖饔靡矎闹R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在學的過程中進行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重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币晕倚P1菊n程《初中英語戲劇與表演》的教材為例,整套教材以三冊,每冊5個單元為基本框架,供7-9年級的全體使用。在教材形式上,避免了傳統(tǒng)英語教材的固化模式,每個單元以戲劇幕景為單位,臺詞練習結合動態(tài)演繹,開放輕松的教學情景為學生第二語言習得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劇本以對話形式存在,輔以場景和舞臺設計,將二維的書本學習變?yōu)榱Ⅲw交互式語言場景,學生不但可以通過閱讀劇本獲得豐富的語言文學知識,更能通過演繹劇作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選材方面,教材中西合璧,涵蓋古今,在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促進多元文化融合,除了西方經(jīng)典劇作、童話和小說之外,更有中國傳統(tǒng)故事與民間傳說的改編作品。讓學生在對中西戲劇作品進行對比研究的基礎上適應當今多元文化交織的世界,在懂得尊重、包容、吸收和分享不同文化的同時自覺保持自己的個性特質。學生們通過一次次戲劇創(chuàng)作與表演機會,共同探索人類生存與文化傳承的深刻主題,開啟和探索個人成長進步的道路。
(三)學生通過戲劇學習更好地處理自己與他人、社會和自然的關系
在戲劇表演時,學生們往往會讓自己進入一種代入狀態(tài),比如扮演自己的家長、老師、同學,或是其他真實存在的人物。這些就需要觀察、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情感,整個過程是十分寶貴的,超過任何口頭的講述、形容和描繪。戲劇表演的移情作用,也見證了每一位參與者對自我問題的表達形式和解決方式。
戲劇表演可以讓青少年在下意識中將故事情節(jié)投射到現(xiàn)實世界里,慢慢學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積極改正過去的缺陷,從戲劇表演的真實體驗中改善自身的現(xiàn)實處境。在戲劇完成的過程中,需要導演、編劇、美工、場務、道具、燈光、音響和演員的共同努力,演員雖然是戲劇在舞臺上的具體呈現(xiàn)者,但一部戲劇想要成功呈現(xiàn)在舞臺上,演員只是這個龐大劇組團隊中小小的一員而已。我們通過對戲劇社學員的長期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中學生都能通過戲劇學習在團隊合作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協(xié)作能力和應變能力。
除此之外,和諧的人際關系讓青少年能夠更加投入地進入表演中,在表演過程中漸漸放下心理防備,展露出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表達出真實的情緒,在排練過程中遇到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也會從一開始的漠不關心、互相推諉變成積極協(xié)商、妥善解決的方式,思維模式的轉變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他們順利走出學習或生活中的心理困境。戲劇教學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影響過程,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利用和他們在排練過程中長時間的相處漸漸走進他們的內心,對他們的心理問題做出準確的判斷,從而提供有效的心理輔導策略,讓青少年在學習和表演過程中正確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實現(xiàn)自我疏導。戲劇表演不同于傳統(tǒng)心理治療之處在于,完成演出后,青少年還可以選擇作為觀眾來回顧自己的表演,通過客觀角度的觀察來再次審視自己,接受新的自己,并發(fā)現(xiàn)一些被自己之前忽略的內容,尋找到新的自我價值,促進自我的反思和再成長。
在戲劇表演結束,脫離角色和情景重新回歸現(xiàn)實的時候,學生們往往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這又會進一步加深青少年的心理體驗。此時聚集在一起交換彼此的感受和體會,也能在交流中獲得共同進步與提升。在每一次戲劇表演結束之后,青少年要重新走進學習生活和現(xiàn)實世界,在生活中繼續(xù)進行體驗和探索,并能有意識地針對自己還存在的心理問題主動進行調節(jié)和改正。在戲劇學習過程中,他們不但學會了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還學會了通過正確的途徑與方法獲取家長的理解,獲得任課老師的支持與幫助,甚至獲得表演服裝與道具的贊助。這些成就感的獲得過程是非常珍貴的,也教會他們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生命真諦。筆者認為,在中學校園開設戲劇表演課程是對常規(guī)課程建設發(fā)展的探索與補充,從真正意義上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育人原則,切合中學生心理及性格特征,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積極性,對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喚醒學生生命自覺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目前,受時間、場地、設備、經(jīng)費、師資培養(yǎng)以及其它條件保障的限制,戲劇表演在校園里大多仍以社團形式出現(xiàn),戲劇表演課程的開設還沒有得到普及,戲劇育人的功能也還沒有得到有效的發(fā)掘。筆者認為,戲劇教學應當結合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走出一條新路來。學校和社會應當提高對戲劇教育的認知和重視,積極開設和推廣戲劇課程,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認識到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可以說,戲劇教育的推廣與普及以及對其育人功能的發(fā)掘,所解決的不僅是青少年的心理輔導問題,更是帶來了一種終身受益的學習理念和情感精神體驗。
參考文獻
[1] 師保國,雷靂,近十年內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顧[J].中國青年研究,2007(10).
[2] 曹巍,論戲劇教育在對單親兒童心理治療中的功能和運用[D].上海戲劇學院,2013.
[3] 魏曉娟,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反思[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7):17-19.
[4] 朱紅,陶云,積極心理學理念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學理論,2009,26:140-141.
[5] 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86-187
[6] 戴煒棟,外語教學的“費時低效”現(xiàn)象----思考與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