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平 王海琴
【摘要】小學階段,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才能樹立小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tài)。在新課改形勢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不斷提升,但是小學生普遍畏懼寫作文,以至于小學作文依然處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最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本文首先介紹心理教育對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性,然后探究小學作文教學中滲入心理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心理教育 ?小學生 ?作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8-0076-02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年齡段不只是習得基礎知識,更是一個人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時期,即心理教育不可忽視。對于小學生而言,一旦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讓他們毫無壓力地學習知識,同時會將學習當成一種樂趣,從而積極地面對一切難題,決不會因為難度大而放棄知識。然而,當前我國小學生普遍存在畏懼作文教學的心理,由于害怕作文教學活動,寫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層層心理障礙,這種情況會使許多學生逃避作文課堂,嚴重影響小學作文教學質(zhì)量,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小學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盡量在作文教學活動中融入趣味十足的內(nèi)容,從心理上引導他們摸索寫作文的技巧,培養(yǎng)其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真正達到熱愛小學作文的目的。
1.心理教育對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性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出了明確規(guī)定,其中包括心理教育的內(nèi)容,強調(diào)了心理教育對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性。在這種育人理念下,小學作文教學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征,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拓展學生的視野,力求體現(xiàn)“使生活成為作文的內(nèi)容,使作文成為生活的載體”。
小學作文教學不是教師的獨奏曲,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體現(xiàn)小學生在作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然而,當前小學生普遍害怕寫作文,畏懼、逆反、敷衍、依靠等構成了小學生寫作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xiàn)。通常情況下,小學生不喜歡寫作文,會從心理上產(chǎn)生抵觸情緒,為了完成老師的課堂任務而胡亂寫作,寫出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無味,也缺乏真情實感,根本達不到作文教學的要求。
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教師應當從克服學生的寫作心理障礙入手,掃除擺在自己眼前的這個巨石,才能把小學生的心拉回作文課堂活動,并以學生個性化心理為基礎,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大力滲透心理教育,引導他們戰(zhàn)勝自我,熱愛寫作,才能促使其養(yǎng)成樂于寫作的良好習慣。此外,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學生的種種表現(xiàn)本身就是鑄造健全人格的行為,努力使自己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2.小學作文教學中滲入心理教育的策略
2.1觀摩作文,去除恐懼性心理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增強小學作文教學效果,首先要給予學生信心,樹立良好的寫作心態(tài)。在寫作之前,教師應當告訴學生,只有語句通順、連貫地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做到有條有理,不管成功與否,以便減輕小學生心理上對作文的神秘感。當然,去除小學生寫作的恐懼性心理更為重要,小學教師可以采用“觀摩作文”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觀看學生代表的作文,逐漸清除他們的恐懼心理,然后指導學生代表向班上的小朋友們談談自己寫作的一些體會。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入啟發(fā)性、鼓勵性的評議,讓其他小朋友們積極地評價學生代表的作文,讓所有學生都產(chǎn)生“寫作就是這么一回事”的心理認識,或者產(chǎn)生“別人能寫好,我也會寫,而且能寫得更好”的積極寫作心態(tài)。
2.2實地學習, 增強心理承受力
眾所周知,寫作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學習項目,只有參與實踐活動,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才能有效把握寫好作文的基本要點,心理承受能力也會隨之增加。小學作文主要以練習為主,而且字數(shù)非常少,基本上都屬于記人敘事的小篇章,沒有必要讓學生產(chǎn)生心理壓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實地學習,增強小學生的心理承受力,才能幫助他們完成課堂布置的作文。實際上,教師要選擇一些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作文實地練習活動,像春游、做游戲等都是小學生酷愛做的事情,并在此基礎上給予正確指導,向他們傳授寫作內(nèi)容、要求、方法等的技巧。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實地學習中的典型,尤其是要不斷肯定平時害怕作文、厭惡作文的學生的成功之處,讓他們再接再厲,以此激勵其他同學,從而培養(yǎng)所有小學生的寫作心理承受能力。
2.3強化訓練, 提高心理控制力
培養(yǎng)小學生的作文寫作習慣,心理教育必不可少,但是被動的學習往往起不到理想的育人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將寫作文變成學生的自覺意識。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nèi)容,合理設置教學方案,不斷強化寫作訓練的自主性, 以便提高學生的心理情緒控制力。一方面,要讓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盡量多布置片段的寫作,養(yǎng)成勤動筆的寫作習慣。從某種程度上講,堅持寫好日記也是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必經(jīng)之路,小學生也有許多煩惱,不愿意直接告訴老師和家長,正好可以通過“寫日記”來表達個人心聲,包括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都可以在日記中得到宣泄。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情緒遷移、感情升華的習慣,有助于克服小學生內(nèi)心的不愉快狀態(tài),不斷完善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閱讀教材要密切配合作文訓練內(nèi)容,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作文競賽,加強學生作文心理素質(zhì),提高寫作時的心理情緒控制力,一定能取得預期的心理訓練效果。
2.4反復修改,培養(yǎng)學生的恒心
心理學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意志力,這種意志可以調(diào)節(jié)人的內(nèi)外活動,推動人去達到一定目標的愿望與行動。從這方面來講,意志也是一個人能夠持之以恒做某事的態(tài)度,小學語文教師完全可以作文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比如:在原有作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反復修改,不斷潤色,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恒心,這也是小學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徑。對于小學生而言,智力、身心均未發(fā)育成熟,甚至處于半幼稚狀態(tài),一旦遇到困難或不順心的事情,極易動搖他們做事情的堅定信念,在寫作文中依然如此,即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文的意志力也是不可忽視的事情。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恒心,引導學生熱愛作文,樹立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人和事的良好習慣。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文學大師也會對自己的名作進行數(shù)次修改,而無任何學識經(jīng)驗的小學生更應當長期練筆、反復修改,不但有助于提高作文質(zhì)量,還進一步增強了小學生的耐挫力,意志力更為堅定。
結束語:
總之,小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見識短淺,語言表達能力不足,面對突如其來的作文題目,心中難免會產(chǎn)生畏懼心理。當然,幫助小學生克服這種心理,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個性需求,抓住他們學習的興趣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逐漸消除小學生的寫作心理障礙。一旦小學生擁有了良好的寫作心態(tài),對寫作充滿信心,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思考作文題目,并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將作文內(nèi)容描寫得繪聲繪色,甚至會獲得寫作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對于今后寫作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高俊卿.淺談小學生作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
[2]張偉.小學生作文畏難心理的成因及其對策[J].學周刊,2012,(8).
作者簡介:
王治平(1974-),男,甘肅古浪人,漢族,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