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發(fā)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教育領域信息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技術與教學行為相結合,豐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對學習更加感興趣。文章針對微課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分類和微課教學措施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問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微課;實踐
作者簡介:鄒劍峰,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qū)東門小學校長。(湖北 孝感 432000)
中圖分類號:G62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21-0135-02
微課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很多優(yōu)點,如時間短、情景案例教學、解析深入等。這樣能夠使學生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有針對性地利用已有資源理解和記憶知識點。
1.微課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微課教學起源于美國并傳播開來。2018年起,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微課這種教學模式,但是教學效果卻不明顯。這種教學模式需要與傳統(tǒng)模式結合起來開展教學活動,教師之間也需要相互借鑒,從而相互進步。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加入微課教學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每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來規(guī)劃課程,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學生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彌補自己的不足,查漏補缺,促進自己全面發(fā)展。[1]
2.微課教學模式的分類。根據(jù)課堂教學方法,微課可以分為11類:講授類、問答類、探究學習類、合作學習類、啟發(fā)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練習類、演示類、討論類等。[2]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和每個學生的特點適用的方法也不同。根據(jù)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分類,微課可以分為課前復習類、新課導入類、知識理解類、練習鞏固類、小結拓展類等,可以單一的使用,也可以多元化結合,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使微課的類型不斷更新和完善。
學生根據(jù)個體情況不同,選擇不同的微課教學。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信息技術微課教學,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也能提高效率。小學課堂中應該加強基礎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適當?shù)乩梦⒄n視頻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及時解答,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明白實踐的重要性,讓微課和實踐相結合,利用微課自主性學習的功能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1.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而言,微課的模式起初會起到效果,但見效時間短,長時間的使用又會帶來影響視力、分散注意力等副作用。對教師來而言,習慣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微課教學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可能會出現(xiàn)課堂上的小失誤,則需要花更多時間備課,還要抽查學生在微課上的學習情況,掌握知識的作用,分析教學數(shù)據(jù)等,這樣反而加重教師工作量。[3]不成熟的微課教學模式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可能剛開始操作不熟練,需花很多時間去熟悉和適應,導致出現(xiàn)抵觸情緒。微課設計思維拘泥于傳統(tǒng)課堂,過于形式化,無法發(fā)揮出最佳的效果。有的教師只是把傳統(tǒng)模式搬過來,雖然創(chuàng)造了較多的教學互動,但是效果不佳,學生不能掌握所學的知識點,無法完成教學任務。
2.教學模式的改進。小學信息技術中引進微課教學,要保證學生的操作性,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要有效利用微課資源,與傳統(tǒng)課堂資源相結合,可以運用分層教學、問題教學法等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不同的學生要求也不同,教師需要掌握信息技術微課的作用,引導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訓練操作能力,使他們熟練地運用計算機,激發(fā)他們對知識的探索欲,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微課模式的優(yōu)勢。微課教學能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比如在視頻學習中,整合與主題有關的課件、測試題、教學方法、學生反饋、教學反思、教師點評等,發(fā)揮微課的資源整合優(yōu)勢。借助微課模式的同步性提高教學效率,及時反饋給教師,當場解決問題,避免傳統(tǒng)授課和反饋不能同步的弊端。
小學信息技術微課實踐會給學生提供很多方便,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但要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進行調整和改進。提高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科學性,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熊開武.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9):112-114.
[2] 簡生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小學),2016,(4):59.
[3] 李婉.探討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24):131-132.
責任編輯? 雷? 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