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俊杰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要求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不僅要符合中學生的學習計劃,還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目標,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大發(fā)展。在大時代背景下,對初中物理實驗的探究也要做出相應調整。新的實驗教學方式是對傳統(tǒng)刻板教育模式的升級和創(chuàng)新,它能夠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與當代素質教育的理念完美貼合,真正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學習,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負擔,在實驗中收獲知識。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
在初中物理學習中,實驗占據著重要地位。教師要抓住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有效手段,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不斷探究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在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探索的精神。著名學者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在物理實驗學習中也很重要。物理的本質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本著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探究性學習為基礎進行物理教學,這是物理實驗不斷發(fā)展的關鍵。因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意識,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進一步提高物理實驗的探究教學。
一、重視實驗演示,提高觀察能力
在初中學習過程中,物理作為其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占據著重要地位。物理實驗作為其中的基礎,需要教師做出相應的調整。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實驗占據著重要作用,許多內容都是在實驗基礎上得出的。因此,實驗教學要在探究中不斷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再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如何對物理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是當今教師需要重視之處。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實驗的演示,把具體的步驟為學生顯示出來。通過直觀的實驗,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提高對物理的理解與掌握。教師還要注重在實驗演示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實驗開始前提出相應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在過程中提醒學生注重關鍵點,養(yǎng)成主動觀察的能力。在課改大背景之下,教師也要融入新的教學方式,增強與學生的課上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初中生的物理接受度,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實際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實驗演示的方法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物理實驗的每一個過程都很重要,教師要注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神貫注演示實驗,提高觀察能力,從而提高物理的學習效率。
二、培養(yǎng)合作理念,提高實驗能力
在當今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合作理念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xiàn)代教學,因此,教師需要探索新的學習方式,在合作中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提升物理實驗能力,并且能在合作中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合作的意識,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更好地提高物理水平。合作意識能夠提高交流能力,通過合作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彼此交流、溝通的能力,使學生踴躍參與到實驗討論中,通過交流更快地提高對實驗的理解,掌握其中要點。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的是,教師不再局限于講解,而是通過讓學生自己討論總結,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在這樣的方式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彼此溝通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物理作為一科理科性很強的學科,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例如,在浮力分析的實驗中,僅僅通過教師的實驗驗證還不夠。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浮力的產生原因,從而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
三、分組進行實驗,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分組實驗作為一種恰當的方式,已經在大部分課堂中得以運用。首先,教師通過觀察每個學生的特點,將班級中的學生合理分組,在提出本堂課大方向的前提下,讓每組學生深入探討,從而查漏補缺、掌握新知識。進行分組實驗的關鍵是讓學生在教師演示后,能夠在討論過程中加以自己的思考,在交流的過程中理解掌握新的知識,從而養(yǎng)成好的習慣,讓物理學習更為自覺主動。在分組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提出假設,設計出實驗的方案,進行實驗,得出結論。教師要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充分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特性,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掌握分組的要領,以確保實驗能夠順利進行。在實際的課堂中,教師要與本班學生共同討論,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進行分組教學,制定出適合的方式,從而強化實驗教學。
四、劃分教學計劃,培養(yǎng)實驗熱情
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劃分作為一個重要成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占據主要地位。教師要注重每位學生在物理實驗課堂上理解所學的知識點,最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合理的教學計劃能夠使教學過程更加順利,與此同時,一個合適的教學計劃的制定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進行學習計劃劃分時,要注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在學生現(xiàn)有知識的基礎上,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安排,真正實現(xiàn)教學計劃的有效劃分。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個體都存在智能優(yōu)勢組合,教師的任務就是在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下,制定合理的目標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要,從而逐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明確的教學計劃,在實驗中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制定適合班級的教學模式。對于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在實驗中,注重整體的認知,安排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這樣能夠讓所有學生在課堂上保證最大效率,提高實驗能力,從而在物理學習中充滿熱情。
五、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實驗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才有繼續(xù)學習下去的動力。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從不同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理解知識,把重點內容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利用學校配置的多媒體設備引導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多媒體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物理問題。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還能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準備過程中,教師要從實驗的核心內容出發(fā),搜索出符合的實驗視頻。傳統(tǒng)的實驗模式是教師將實驗現(xiàn)象直接告訴學生,這樣的模式下,學生不能對實驗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實際實驗中,教師要把握課堂節(jié)奏,觀看視頻之后,讓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提升實驗學習效果。
例如,在力的三要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備課時準備精美的課件和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視頻播放后,對物理這門課程產生興趣,從而在課件的引導下進行后續(xù)的實驗教學。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實驗的探究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配合物理實驗的探究。初中物理實驗的教學本質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探究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實驗探究的能力。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理解所學的內容,增強實驗意識,為今后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物理實驗要求學生分層次進行學習,科學的方法是物理實驗成功的基礎,教師要進一步改善教學觀念,有效提高物理實驗的探究。
【參考文獻】
[1]張偉東.在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2(06)
[2]李建華.新課程理念下對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的思考[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5(17):60-61
[3]張文軍,李云淑,王俊.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實踐智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