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敏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 版)》指出:“數(shù)學學習必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考?!痹趯嶋H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數(shù)學課好玩的情況下,又如何激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有所得?帶著這些思考,我對《長方體的認識》進行了以下的教學設計和反思。
【教學過程】
鏡頭一:游戲引入,學生玩中學
猜一猜:
1.學生A 站到講臺上,背對其他學生。
2.教師指定一個圖形。A 以外的其他學生觀察。
3.學生A 轉(zhuǎn)身,請舉手的學生提供有用的信息,猜圖形。
4.如果猜對,學生們掌聲鼓勵;如果沒猜對,繼續(xù)猜。
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并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教師要強調(diào)學生在提供信息時,既說到這個圖形的特征又不能讓學生A立刻猜出來。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猜測拿出正方體和長方體教具,引入本節(jié)課的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策略分析:通過以前的學習以及生活中對長方體、正方體物體的感知,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究竟認識多少?學生會怎么描述或介紹長方體和正方體?基于這些思考,我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以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了解程度。同時,希望通過游戲活動,向?qū)W生傳遞“數(shù)學好玩”的思想,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p>
鏡頭二:動手操作,學生做中學
1.認識面、棱、頂點。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長方體、正方體的透視圖。
師:(手指長方體的面)剛剛同學們在描述長方體和正方體時都提到了這個是?
預設:面。
(板書“面”)
師:(手指長方體的棱)剛剛有同學說這個是“邊”,有同學說這個是“棱”。在平面圖形中,我們把這個叫做“邊”,在立體圖形中我們把這個叫做“棱”。
(板書“棱”)
師:(手指長方體的頂點)剛剛很多同學都說這個是“角”,在立體圖形中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板書“頂點”)
師:下面我指,你們說正方體相應位置的名稱。
師:(拿出長方體教具)下面我來指,你們快速說出它的名稱。
師:現(xiàn)在請你在教室里拿一個長方體形狀的物體,考一考你的同桌。看他是否能快速說出每一部分的名稱。
【策略分析:因為長方體的結(jié)構(gòu)要素名稱是概念性的知識,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我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直接告知這些要素的名稱,讓學生知道。然后,回到具體物體上,讓同桌之間互相提問,幫助記憶。為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打好基礎(chǔ)?!?/p>
2.動手操作,探究特征。
師: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師:你判斷它們是長方體的原因是什么?你判斷它們是正方體的原因是什么?你憑什么說數(shù)學書的形狀就是長方體,魔方的形狀就是正方體?
(學生思考)
師:這個判斷的依據(jù)就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下面我們就來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在探究之前先思考以下這幾個問題。
課件展示問題:
(1)從哪幾個方面去探索長方體的特點?
(2)用什么方法去探索長方體的特點?
(3)用什么方式說明它們的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并肯定學生的回答)
課件展示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11 頁的情境圖。
師:我們可以從面、棱和頂點這三個方面去探索長方體的特點,可以比一比各個面的大小,可以量一量棱的長度,可以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頂點。列表法可以更清晰地展示它們的特點。
師:下面請拿出你的長方體、正方體,打開課本第11 頁,把你找到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填寫在表中。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全班交流。教師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
師:現(xiàn)在你知道判斷數(shù)學書是長方體、魔方是正方體的依據(jù)是什么了嗎?
(引導學生對照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表述)
師:(課件出示水立方圖)水立方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你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有學生說是長方體,有學生說是正方體,引導學生對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去判斷)
【策略分析:通過問題“你判斷它們是長方體、正方體的原因是什么?”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疤骄块L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學生可能不知道從哪些方面思考,無從下手。所以探究前先讓學生思考三個問題,給學生一些抓手,讓學生知道應該探究什么,怎么探究,怎么呈現(xiàn)探究的結(jié)果。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結(jié)構(gòu)特征的思維過程,發(fā)展其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p>
鏡頭三:交流討論,學生想中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師:為了區(qū)分長方體的棱,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師邊說邊在長方體和正方體圖上板書:長、寬、高、棱。學生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預設:正方體應該是特殊的長方體。
師:為什么?
預設:因為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長方形,所以我覺得正方體也是特殊的長方體。
師:你知道它特殊在哪里嗎?
預設:不知道。
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思考一下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談論)
師:正方體可以看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教師邊總結(jié)邊板書)
【策略分析:學生是最好的教學資源。通過讓學生找相同點和不同點,一方面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另一方面通過討論,不同思維的碰撞,激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增加思維的多樣性,提升了學生歸納和辨析的能力。如果沒有學生提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教師可以引導:正方形和長方形有什么關(guān)系?學生都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教師順勢提出:正方體也會是特殊的長方體嗎?引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p>
鏡頭四:回顧總結(jié),學生憶中學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jié)歸納本節(jié)課知識點)
【策略分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讓學生自主總結(jié)歸納,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又總結(jié)了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總結(jié)和歸納的能力?!?/p>
【板書設計】
?
【課后反思】
一、教學情境要有趣、好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學生對某種活動感興趣,他便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學生早在一年級就已經(jīng)學習過長方體和正方體,而且生活中長方體和正方體形狀的物體也很常見,學生沒有新鮮感,直接引入,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所以,在研讀教材時,我就在思考如何讓課堂更有趣,如何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谶@樣的思考,我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在講解規(guī)則時就引導學生不要讓猜的同學立刻猜出答案,增加游戲的難度和趣味性,讓更多的學生有參與游戲的機會。在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學生積極性都很高,課堂上歡聲笑語不斷,為后面的學習營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二、學生動手操作時要有目的、有方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 版)》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小學生注意力不持久,很容易分散,動手操作活動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并且非常寶貴,如果學生動手操作時是無目的地盲目操作,那這個活動就無意義。所以,研讀教材時,我就一直在思考,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點?”時,怎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更有意義,而不是盲目的、無效的。于是,在操作活動前,我先提了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怎么呈現(xiàn)研究結(jié)果。給學生一個抓手,讓學生帶著思考,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動手操作,提高課堂效率。
三、問題的設計要合理
吳正憲老師說過:“一堂好的數(shù)學課,應該有觀察、有操作、有討論、有交流、有歸納、有分析和整理,充滿著和諧與民主、自由與競爭的學術(shù)氣氛?!痹趯W生“做中學”的同時,教師還要能設計好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交流討論,營造活潑向上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想中學”。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合理,既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讓學生有話可說,又要能引發(fā)學生思考,不流于表面。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后,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我設計問題:“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引導學生分析和歸納這些特點,學生回答時又會生成新的問題,從而激發(fā)新的思考和討論,既開闊了學生的思路,也加深了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