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鎮(zhèn)
摘 要:漢字是中華文明掌心的紋路。漢字飽含這民族的記憶,民族的歷史,民族的精神和文化。那些大文豪之所以能把文章寫好,無疑都是使用文字的高手。他們用最質(zhì)樸的語言表達這最為真實的感情。在這強大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背后是對語言文字深厚的積累和對文字的了如指掌。
關鍵詞:漢字文化;語文教學;語言文字
在識字課堂上,教給學生識記漢字,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是一個多么重要的任務?。《嫉隆蹲詈笠豢獭分兴f:“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們,只要牢牢的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和我們始終使用漢字而不使用外族語言是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教好漢字,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高年級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已經(jīng)基本形成。同樣識字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針對這樣情況,高年級的識字教學就應該有選擇性,不要面面俱到,事無巨細,更不必一點一橫教起。在教學時,老師應該挖掘漢字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但追更溯源,都是表現(xiàn)在文字上,沒有這個載體,中華文明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一、百姓的生活態(tài)度體現(xiàn)在識字教學中。
六年級《錢學森》一課生字“裕”,《說文解字》中解釋是:“裕,衣物饒也?!薄办辍北硎疽路!肮取北硎炯Z食。有衣服穿,有糧食吃,衣食無憂了,家境就富裕了。“衣食住行”,“衣”“食”排前兩位。這正是體現(xiàn)了先民們對基本的溫飽問題的追求和向往。他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為的就是“?!钡臍w來?!案弧?,《說文解字》所謂的“備也”。字從“宀”表示與宮室有關。一個寶蓋頭,又像一口人、一塊田,和起來有像有“人”口,有“田”耕,就是“富”?!爱w”聲,又像人腹?jié)M之形,合“宀”為之,以示人安居樂業(yè)。組詞“富?!?。我國幾千年的農(nóng)耕社會,正是體現(xiàn)了人衣食無憂之后不在風餐露宿,這就是“富?!钡谋憩F(xiàn)。錢學森在美國過著“富?!钡纳睿绻貒?,他又將面對怎樣的生活呢?說明了什么?就在這種巨大的區(qū)別面前,美國又設置了重重阻礙下,錢學森又是如何抉擇的?錢學森的這種抉擇更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精神?
二、識字和詞匯積累相結(jié)合。
字音、字形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是難點。但形近字的辨析卻是難點。老師不僅要讓學生記住這個字,會用這個字,還會在辨析中使用這個字。這樣觸類旁通,學生就可以通過學習一個字,積累數(shù)個詞。教學時還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如組詞、換詞、換偏旁、造句等形式,以一個字帶出一串詞,帶出一句話。這樣識字教學就豐富了。五年級下冊《金錢的魔力》中“熔”與“溶”、“融”的辨析。都有“rong化”的意思。什么情況下使用,就要求學生好好的研究了,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讓學生積累這三個字的意思?!叭邸毙温曌帧!墩f文解字》中從“火”,“容”聲。本義:用高溫使固體物質(zhì)轉(zhuǎn)變?yōu)橐簯B(tài)。鎔,冶器法也。用訖再火令藥熔?!巍?沈括《夢溪筆談·活板》?!叭堋毙温曌帧摹八?,“容”聲。本義:水盛大的樣子。溶,水盛也。指在水中或其他液體中化開:多用于溶化、溶解,溶液,溶劑等?!叭凇敝腹腆w受熱變軟或化為流體,也指炊氣上升,引申義有長遠、永久等。熔化是高溫熔化金屬,溶化是找不到原來的樣子,鹽溶化(解)在水中,融化是受熱變成軟的或液體,冰融化成了水。老師練習鐵(熔化 )成了鐵水,糖(溶解)在了水中,水乳交(融),我吃的巧克力冰塊(融化)了。通過講解、辨析、運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基本上就掌握了這三個字的意思并學會了運用。
三、讓識字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相契合。
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之所以不成為“古中國”,就是因為我們的華夏文明不因外族的入侵而出現(xiàn)斷層,我們始終如一的使用漢字,說漢語。漢字作為官方文字在使用、記錄、傳承著整個中華文明。元朝的曲,清朝的小說,甚至皇帝的奏章皆適用漢字。這就決定了漢字強大的功能為其積累的沉厚的底蘊,為中華文明的一脈相承奠定了不可撼動的基礎。所以老師在對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認識漢字上,應該對漢字的造字法、對文化的傳承在識字教學中加以認識。
1.感受漢字形象的直觀。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古人的造字法。象形,《說文解字》中說道“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屈,日月是也”,山川水木皆是象形。指事,《說文解字》中說道“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風,上下是也”,本末刃朱都是指事。會意,《說文解字》中說道“比類合宜,以見指,武倍是也”,眾森晶明均為會意。象形,《說文解字》中說道“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象形字占有漢字造字法的百分之八十,從聲從義,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有章可循,有本可依。無需借助其他工具就能猜出其大體意思,這就是漢字的獨特魅力。如:“立”字像一個人站立在地面上。人的腳下一條橫線代表地面;“山”本身就是一個簡易的山的圖像演變而成;小土是“塵”;小大是“尖”;火燒了山就會得到“炭”;心臟一上一下感覺不安是“忐忑”。
2.在漢字教學中傳承中華民族美德。
古人造字把自己的道德觀念也一并融入到了構(gòu)字當中,在字體意思中體現(xiàn)古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給予我們后人以啟示,讓我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美德,繼承和發(fā)揚民族精神?!靶拧弊?,從“人”從“言”,意思是“言”說的和“人”做的要統(tǒng)一,合二為一為“信”?!罢\信”是做人的根本。“忠”字從“心”,“中”聲,忠誠的人,品之德是端正的。從造字可以看到,忠,心在居中,正直不偏不倚。忠為正直之德,所以又從“中”聲?!墩f文解字》中講:“忠,敬也,盡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誠盡責就是忠誠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