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麗 秦云 劉晶
[摘要] 目的 探究全面二胎形勢下兒科護理學的信息化教學實效。方法 選取2016屆2個三年制護理班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選擇1個班作為實驗組;另外1個班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兒科護理學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學結束時各進行一次測試,比較兩組學生的成績差異。同時對兩班級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分別了解學生對信息化教學的評價及其收獲評價。利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評價分析兩種兒科護理學教學方法的效果。結果 實驗組班級的教學滿意度84.38%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班級58.8%,實驗組班級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級(P<0.01)。結論 兒科護理學信息化教學可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提高兒科護理教學質量促進作用,可供其他專業(yè)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兒科;護理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b)-0123-02
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 年1 月1 日起正式實施。2018年國家又推出了新的二胎政策,鼓勵生育二孩,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新生兒人口數(shù)將迅速增長。然而,目前兒童??漆t(yī)院資源嚴重不足,兒科醫(yī)生、護士人才緊缺,兒科護理人才培養(yǎng)迫在眉睫。兒科護理學是培養(yǎng)兒科護理人才中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是國內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因而兒科護理學教學是實現(xiàn)兒科護理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整個兒科護理人才培養(yǎng)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
現(xiàn)代社會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其應用惠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高校教育模式的新一輪變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 信息化教學已成為國外的研究熱點之一[2-4]。謝萍[5]在2014年開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應用于兒科護理教學的嘗試,信息化教學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能提高約30%的學生教學滿意度,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2017年曾麗娟[6]以《兒科護理》課程中“如何預防新生兒吐奶”的內容為例,闡述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實際中的應用。
兒科護理學這門課程內容繁多,發(fā)病機制復雜,涉及面廣,并且深奧難懂,記憶較為困難,學生學習強度大。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授課時,學生學習時易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對知識一知半解,更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和陳舊性,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授課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現(xiàn)代的學生幾乎都擁有智能手機或是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很強。但是由于學習能力不強,自制力比較弱,他們使用信息化設備主要是為了進行聊天、游戲等,進一步導致課程學習的耽擱。兒科護理學教學很容易受到電子信息產品的干擾,影響著教學質量與效果。
為了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效果,該文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基于信息化新理念和新技術實現(xiàn)教育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將依托現(xiàn)有的信息設備平臺把兒科護理學知識利用零散時間潛移默化的滲透,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屆2個三年制護理班,一個老年護理班(32人),另一個社區(qū)護理班(34人)。通過拋硬幣隨機決定實驗組,最終選擇老年護理班作為實驗組,另社區(qū)護理班為對照組。兩個班級的學生在年齡上無明顯差異,學生成績經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即常規(guī)多媒體演示與黑板板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典型病例進行講解,并以教師自己的臨床經驗進行分,以講授為主。
實驗組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兒科護理學教學,并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加強:①進行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這是與課堂教學相配套的微視頻、電子習題資料、課外補充知識等教學相關知識。教師在第一堂課上告訴學生信息化資源網址,指導學生注冊于瀏覽。②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化資源,以多種形式包括視頻、圖片等學習護理知識,內容講完后利用信息化進行課堂小測試,掌握學生學習情況。③利用微信群、學習通等信息化平臺進行兒科護理學教學課后答疑,隨時為學生解答問題。④開放式的作業(yè)布置,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利用信息化資源進行相關病例資料收集,并以小組形式錄制視頻上傳信息化網址上,由教師進行評分并點評。
1.2.2 教學效果觀察指標? 主要以兩班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教學滿意度作為觀察指標。學習成績有兩次,教學過程中和教學結束時各進行一次測試,每次測試分理論考試與實驗測試,采用百分制,各占50%,最終教學效果的綜合成績?yōu)槠谥谐煽冋?0%,期末成績占60%。同時對護理班學生與輔導員教師發(fā)放調查問卷,分別了解學生對信息化教學的評價及其收獲評價,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等級。
2? 結果
基于信息化教學的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各類成績統(tǒng)計見表1、表2、表3,最終實驗組的綜合成績?yōu)椋?2.06±3.08)分,對照組綜合成績?yōu)椋?5.79±3.65)分,兩班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502,P=0.00)。針對兩個階段的測試,可以發(fā)現(xiàn)期中成績平均值的差值要小于期末成績的差值,這是因為由于信息化教學初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需要學習更多信息化的手段,到了后期信息化應用成熟,效果更加明顯。同時,基于信息化教學的實驗組的學習滿意度明顯高于基于傳統(tǒng)教學的對照組,見表4,并針對學生的滿意度進行了χ2檢驗,結果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49 9,P=0.021 9<0.05)。結果表明學生更喜歡自主、開放式的信息化教學模式。
3? 討論
將信息化教學融入兒科護理學的教學之中,可以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運用信息化的手段發(fā)布學習資源和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任務,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完成并發(fā)布到交互學習平臺,教師通過網絡隨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tài)。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滿足學生的視聽感官需求,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師生之間通過微信、學習通等平臺進行答疑解惑,隨時隨地解決學生的疑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通過信息化教學在護理專業(y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促進師生互動,充分提高學生對課外碎片化時間的利用率,提高兒科護理學的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學院其他專業(yè)教學提供參考,為進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學提供研究基礎。
[參考文獻]
[1]? 閔芬梅.全面二胎政策下對大專學生兒科護理學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12):89-90.
[2]? Park Y.A Pedagogical Framework for Mobil Learning: Categorizing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of Mobile Technologies into Four Type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1(12):78-102.
[3]? Boysen PG,Daste L,Northern T.Multigenerational Challenges and the Future of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J].The Ochsner journal,2016,16(1):101-107.
[4]? Kuhn S,F(xiàn)rankenhauser S,Tolks D.Digital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medical education:Already there or still at the beginning? Bundesgesundheitsblatt Gesundheitsforschung Gesundheitsschutz,2018,61(2):201-209.
[5]? 謝萍.探究信息化教學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2014(23):108.
[6]? 曾麗娟.信息化技術在高職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0):261,263.
(收稿日期: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