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利 張泉
小學生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體,寫作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生活經驗、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及作文的類型。因此小學語文作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將作文進行分類,細化對于學生作文的指導,本文將試析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三大創(chuàng)新策略,以期為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做出自己的貢獻。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時,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特征,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對于語文知識的認知與學習大多來自于直接的感官認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分類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語文寫作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學習興趣。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記敘文的教學時,可以將記敘文寫作的六要素以及注意的具體事項錄制成5到8分鐘的微課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從而讓學生掌握記敘文可以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三種類型,小學生在記敘文寫作的過程中,盡量掌握寫作的六要素,夯實記敘文寫作。語文教師可以選用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進行范文分析,讓學生尋找記敘文的六要素,讓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可以說運用微課的教學方式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視頻播放軟件以及童話故事,豐富自身對于記敘文寫作知識的認知。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愛因斯坦與小女孩》《徐悲鴻學畫》(蘇教版小學語文)等敘事類的課文進行仿寫,而提高小學生的記敘文寫作能力。
應用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寫作內容之一,小學應用文寫作內容主要可以分為三種:讀后感、書信、通知與請假條。可以看到應用文的寫作主要是從小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應用文寫作時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模式,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進行應用文的教學;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對應用文寫作格式與寫作技巧的理解。語文教師在進行應用文教學時,可以將讀后感分為一類,將書信、通知、請假條分為一類。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讀后感的寫作教學時可以將語文閱讀教學與讀后感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內容,從而在寫讀后感時,能從文章的寫作技巧以及作者的感情兩方面進行詳細分析。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拉薩的天空》進行閱讀教學與讀后感寫作的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書信、通知、請假條等應用文的教學時,可以創(chuàng)設特定的通知、請假、書信寫作情境,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與特定的情境中學會如何進行應用文寫作。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作文的題目為半命題、話題作文以及看圖作文等,這類題目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著不確定性。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這類題目的寫作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寫作經驗,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難忘的……”為半命題,讓學生根據(jù)此半命題進行相關的寫作。教師在指導此類半命題作文的寫作時,可以讓學生選取自己熟悉的題材,將題目補充完成,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寫作經驗與寫作習慣進行作文的寫作。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話題作文教學時,在話題的范圍內選取自己熟悉的內容進行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總之,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作文是人類語言運用的高級階段,作文寫作綜合考查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等各項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要分析寫作的類型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并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