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梅
(一)小學音樂教育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
音樂能夠提高一個人的審美水平,美感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音樂學科具有其他學科不能及的優(yōu)勢,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觀點和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比如互聯(lián)網背景下網上各種垃圾歌曲泛濫,但是很多小學生卻對其十分鐘情。針對這種情況,有效開展小學音樂教育能夠以樂育人。以教給小學生們演唱《祖國愛我,我愛祖國》為例,歌曲不僅富有氣勢還頗具感情色彩,通過教學這類歌曲,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濃濃的愛國情懷。
(二)小學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團結合作能力
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因為剛入學校和身邊的同學交流不緊密,從熟悉的家庭一下子進入陌生的集體難免有些恐慌。音樂課則給了他們一個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讓他們和其他同學相互了解,比如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樂趣,在唱歌中和同學們相互認識,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還有一些歌曲,比如《口哨和小狗》等,學生們聽了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唱要跳。還有就是在一些合唱歌曲中,通過分配高聲部、低聲部等角色,也能夠讓學生們學會與人合作。
(三)小學音樂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
我們常說:“邏輯能夠帶你從A到B,想象力能夠帶你去往任何地方。”音樂正有著這樣的魔力。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優(yōu)秀作品,通過借助音樂描繪的景象讓學生自主進行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同時還輕哼旋律并自己組織舞蹈,還可以讓學生們進行繪畫,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想象力,拓寬思維邊界。
(一)創(chuàng)設音樂教學情境,提升學習體驗
一般每個教學曲目都蘊含著一種音樂情緒或音樂情境,學生參與到音樂游戲當中后,就會進入到音樂所描繪的畫面當中。對此,需要教師結合音樂歌曲的內容創(chuàng)設對應的游戲情境,提高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以歌曲《龜兔賽跑》為例,教師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語言進行故事敘述,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烏龜和兔子的形象,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根據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感受音樂在力度、速度等方面的變化,通過想象龜兔賽跑時候的情境來提高對樂曲的理解程度。
(二)利用音樂游戲的律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
音樂的律動性即為音樂的旋律和音樂節(jié)拍,結合音樂旋律配合展示肢體動作。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節(jié)奏感,使其進一步接受音樂美育教育。小學音樂教學課堂當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律動,比如拍手、踏步等,都是對律動進行教學的形式。又比如在帶領學生們進行發(fā)聲練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其模仿動物的叫聲來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但是要注意游戲過程中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目標上,在游戲中還要調整好呼吸并注意教學安全。
(三)通過不同的音樂形式提升教學效果
一般而言,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所以音樂游戲的應用符合小學生的天性,在學生參與游戲的時候,要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使其獲得美的感受。首先,有效應用音樂課件。讓學生觀看課件以后描述課件中提到的內容,通過學生的發(fā)言情況來了解其對課件內容的掌握情況;另外,還要根據學生的描繪特點,合理對其進行總結和歸納;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歌詞朗誦,朗誦過程中要保證每個小學生理解每個字詞句子的意思,通過小組間互相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其次,還可以有效利用錄音機進行教學,比如學習歌曲《小雨沙沙》時,一邊聽歌曲一邊進行想象,讓學生根據歌曲在紙上畫出自己想象出來的雨中的春天,結合想象學習這首歌曲,并注意讓學生將自己的想象情感融入演唱過程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