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意識形態(tài) 大學生黨員 日常教育管理
作者簡介:李露,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講師。
中圖分類號:D2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75
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在大學生黨員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增強學生黨員的意識形態(tài)自覺性,是幫助學生黨員堅定理想信念、把握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促進自身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如何將意識形態(tài)教育貫穿于大學生黨員的日常教育管理中是高校黨建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嚴抓大學生黨員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大學生黨員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將大學生黨員納入黨組織規(guī)范管理,二是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檔案管理,三是加大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培訓工作力度,四是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和組織關系的轉接,五是完善大學生考評、監(jiān)督機制。新時代,嚴抓大學生黨員日常管理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乃至黨的階級基礎和執(zhí)政基礎的鞏固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關系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大學生黨員作為青年學生中的重要群體,承載著傳播黨的理論,宣傳黨的政策,團結同學,影響青年的重任,大學生黨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高校黨建工作,更是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的實效性。
(二)關系著我黨的階級基礎和執(zhí)政基礎的鞏固
發(fā)展是我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校中的大學生黨員群體,不僅是黨員中的知識精英,更是黨員隊伍中的年輕骨干力量,引領著時代的新風氣、新風尚,走在改革發(fā)展的最前列。嚴抓大學生黨員日常教育管理,首先要從增強大學生黨員的意識形態(tài)自覺性工作著手,能最大限度地凝聚推進改革發(fā)展、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青年一代的共識和力量。
二、大學生黨員日常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分析
(一) 黨員意識形態(tài)自覺性淡薄
楊新華(2015)在調查發(fā)現,大學生黨員的影響力發(fā)揮較弱,仍有部分大學生黨員的現實表現與大學生黨員角色所應發(fā)揮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存在較大差距,黨員意識形態(tài)自覺性淡薄。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黨員主體意識與身份認同感淡薄。大學生黨員作為先進性的代表,應該具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品學兼優(yōu),樂于助人,在學習和生活中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但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動機不端正,或出現掛科、曠課現象,甚至個別黨員有考試作弊等違紀違規(guī)行為,逐漸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開始對自己放松要求。
2.黨員服務意識淡薄。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部分大學生黨員將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過分追求個人名利。有些學生黨員在不擔任學生干部后,服務積極性也隨之減弱,甚至在入黨后不愿在承擔學生干部工作及擔負責任。
(二)隊伍結構嚴重失衡
目前,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學生黨員結構從年級上普遍呈倒三角結構。黨員發(fā)展往往集中在高年級。例如A大學商學院采用的是以專業(yè)縱向劃分學生黨支部, 2017-2018第一學期,2014級(大四)共發(fā)展學生黨員27人,2015級(大三)共發(fā)展學生黨員48人,而2016級(大二)共發(fā)展學生黨員0人。如此失衡的黨員隊伍結構極不利于學生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的充分發(fā)揮,也不利于黨支部內部工作的銜接。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較為復雜,一是由于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不成熟,不穩(wěn)定,學生黨員的成長與成熟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二是由于傳統(tǒng)管理手段與學校教育理念影響。
(三)組織生活流于形式
黨支部組織生活對黨員的日常管理、教育以及監(jiān)督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會主要通過“三會一課”來開展,主要形式為“念文件、談心得”的座談形式,氛圍過于嚴肅;且據統(tǒng)計用來討論發(fā)展對象、入黨審批、預備黨員轉正等約占組織生活的三分之二的時間。(張志剛,2014)長期以往,缺乏有效的活動形式逐漸消磨了支部黨員的熱情,部分黨員甚至產生了惰性和反感情緒。梁耀明(2016)研究表明大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生活的參與意愿與實際參與出現了偏離,學生黨員們普遍重視個人能力培訓而輕視政治素養(yǎng)提升,重視社會實踐體驗而輕視集體學習交流。
(四)缺乏完善的監(jiān)督評價機制
大多數高校學生黨支部制定了黨員年終評議,但評議過程缺少量化考核,多是以民主投票為主,對學生黨員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與評價機制,導致支部在開展活動時,部分高年級黨員常以找工作、實習、考研等個人理由請假,對組織紀律松懈,給黨員形象造成不好的影響。
三、意識形態(tài)視閾下大學生黨員日常教育管理策略思考
(一)以思想建設為核心,加強大學生黨員意識形態(tài)教育
大學生黨員中出現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思想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大學生黨員日常管理時,應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一是通過定期的黨小組學習、討論會、專題報告等學習方式,以及不定期的黨史黨章等相關知識競賽、主題演講等豐富的活動形式來加強大學生黨員的政治理論學習與政治素養(yǎng)提升。二是通過現代傳媒和網絡技術等多種手段,加強宣傳學生黨員群體內的優(yōu)秀模范事例,樹立典型,提升大學生黨員的自豪感與身份認同。三是將意識形態(tài)教育貫穿于學生黨員的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活動中,以實踐鞏固思想。
(二)以組織建設為基礎,創(chuàng)新大學生黨員組織生活
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能夠更好地團結凝聚支部黨員,提高黨員自身的認同感與對組織的認同感。一是要進行組織生活觀念創(chuàng)新。組織生活的目的在于使每一名黨員在經過學習黨和國家的政策后能夠靈感地、科學地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要讓每一名黨員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去對待周圍的環(huán)境,能夠利用環(huán)境來提升自我,使每一名黨員能從實踐中提升對理論的學習與認識。二是對組織生活內容的創(chuàng)新。黨支部組織生活應該涵蓋更多的社會生活領域,其內容可以不僅局限于當和國家政策的傳遞,還可以是校園日常,普及科學知識亦或是傳授人生經驗等,只要是先進的、值得學習的,我們都應該主動地去學習。三是對組織生活形式的創(chuàng)新,強調黨員在組織生活中的“主角”地位。通過黨員自擬組織生活主題,輪流主持支部內的組織生活活動提高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借助QQ、微信、微博等多媒體平臺,創(chuàng)新交流空間,提高學生黨員的興趣。
(三)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建立健全大學生黨員監(jiān)督評價機制
1.以量化考核為基礎,建立健全大學生黨員測評制度。《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一章規(guī)定了黨員必須履行的義務,具體針對大學生黨員,應該在黨章的基礎上,通過制定可量化的考評指標體系對大學生黨員的政治性、先進性、組織紀律等方面進行測評,以提醒大學生黨員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與肩負的責任。
2.以群眾監(jiān)督為契機,建立健全大學生黨員問責制度。大學生黨員是最年輕的有共產主義的先鋒戰(zhàn)士,應永葆先進性。為推動大學生黨員在學生群體中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實現全面從嚴治黨方針,建立健全大學生黨員問責制度,嚴格實施責任追究辦法。對違反校規(guī)校紀,長期不履行黨員義務的學生黨員實行“一票否決”,保障大學生黨員隊伍的純潔性。
3.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建立完善大學生黨員的退出機制。對嚴重違反黨規(guī)、校紀校規(guī)的不合格黨員、或對與黨組織失去聯系6個月以上、通過各種方式查找仍然沒有取得聯系的學生黨員停止黨籍。
參考文獻:
[1]張偲.大學生黨員日常管理的問題分析及解決對策[J].福建質量管理,2017(18).
[2]張志剛.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1).
[3]陶劍飛,周德海.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感現狀調查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3).
[4]蔣超.意識形態(tài)領域下高校大學生黨員質量保障機制探索[J].信息化教學,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