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貴宸 肖燕芳
◆摘 要:對于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時重難點,也是為學生以后的閱讀和寫作打基礎。新課標指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要重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以及愉快的情境中進行學習,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從而才能積極參與識字學習。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中的基礎內容,也是語文課程中必備知識。隨著新課改在不斷的深入,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應該講教學的方式積極創(chuàng)新,與學生的認知水準以及興趣愛好相結合,讓學生主動進行識字的學習,將學生的識字量和速度都提上去,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充分發(fā)揮出來,從而達到識字教學的目的。
一、根據(jù)漢字規(guī)律識字
音、形、義的統(tǒng)一是漢字最大的特點。文字是一種表意的形式,不管是指事、會意還是象形,它都有本身的結構規(guī)律。雖然教師在課堂中也積極鼓勵學生識字時進行大膽的想象,但還是應該更注重通過課堂教授漢字的結構規(guī)律。以漢字的造字角度來看,絕大部分都屬于形聲字。所謂形聲字就是形旁和聲旁組合而成。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對形聲規(guī)律進行熟練掌握,才能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比如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4”這一課的教學時,韻文中包含了12個帶“蟲”旁的形聲字,有11個就是要求學生必須認識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從這篇韻文中找出所寫的昆蟲,接著將“螞蟻、蚯蚓、蝴蝶、蜻蜓、蜘蛛、蝌蚪”這六組詞語進行認讀。學生對詞語熟練以后,可以提問:“同學們覺得這些字有什么明顯的特點嗎?”學生馬上就會有所反應:“它們都有蟲字旁?!比缓蠼處熢僮寣W生將這些詞語認讀幾次,接著說出它們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過一會學生就會對這些字的音、形、義有所了解,或多或少的對形聲字的結構規(guī)律有所感受。結合形聲字的規(guī)律,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應該多讓學生進行發(fā)現(xiàn)和總結,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二、畫圖識字
低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象形字、會意字形式的生字,教師可結合漢字的這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將課本圖畫和這類生字聯(lián)系起來,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具體形象事物的興趣,將識字課堂變得更為輕松,還符合這一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比如在教學“山、火。日、月、土”等等這些較為簡單的象形字時,教師先讓學生看圖,接著再讓學生自己畫圖,教學過程中將圖和字相結合,不但生動形象,還會收獲最佳的效果。比如教“雨”這個字時,教師先向學生展示下雨的圖片以及“雨”這個字,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對比一下下雨的圖片和‘雨字哪些地方相似?”學生回答說:“雨是一滴一滴的下,和‘雨字中的四點很像。”教師接著問:“那吹來一陣風后,雨滴會隨著哪個方向飄下呢?”學生此時回答:“朝右邊的方向?!苯處煬F(xiàn)在可進行總結:“同學們非常棒,大家要記住哦,‘雨中的四點應該朝右邊的方向哦?!弊詈蠼處熆梢龑W生畫一幅雨的畫,然后再多寫幾次“雨”字。
三、兒歌識字
學生從小就與兒歌有所接觸,在小學期間,兒歌的形式和類型也變得豐富多樣。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加入兒歌的元素,不僅可以調動課堂氛圍,還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記憶。低年級小學生所熟知的兒歌節(jié)奏明朗、歌詞內容淺顯易懂,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能力,學生便能很快的記住和理解兒歌的內容。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積極收集不同識字兒歌的同時還可以自己編創(chuàng)識字兒歌,通過兒歌的形式,讓復雜的漢字簡單化,而且讓學生體會到識字學習的樂趣才能更高效的學習。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兒歌讓學生對書寫筆畫增強記憶,比如:“一人大, 二人天,天字出頭就是夫,夫字兩點夾夾牢 夾子站好來來來 ?!彪m然這幾句話看起來簡單,但是學生很快就能認識“大”“天”“夫”“夾”“來”這幾個字的區(qū)別,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四、通過游戲情境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
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于學習漢字的興趣,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出游戲的場景,在游戲中加入競爭的環(huán)節(jié),獎勵在游戲中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將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fā)出來,這樣才能全面激發(fā)出學生識字興趣。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開展“找朋友”的游戲活動,把“一”“亻”“門”“木”“日”這一類漢字卡片放在講臺上,讓學生兩個一組依次上臺選出兩張卡片組合成一個新的漢字,然后在黑板上寫下來。這樣一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都得到了激發(fā),通過教師的各種引導,學生不僅在愉悅的氛圍中熟記和鞏固了漢字,還開拓了思維。并且通過游戲過程感受到了學習漢字的樂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識字能力。
五、糾錯識字
在學習過程中,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偶爾犯錯是很正常的,特別是在對復雜的漢字進行學習時,學生可能會犯各式各樣的錯誤。但是教師在面對孩子犯錯這件事上不能過于苛責,要對犯錯的原因綜合分析,找到問題的根本。教師應該把學生的錯誤看成一種教學資源,通過錯誤讓學生加深印象、學到更多知識,有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在完成語文作業(yè)時,學生會經常出現(xiàn)書寫不規(guī)范以及書寫錯誤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教師的精力也有限,如果對每個學生的錯誤都一一糾正,可能會浪費時間,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小組內同學互相糾正,而且學生在糾正別人錯誤的同時也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缺陷,從而豐富自己的識字知識。
六、結語
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需要每位語文教師的不懈努力,探索出更多的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識字學習中取得進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建春.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的趣味性教學[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3(16):170-170.
[2]郝素彩.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J].學周刊B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