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月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越來越被家長們所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閱讀空間,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閱讀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的力量是眾所周知的,閱讀可以使小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如果一個孩子從未讀過一本好書,甚至沒有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那么這個孩子的天賦就會被餓死。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fā)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注重閱讀的學校是一所無聊的考試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國家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讓學生做大量的閱讀,是為了用豐富的人類文化浸潤他們的思想,滋養(yǎng)他們的靈魂,從而使他們一生受益。
但是,目前小學生的閱讀情況整體上并不樂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閱讀興趣比較單一;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量少;課外閱讀時間比重少;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正逐步退化;等等。閱讀能力的退化不僅會導致學生思維遲鈍、意志薄弱,甚至會危及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民族精神的延續(xù)。
為了能使學生真正實現(xiàn)“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我們必須將課堂閱讀擴展到課堂以外,在減少小學生閱讀心理負擔的基礎(chǔ)上,增加他們的閱讀時間和閱讀自由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促進語文課堂的高質(zhì)量構(gòu)建。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供小學生選擇的閱讀形式多種多樣,如師生共同閱讀、親子閱讀、同伴交流讀以及獨立閱讀等。老師們具體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操作。
一、要注重課內(nèi)的閱讀教學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徑是語文課堂教學。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必須以語文課堂教學為基礎(chǔ)。小學語文課本中精選了適合學生們閱讀的文章,并為學生設(shè)計了學習方案和練習題。因此,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利用語文教科書,讓學生通過典型的文章來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必須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角,讓他們主動參與到閱讀情境當中,去思考、討論和表達。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教學《搭石》的第四自然段時,教師可以通過拋出一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自由閱讀和思考:經(jīng)常到山里的人,都見過什么樣的舉動?這種事情是不是經(jīng)常發(fā)生?你從哪里讀懂的?通過主動閱讀,學生的思維能夠迅速打開,并激發(fā)他們對文章討論的興趣。又例如,在教學《觀潮》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文本,并通過想象潮涌時的聲音和形狀把自己投身進閱讀的情境中,以此感受錢塘江大潮雄奇的景象。
在課堂閱讀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方法包括略讀、精讀、默讀等。不同的文章要求學生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略讀法即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閱讀相關(guān)文章或者部分章節(jié),做到學以致用。精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以作品為依據(jù),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在閱讀時思考,找出經(jīng)典的句子摘錄,養(yǎng)成仔細閱讀的好習慣。默讀法是閱讀文章時不發(fā)音,也不轉(zhuǎn)移注意力,而是要快速觀察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這要求學生專注于快速瀏覽和快速消化。例如,在學習文本《落花生》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本文介紹了落花生的什么精神,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落花生的哪些品質(zhì),然后引導學生瀏覽、默讀,找出描寫落花生精神的語句。
二、要開展好課外的閱讀活動
當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言學習,三分課 ? 內(nèi),七分課外?!币虼耍己玫恼n外閱讀習慣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金鑰匙。課外閱讀和課堂閱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課外閱讀可分為閱讀和活動兩個方面。
(一)如何進行課外閱讀
小學生應該在課外閱讀中閱讀什么呢?我認為應該選擇符合小學生身心特征的兒童書籍和易于理解的文學作品。一方面,老師可以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閱讀材料供學生自己閱讀。閱讀后,教師應選擇適當?shù)姆椒ɑ蛟O(shè)計適當?shù)幕顒觼頇z查學生的課外閱讀。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課外閱讀材料,并在閱讀后寫下讀書筆記。
對于學生來說,應該怎樣進行課外閱讀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使用略讀,用泛讀和默讀的方法來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文本。二是對重點的段落要加以理解,精細地品讀。三是記錄自己對書籍的理解和思考,并將它們整理成讀書筆記。四是遇到自己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要學會通過各種方式查閱資料,以便解決自己在課外閱讀中遇到的困惑。五是定期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對它們進行細化和分類,以便在將來的寫作中使用它們。
(二)開展多彩的閱讀活動
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活動可以是豐富多彩的。作為教師和家長,應為學生選擇適合其年齡特征和當前知識基礎(chǔ)的閱讀活動,以便學生愿意參與并享受這一過程。帶領(lǐng)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應注意以下幾點:
1.為學生營造舒適的讀書氛圍。對小學生來說,讀書也是需要氛圍的,營造一個舒適的讀書氛圍對于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起著很大的作用。要讓學生隨時隨地有書可讀,學校應當建立圖書室,班級可建立圖書角,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設(shè)立圖書架,家長可以購買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以便孩子們可以在業(yè)余時間去閱讀。同時還要給孩子增加自由閱讀的時間,比如在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覺前的這段時間讓孩子自由閱讀課外書。
2.制訂詳盡的讀書指導計劃。要使閱讀活動有效,閱讀質(zhì)量至關(guān)重要。教師和家長應為孩子制訂明確的閱讀計劃,比如說可以通過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或通過“閱讀分享課”的形式進行閱讀反饋。教師應定期統(tǒng)計學生課外閱讀的文章篇目和文字數(shù)量,建立學生閱讀成長檔案,督促學生養(yǎng)成每日閱讀的習慣,及時發(fā)現(xiàn)好榜樣,發(fā)揮他們的示范帶頭作用。
3.開展獨具特色的讀書活動。閱讀活動開展得是否扎實有效,關(guān)鍵要看學生是否樂于參與并收獲成長。例如,學??梢越M織學生進行朗讀分享會、優(yōu)秀習作欣賞會、我最喜愛的作家討論會、閱讀知識競賽、辯論會、讀書筆記共賞活動等,使課外閱讀成為有組織的團體活動。同時,教師和家長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了解社會的機會。公園、博物館、紀念館和美麗的自然景觀都是一本本神奇奧妙的書,學生漫步其中自然能豐富知識、增長見識。
4.閱讀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離不開學生家長的支持與合作。教師要抓住每一次機會,向家長倡導讀書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來改變家長的觀念,贏得家長的支持和贊許。通過指導家長開展“親子閱讀”和“創(chuàng)建書香家庭”等活動,要求家長每天填寫孩子的閱讀清單和閱讀時間,真正讓父母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軍。
小學是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重要階段。閱讀是小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校外生活的重點。只有關(guān)注小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才能使學生更好、更全面地發(fā)展,所以,通過課內(nèi)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指導來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李楠.構(gòu)建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教學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20).
[2]高悅.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探析[J].教師,2015(12).
[3]徐蕓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3).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