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燕,張 梁,強肖文,王 鵬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2.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200)
難治性痤瘡是臨床常見的損美性疾病,其主要特點:一是病程長,易反復,難治療;二是皮損多,表現(xiàn)為粉刺、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瘢痕混雜而生,以結節(jié)、囊腫、瘢痕為主,分布廣泛,總病灶數(shù)在50~100個之間[1]。難治性痤瘡是一種更加嚴重和頑固的損美性疾病,常常經(jīng)過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的治療而沒有明顯的療效,給患者造成了較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筆者予以撳針結合刺絡放血治療痰瘀凝結型難治性痤瘡,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針灸門診就診的痰瘀凝結型難治性痤瘡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期間因不同原因脫落病例5例,最終治療組病例27例,對照組病例28例。治療組男16例,女11例,年齡18~36(24.7±3.8)歲,病程5個月~3(2.4±1.8)年;對照組男12例,女15例,年齡16~34(23.9±4.1)歲,病程 3個月~3(2.1±1.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和 pillsbury分類法[3]擬定診斷標準。①青春期開始發(fā)病,好發(fā)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發(fā)達部位,對稱分布。②皮損可表現(xiàn)為毛囊性丘疹、黑頭粉刺、膿皰、結節(jié)、囊腫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經(jīng)過。③皮損程度符合Ⅲ或Ⅳ度,Ⅲ度總病灶數(shù)50~100個,結節(jié)小于3個,Ⅳ度總病灶數(shù)大于100個,結節(jié)、囊腫大于3個。
1.2.2 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2]為血瘀或痰凝證,皮損主要為結節(jié)及囊腫,質硬、色暗脈澀,囊腫質軟圓滑,舌胖苔滑或膩者。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根據(jù)本病發(fā)病特點,確定受試年齡范圍為15~35歲,性別不限。③治療前30日內未服用過與本病相關的內服藥,7天內未用過與本病相關的外用藥。④能夠按計劃療程堅持治療并愿意配合本課題研究者。
1.4 排除標準 ①不合作者,包括不能堅持治療或私自加用其他治療,從而影響資料收集及療效評定者;②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2.1 治療組 參照新世紀規(guī)劃教材《針灸治療學》[4]選穴,選取雙側曲池、天樞、血海、足三里、豐隆、肺俞、脾俞、膈俞和氣海進行撳針—埋針治療,留針2 d,一周治療2次。同時在阿是穴、大椎穴進行刺絡放血,具體操作方法為使用5號一次性注射器針頭在痤瘡局部點刺1~3下,輕擠局部,使膿血出盡即可;在大椎穴散刺3~6下,之后迅速拔一中號火罐,5 min后起罐,以使瘀熱之邪隨血而出。刺絡放血一周進行1次,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2.2 對照組 穴位選取同治療組,采用1寸針進行針刺治療,一周治療2次。刺絡放血方法及穴位均同治療組,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進行總體療效評定及進行激素水平T(睪酮)、DHT(二氫睪酮)的檢測。
3.2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擬定。顯效:皮損消退率在70%~95%之間,癥狀明顯減輕,實驗室指標明顯改善,接近正常;有效:皮損消退率在50%~69%之間,癥狀改善,實驗室指標有所改善;無效:皮損消退率<50%或加重,臨床癥狀無減輕或加重??傆行实扔陲@效率加有效率。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兩組療效比較 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1.48%,對照組為75.00%,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4.2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兩組T值均明顯降低(P<0.05),但兩組治療后T值無明顯差異(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的DHT值均明顯下降(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的DHT值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DHT(pg/ml)130.32±56.81 75.45±52.06①②128.57±56.32 88.49±48.27①組 別n治療組27對照組28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ng/dl)265.68±62.31 251.95±66.28①245.75±58.87 236.42±61.09①
痤瘡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在青少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可高達80%,而難治性痤瘡以其病程長、癥狀重、難治療的特點成為一種難治性的皮膚病。目前難治性痤瘡的主要治療方法有局部使用抗生素或維A酸類藥物、口服抗生素或維A酸類藥物、光療、果酸活膚治療、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ALA-PDT)[1,5]、富血小板血漿注射(PRP注射)等。難治性痤瘡的中醫(yī)診療多從臟腑、氣血等方面進行辨證論治[6-7],經(jīng)常使用的治療方法有針刺、艾灸、皮膚針、火針等。
撳針療法屬于皮內針療法的一種,是將撳針刺入并固定于皮內或皮下,在體內長時間留置,給予皮部持續(xù)微量刺激以調節(jié)人體經(jīng)絡氣血的方法?!夺樉拇蟪伞吩疲骸安t久留針”,《靈樞·終始》亦有云“久病者……深內而久留之。”其作用原理與針灸接近,但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便的優(yōu)點更加突出,撳針更適合于慢病、久病、難治性疾病的治療。難治性痤瘡病在皮部,選用撳針體穴埋置、刺絡療法與其皮部的病位相應,取其“以皮治皮”之意。同時穴位的選取上既有曲池、血海、豐隆等活血化瘀祛痰的穴位,又兼顧了肺俞、脾俞、膈俞、足三里、氣海等能夠治本的穴位,標本兼治,達到健脾益氣、清熱活血化痰之效。本試驗使用撳針體穴埋置治療難治性痤瘡,研究結果表明,撳針體穴埋置結合刺絡放血對于難治性痤瘡療效較好,且治療效果與針刺結合刺絡放血相近(P>0.05)。在改善性激素水平方面,兩組治療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降低雄激素T和DHT水平。而對于DHT的改善,兩種治療方法都有明顯的療效,其中以撳針結合刺絡放血的效果更佳。撳針體穴埋置可通過降低激素T和DHT水平來達到改善皮損、治療難治性痤瘡的目的,而撳針體穴埋置痛感低、維持時間較長,患者接受度較好,更易于在臨床上進行推廣??紤]到難治性痤瘡產(chǎn)生原因的復雜性,撳針體穴埋置是否能夠作用于其它因素而起效,還有待于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