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德琴
【摘要】朗讀可培養(yǎng)學生語感、掌握正確的字詞讀音,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感情,更好地把握文本主旨。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朗讀教學,認真分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積極尋找有效的教學對策,不斷提高朗讀教學水平與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僅如此,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內涵,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內容,提高學習質量。小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是朗讀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任課教師應認真踐行朗讀教學工作。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重要性
聽、說、讀、寫構成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其中“讀”是學生獲取、積累知識的重要方法,而朗讀要求學生富有感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內心情感,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實踐表明,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積累字詞
朗讀最基本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積累字詞。學生通過朗讀可以讀準字音,掌握字詞的含義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的用法,在寫作中加以靈活應用,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二)把握情感
眾所周知,閱讀文本中都會蘊含著作者的一些思想感情。而體會與感受作者的情感是朗讀的關鍵,是小學語文教學關注的重要內容。閱讀文本時,字正腔圓,并根據(jù)具體情境采用不同的朗讀語氣,有助于學生洞察作者賦予的情感,大大增加語文學習的人文性、趣味性。
(三)加深理解
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加深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方法有多種,其中朗讀最為常用。通過朗讀,學生不僅對文本內容有個全面的把握,而且可很好地感受作者內心情感的變化,加深對整個文本內容的理解。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
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筆者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師不夠重視
教師是領路人、引導者,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然而分析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過分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朗讀未納入考試內容,對朗讀缺乏足夠的重視,投入的精力自然減少,尤其部分教師為防止學生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很少開展朗讀活動,讓原本有趣的語文學習,變成機械的記憶字、詞,語文課堂的趣味性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教師引導不足
部分教師雖然給學生安排朗讀的機會,讓學生自由朗讀,但缺乏有效的引導,導致朗讀效果大打折扣,主要表現(xiàn)為:
其一,不關注朗讀效果。部分教師開展朗讀教學時,多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情況自由朗讀,很少關注學生的朗讀行為,如朗讀是否標準、是否帶有情感。部分教師甚至將朗讀與一般的閱讀混淆在一起,認為學生只要讀出聲音就是好的。其二,朗讀范圍狹窄。朗讀教學時,教師僅僅要求學生圍繞教材進行朗讀,不注重朗讀文本的拓展,很多學生多次朗讀教材內容后,因新鮮感降低,朗讀興趣逐漸下降。
(三)朗讀方法不當
我國宋代大理學家朱熹也非常主張朗讀。他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復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但分析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朗讀方法不當,朗讀時的注意力不集中,朗讀目的性、計劃性差。部分學生缺乏情感投入,不注重斟酌文本的語氣、情境,全篇文章使用一個語氣,自然無法很好地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對策
為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效果,教師應做好朗讀教學總結,明確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尤其積極采取有效對策,改進與優(yōu)化相關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提高思想認知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對自身準確定位,充分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即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不僅有助于語文學習成績的提升,而且可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將朗讀教學作為教學的重點,認真落實。一方面,積極開展朗讀教學教研活動,不斷研究與應用良好的朗讀教學方法,提升朗讀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學課時,安排合理的朗讀教學課時,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朗讀機會。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教材內容后,教師以第六單元為例,專門留下兩個課時供學生進行朗讀。第六單位共包括六篇文章,包括《古詩三首》《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課文多是通過描寫美麗的景物抒發(fā)感情。在課堂上開展朗讀活動,結果表明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認真聽,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字詞讀音。另外,學生深情朗讀,逐漸體會與理解了蘊含在不同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者通過描述不同的風景,抒發(fā)了對我國豐富自然資源、優(yōu)美風景的贊美之情。
(二)做好朗讀引導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要想獲得預期的朗讀效果,開展朗讀活動時,教師不能放任不管,而應做好朗讀引導。一方面,做好朗讀行為糾正。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朗讀內容,先做好字詞讀音的糾正,要求學生正確閱讀出陌生字詞的讀音。朗讀時應字正腔圓,尤其應結合具體情境,靈活調整朗讀語氣。另一方面,注重擴展朗讀范圍。為增加學生的朗讀興趣與新鮮感,教師應適當拓展閱讀內容,不斷擴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朗讀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例如,在講解《守株待兔》一節(jié)課文時,因其趣味性較強,因此,很多學生只是關注課文中的故事,對朗讀不夠重視。鑒于此,教師在課堂上圍繞該課文舉行朗讀活動,并講解朗讀的重要性。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購買相關的成語故事進行閱讀,拓展學生視野,掌握不同成語以及成語背后的故事,為其正確地運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傳授朗讀方法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傳授朗讀方法,充分發(fā)揮朗讀作用。一方面,要求學生制訂詳細的朗讀計劃、朗讀目標,精神集中地開展朗讀活動。另一方面,為學生講解朗讀專業(yè)知識,何種情境、用何種語氣朗讀,教師可做示范。同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朗讀視頻,要求學生認真學習,并要求學生圍繞教材內容,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訓練中,掌握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水平。
例如,在完成《觀潮》課文教學后,教師可利用網(wǎng)絡收集相關的朗讀音頻或視頻,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要求學生先進行跟讀,糾正朗讀中的字詞讀音,以及朗讀時的語氣,而后要求學生進行朗讀,并及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抽查,掌握學生的朗讀學習情況,指出學生朗讀中的不足,要求學生積極改正。結果在朗讀音頻、視頻的引導下,學生的朗讀水平得以明顯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
四、結論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助于提升學生口才、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因此,任課教師應嚴抓小學階段的朗讀教學工作,讓學生盡早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掌握朗讀技巧。作為任課教師,為提高朗讀教學質量,應做好朗讀教學研究,認真審視朗讀教學環(huán)節(jié),積極評估朗讀教學效果,明確朗讀教學中的不足,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的同時,積極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采取有效的朗讀教學對策,改進朗讀教學中的不足。
參考文獻
[1]沈夢婷.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 (9).
[2]李君.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9).
[3]單秀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
[4]黃玉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9).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