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楓林
【摘要】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制課程是學校開展德育教學的重要途徑,其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正確價值觀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研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法,通過采取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旨在為更多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 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070-01
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教材的內容大多基于生活實踐,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fā),重在促進初中生的思想品質提升以及增強其法治意識。本文主要從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設定目標以及實踐教學四個層面出發(fā),闡述了如何在初中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從而落實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一、把握教材內容,開展情感教學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容,在深入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為了與學生在教學中達成共鳴,教師可以適當開展情感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轉變自己的角色,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聆聽者,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平臺,使學生能夠自主發(fā)揮,增強自信,從而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的。
例如,在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少年有夢》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暢談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對于未來的設想等,并注重引導學生思考應該如何采取行動才能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發(fā)言加以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理想被充分尊重,從而對未來充滿自信,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學習和生活??梢?,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情感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發(fā)展個人的情感,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加深學生理解
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很多來源于生活,因此,在此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引入相關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和感悟。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教材內容具有一定的熟悉感,從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社會生活有秩序》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不遵守秩序的圖片或者短視頻,通過這些圖片給學生造成一定的視覺沖擊,進而使學生聯想到自己在生活中所遇見的人們不遵守秩序的表現,如買飯插隊、擠電梯、擠公交車等。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人人都不遵守社會秩序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并與同學討論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解決以上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來引導學生思考,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體會到遵守社會秩序的重要性,之后教師再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觀和價值觀,落實課程教學的目標。
三、科學設定目標,明確培育方向
在課堂教學中,科學設定教學目標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因素。學習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也是檢驗教學活動是否達成的重要參考。因此,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要設定科學的教學目標,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制定正確的方向。同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兼顧到知識與技能的提升,過程與方法的落實以及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人教版《網絡生活新空間》一課的內容時,教師要對課文的內容深入研究,梳理并歸納出本課內容所涵蓋的具體知識點,確立科學的教學目標。首先將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確立為:初步形成對網絡的認知,了解網絡的特點。然后將能力目標確立為:能夠合理利用網絡媒介進行交流,并且有意識地在網絡交往中保護自己的隱私安全和人身安全,形成一定的抗誘惑能力和辯證分析能力。最后,在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的培養(yǎng)方面:要求學生能夠理性看待網絡等媒介,養(yǎng)成遵守網絡規(guī)則的意識以及具備一定的媒介批評能力。通過三維目標的設定,教師能夠更加明確學生的培育方向,從而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四、重視實踐教學,落實素質教育
除了在課堂上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以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幫助學生更加積極地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社會的道德與法律規(guī)范,最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做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如參加環(huán)境保護、社區(qū)服務以及宣傳社會文明行為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加深對社會的認識,使情感和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升華。
總之,道德與法治課程關系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增強學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沙建霞.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N].發(fā)展導報,2018-09-28(022).
[2]郭曉芳.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8(2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