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互聯(lián)網的普及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問世,在教育系統(tǒng)當中引申出現(xiàn)代教育技術,即將互聯(lián)網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教學工具?,F(xiàn)代教育技術對于落實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實際的意義。本文主要針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進行分析,分別從教學模式、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活動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呈現(xiàn)單一化、被動化的師生互動模式,學生往往不能夠充分地參與到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因而缺乏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自主思考的行為和機會。因此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是低下的。通過引進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能夠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豐富,能夠有效地將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轉化成為主動的學習模式。能夠真正地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教學。
首先要求語文教師從整體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從個體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了解的實際情況。其次從新課程改革中的三大教學目標出發(fā),開展適合學生的、讓學生易于接受的、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現(xiàn)代化新型教學模式。
比如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教學用具,比如PPT,邀請學生以組為單位,到講臺前使用PPT進行學習內容的介紹,以及學習心得的講述等。
比如以《富饒的西沙群島》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為例,可以通過圖片、音頻以及視頻等教學工具的使用,為學生巧妙地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在欣賞西沙群島美好風景的過程當中,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對接下來學習內容的興趣。教師也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人、事、物,有效地拉近課堂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從而樹立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以及主觀能動性。
二、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十分枯燥,課堂活動時間或者被老師講課占據,或者以老師為主體進行展現(xiàn),從而造成了學生對于參與課堂活動的消極性和被動心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結合新課程改革,切實地還原學生為語文課堂教學主體的身份,凸顯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參與度。給予學生進行語文知識與技能的練習和實踐活動的充足時間。
首先要求語文教師應當從思想上明確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自身與學生的身份,在實際的教學中,及時地轉變成為教學主導身份,充分地發(fā)揮課堂教學主導和引導的作用。其次合理地配置課堂時間,增加學生實踐、課堂練習以及師生問答互動等活動的時間,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
比如仍然以《富饒的西沙群島》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時給學生布置學習的問題,“找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一下這些生字和新詞的含義”以及“作者是如何體現(xiàn)西沙群島的富饒的?”等,然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針對課文進行有感情的閱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接觸課文,閱讀課文。在解決了課堂知識講授的任務之后,教師還應當注重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可以展開談論的形式,或者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課文的寫作形式以及課文精彩的段落分享等課堂教學活動。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模仿自己認為文章中最精彩的段落,進行家鄉(xiāng)或者其他地方的寫作活動,并鼓勵學生上講臺前進行個人寫作段落的閱讀分享活動等。
三、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資源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資源一方面受限于實際的經濟條件,另一方面受限于技術和設備的水平。在大多情況下,只限于語文課本中的內容,或者是由學校圖書館提供的讀物等。在學生學習語文課堂知識與技能的過程當中,通常因為接觸的教學資料不多,甚至教學內容陳舊,往往不能很好地開拓學生的視野,也不能很好地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相結合。借助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和互聯(lián)網平臺的條件,極大地豐富了教師的語文教學資源、素材以及資料,有效地拓寬了學生在語文以及文學領域的眼界。
語文基礎知識與技能的積累,對于語文課本的學習,對于閱讀、寫作等方面的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只有堅實的、豐厚的語文基礎,才能在語文知識與技能運用的過程當中得心應手,才能在語文作文寫作的過程當中才思泉涌,才能在閱讀文章的過程當中,快速地抓住關鍵詞和中心思想以及文章的深意。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學生進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和語文素養(yǎng)。
首先要求語文教師借助互聯(lián)網平臺,以及溝通交流的軟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年齡特點,進行嚴格的篩選讀物,并且向學生分享適宜的讀物以及學習資料。其次教師應當借助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素材,進行課堂教學教案的精心設計,在課堂上進行課本知識與技能的有效延展,進行閱讀以及寫作等教學內容切實的豐富。
比如以《地震中的父與子》語文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前,為學生提供我國汶川地震等圖片以及視頻,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地震中的父與子》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當中,情感和思想隨著視頻中的父親對因為地震的原因埋入廢墟中的兒子進行救援的過程和情節(jié)的轉折而波蕩起伏,以及兒子在得救的第一時間想到并說出先讓自己的同學得救的畫面而發(fā)出感慨。在強烈的情感驅動下,進行課堂知識的學習,并且針對文章中對人物的細節(jié)描繪,“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設置課堂練習,可以采取分享的形式,直接讓學生通過語言描述的方式進行自己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形象進行描述,也可以采取寫作的形式進行描繪。與此同時,教師應當抓住學生心靈受到觸動的時機,作為一次展開寫作的機會,可以是觀后感或讀后感,也可以是“了不起的 ”半命題作文等。
綜上所述,依托于現(xiàn)代普及的互聯(lián)網技術,以及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技術,合理地運用于教育事業(yè)當中,作為強而有力的輔助教學工具,可以開拓教學思維,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還可以豐富教學用具、資源以及方法等。因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優(yōu)化十分顯著,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及時地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技巧和能力。切實地將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落實到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過程當中,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教學步伐。
參考文獻:
[1]許成.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淺析[J].學周刊,2017,15(16):185.
[2]陳偉.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J].文教資料,2016,11(4):23-24.
作者簡介:陳瑞媛,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八一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