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江凡,舒 慶
(江西理工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嘗試把稀土離子摻雜到發(fā)光材料的基質中,通過將其作為發(fā)光中心的方式,合成了多種適合紫外光激發(fā)的稀土熒光粉[1-4]。以稀土離子作為發(fā)光中心的無機發(fā)光材料在照明、顯示器和光電通信領域均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如用于生產(chǎn)陰極射線管、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場發(fā)射顯示器、LED燈、光纖放大器等[5]。當前,由于所制備的白光 LED 熒光粉中缺少紅光成分,導致白光 LED 熒光粉普遍存在色溫高、顯色指數(shù)低、偏向于冷白光等缺陷。因此,研究具有高效率的紅色熒光粉尤為重要[6]。
通常,Eu3+的4f→4f躍遷會產(chǎn)生很強的橙紅色發(fā)射峰,因而成為制備紅色熒光粉的最佳選擇。早在2005年,日本學者山田建一報道了將制備而成的Ca(Eu1-xLax)4Si3O13紅色熒光粉成功應用到白光LED上[7]。Gou等用高溫固相法合成出NaLa4-(SiO4)3F∶Eu3+發(fā)光材料[8];Huang等用高溫固相法在還原氣氛下反應合成出Ca9Y(PO4)7∶Ce3+,Mn2+紅色熒光粉,并發(fā)現(xiàn)Ce3+→Mn2+存在能量傳遞[9];Srinivasan等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Y2O3∶Eu3+紅色熒光粉,并研究了其熱處理過程的反應機理[10]。In等利用水熱反應合成出了發(fā)紅光的YAG∶Eu3+熒光粉,并研究了反應時間與pH值等因素對其發(fā)光性能的影響[11];焦芳芳等用凝膠-燃燒法合成了Sr3MgSi2O8∶Eu2+藍色長余輝發(fā)光材料,研究了溫度、反應時間、pH值等因素對發(fā)光強度的影響[12]。
但是,通過摻雜Eu3+而合成的熒光粉的發(fā)光性能受主體基質的結構和組成的影響很大[13]。其中,硅酸鹽由于光致發(fā)光強度高,化學穩(wěn)定性好,耐水性能好,成本低,特別是在近紫外區(qū)域具有較強的吸收能力,被認為是優(yōu)異的發(fā)光材料主體[14-19]。 此外,發(fā)光材料的發(fā)光性能還取決于應用于合成熒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高溫固相法合成出來的Sr3MgSi2O8存在著尺寸大小不一、團聚嚴重、混有雜相較多、同時實驗條件較苛刻等不足。溶膠-凝膠法合成出來的產(chǎn)物化學均勻性好,其均勻程度可達到分子或原子等級,燒結溫度低,能耗低,相純度高,產(chǎn)物硬度較低,粒度較小,可有效避免研磨過程中引入雜相。同時有利于促進稀土離子如Eu3+進入基質材料晶格中,形成穩(wěn)定的發(fā)光中心[20-22]。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溶膠-凝膠法合成出Sr3MgSi2O8∶Eu3+紅色熒光粉,并研究了熱處理溫度對其發(fā)光性能、結構、形貌的影響,得出最佳的熱處理溫度。
試劑:Sr(NO3)2(99.5%,分析純,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Mg(NO3)2·6H2O(99%,分析純,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Eu(NO3)3·6H2O(99.99%,分析純,成都艾科達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正硅酸乙酯(99%,分析純,成都艾科達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一水合檸檬酸(99.5%分析純,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無水乙醇(99%,分析純,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儀器:電子分析天平(FA2004型,上海良平儀器儀表有限公司),自動恒溫水浴鍋(WB-2000,鄭州長城科工貿(mào)有限公司),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DF-101S,鞏義市矛華儀器有限公司),馬弗爐(KSL-1200K,合肥科晶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干燥箱(DHG-9036A,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
采用溶膠-凝膠法,并通過不同燒結溫度(950,1 050,1 150,1 250 ℃)處理,制備了Sr3MgSi2O8∶Eu3+紅色熒光粉。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如下:(1)將正硅酸乙酯與無水乙醇按1∶2體積比混合均勻,磁力攪拌,使正硅酸乙酯充分溶解;(2)按化學式計量比稱取一定質量比例的Eu-(NO3)3·6H2O,Sr(NO3)2、Mg(NO3)2·6H2O,并溶于去離子水中,磁力攪拌充分溶解;(3)首先,把(1)溶液緩慢加入到(2)中;再按照上述所加金屬離子溶液體積比為2∶1的標準,稱取一定量檸檬酸并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充分攪拌溶解;之后,加入適量乙醇(使得乙醇與正硅酸乙酯的體積和大于去離子水的體積);在80 ℃的水浴鍋中磁力攪拌加熱(約12 h),得到半固態(tài)凝膠;將凝膠放入95 ℃的干燥箱中干燥10 h,得到干凝膠;充分研磨后轉移到馬弗爐中,于950,1 050,1 150,1 250 ℃煅燒4 h;最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得樣品。
通過X射線衍射儀(XRD,Empyrean型,荷蘭帕納科公司)對Sr3MgSi2O8∶Eu3+熒光粉進行了物相結構分析,采用Cu Kα為輻射源,管電壓40 kV,入射波長λ=0.154 44 nm,管電流為40 mA,掃描范圍為10°~70°,步長為0.02°;采用紅外光譜儀(FT-IR,6700型,美國Nicolet公司)進行紅外光譜分析,掃描次數(shù)32次,分辨率4 cm-1,KBr壓片法;熒光粉的形貌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 MLA650F,美國FEI公司)分析;熒光粉的激發(fā)發(fā)射光譜以及壽命采用熒光分光光度計(FLS980型,英國愛丁堡儀器公司)測得;熒光粉的表面光電子能譜采用多功能成像電子能譜儀(XPS, Thermo ESCALAB 250XI型,美國賽默飛世科技公司)進行檢測;通過自動物理吸附儀(Quadrasorb SI型,美國Quantachrome公司)測量了熒光粉的比表面積。
圖1為溶膠-凝膠法合成的分別在950,1 050,1 150,1 250 ℃下煅燒4 h得到的Sr3MgSi2O8∶Eu3+的XRD譜。從圖中可知,溶膠-凝膠法制備出來的樣品的衍射峰與MgSr3Si2O8標準卡片PDF#10-0075匹配性較好,樣品具有較好的結晶性,屬正交晶系。所有紅色熒光粉樣品都在2θ=22.6°,31.8°,32.6°,38.8°,40.2°,46.3°,57.9°出現(xiàn)了與PDF#10-0075卡片相一致的強衍射峰,可得出其基質材料為Sr3MgSi2O8。同時,由圖可知,隨著燒結溫度的升高,其衍射峰值增大,且雜相減少。沒有發(fā)現(xiàn)與Eu3+相對應的化合物的峰,說明并沒有改變其晶體結構。李玥等采用高溫固相法,經(jīng)1 300 ℃高溫煅燒合成了Sr3MgSi2O8∶Eu2+綠色熒光粉,XRD測試結果表明產(chǎn)物混有雜相,經(jīng)分析其主要雜相為Sr2Si2O4[23]。相比于李玥等使用的高溫固相法,本研究采用溶膠-凝膠法合成出的樣品的雜相更少,煅燒溫度更低。
圖1 Sr3MgSi2O8∶Eu3+不同燒結溫度(950,1 050,1 150,1 250 ℃)制備的Sr3MgSi2O8∶Eu3+的XRD譜
Fig.1 XRD patterns of Sr3MgSi2O8∶Eu3+obtained at differ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s(950, 1 050, 1 150, 1 250 ℃)
圖2(a)~(d)分別是經(jīng)過950,1 050,1 150,1 250 ℃熱處理4 h后所得樣品的掃描電鏡(SEM)照片。950 ℃煅燒4 h后所得樣品為無規(guī)則大顆粒,團聚明顯;1 050 ℃煅燒4 h后所得樣品的表面呈現(xiàn)為珊瑚狀形貌,顆粒化明顯,表面較致密;1 150 ℃煅燒4 h后所得樣品表面的珊瑚狀形態(tài)消失,出現(xiàn)較多細小顆粒,同時無規(guī)則塊狀顆粒變小,表明其珊瑚狀被燒掉后在表面形成了細小顆粒,結晶性好;1 250 ℃煅燒4 h后所得樣品表面處于團聚狀態(tài)的顆粒被燒掉,出現(xiàn)大量松散無規(guī)則細小顆粒,結晶性減弱。Chen等采用高溫固相法經(jīng)1 350 ℃煅燒4 h合成了Sr3MgSi2O8∶Ce3+紫色熒光粉,經(jīng)掃描電鏡表征結果顯示,其顆粒尺寸大小不一,團聚嚴重,呈大顆粒塊狀[24]。相比于高溫固相法,溶膠-凝膠法合成出的樣品形貌較規(guī)則,尺寸均勻,更有利于在LED等發(fā)光器件上應用。
圖2 不同燒結溫度(950,1 050,1 150,1 250 ℃)得到的Sr3MgSi2O8∶Eu3+樣品掃描電鏡圖
Fig.2 SEM images of Sr3MgSi2O8∶Eu3+sample obtained at differ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s (950, 1 050, 1 150, 1 250 ℃)
表1為不同燒結溫度熱處理4 h后所得樣品的比表面積值。從表1可知,隨著熱處理溫度的升高,其比表面積先增大后減小,說明其顆粒尺寸先減小后增大,經(jīng)1 150 ℃熱處理4 h后得到的樣品的比表面積最大,為90.213 1 m2/g,這與掃描電鏡所觀察的現(xiàn)象一致。
表1 不同燒結溫度(950,1 050,1 150,1 250 ℃)得到的Sr3MgSi2O8∶Eu3+樣品的比表面積
Tab.1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Sr3MgSi2O8∶Eu3+sample obtained at differ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s(950,1 050,1 150,1 250 ℃)
溫度/℃比表面積/(m2·g-1)95057.182 11 05078.024 91 15090.213 11 25045.617 6
圖3為所制備的樣品在950,1 050,1 150,1 250 ℃的燒結溫度下的紅外光譜。由圖3可知,在1 500~500 cm-1處出現(xiàn)了4個吸收帶。其中,波數(shù)為873 cm-1處出現(xiàn)的吸收峰屬于Si—O—Si的非對稱伸縮振動,波數(shù)為623 cm-1處出現(xiàn)的吸收峰屬于Si—O—Si的對稱伸縮振動,波數(shù)為512 cm-1處出現(xiàn)的吸收峰屬于Mg—O振動,波數(shù)為1 454 cm-1處出現(xiàn)的吸收峰屬于Sr—O伸縮振動。
圖3 不同燒結溫度(950,1 050,1 150,1 250 ℃)得到的Sr3MgSi2O8∶Eu3+紅外光譜
Fig.3 FTIR patterns of Sr3MgSi2O8∶Eu3+obtained at differ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s(950, 1 050, 1 150, 1 250 ℃)
圖4為不同燒結溫度下樣品的激發(fā)光譜,監(jiān)測波長為614 nm。由圖可知,分別在362,394,463 nm處出現(xiàn)了吸收峰,這些吸收峰對應Eu3+內部4f電子間激發(fā)躍遷。362 nm吸收峰對應Eu3+的7F0→5D4躍遷,394 nm吸收峰對應Eu3+的7F0→5L6躍遷,463 nm吸收峰對應Eu3+的7F0→5D2躍遷。其中394 nm的吸收峰強度最大,可知在該波長下的激發(fā)效率最高,故選擇394 nm作為激發(fā)波長來測量樣品的發(fā)射光譜。
圖4 不同燒結溫度(950,1 050,1 150,1 250 ℃)得到的Sr3MgSi2O8∶Eu3+監(jiān)測波長為614 nm的激發(fā)光譜
Fig.4 Excitation spectra of Sr3MgSi2O8∶Eu3+at 614 nm which we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s (950, 1 050, 1 150, 1 250 ℃)
圖5是950,1 050,1 150,1 250 ℃下熱處理4 h后得到的樣品在394 nm激發(fā)波長下的發(fā)射光譜。發(fā)射峰波長576,586,614,650,702 nm分別對應Eu3+的5D0→7F0、5D0→7F1、5D0→7F2、5D0→7F3和5D0→7F4躍遷。根據(jù)圖譜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溫度的升高其發(fā)光強度先增強后減弱。在1 150 ℃下其發(fā)射峰最強,1 250 ℃時的發(fā)射峰強度明顯小于1 150 ℃,即1 150 ℃為最佳熱處理溫度,也是猝滅溫度。
圖6為950,1 050,1 150,1 250 ℃下熱處理4 h后所得樣品在394 nm紫外光激發(fā)下,614 nm監(jiān)測波長處的熒光衰減壽命曲線。從圖6可以看出,4個樣品都為單一指數(shù)的衰減。經(jīng)過950,1 050,1 150,1 250 ℃煅燒后的熒光粉衰減時間先增大后減小,其中1 150 ℃煅燒后的熒光粉的衰減時間最長,因此最佳的煅燒溫度為1 150 ℃,這與上述發(fā)射光譜得出的結果一致。
圖5 不同燒結溫度(950,1 050,1 150,1 250 ℃)得到的Sr3MgSi2O8∶Eu3+在激發(fā)波長為394 nm的發(fā)射光譜
Fig.5 Emission spectra of Sr3MgSi2O8∶Eu3+which we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s(950,1 050, 1 150, 1 250 ℃) at an excitation wavelength of 394 nm
圖6 不同燒結溫度(950,1 050,1 150,1 250 ℃)得到的Sr3MgSi2O8∶Eu3+在394 nm激發(fā)波長和614 nm監(jiān)測波長下的壽命衰減圖
Fig.6 Fluorescence lifetime decay of Sr3MgSi2O8∶Eu3+at 394 nm excitation wavelength and 614 nm monitoring wavelength which we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s(950, 1 050, 1 150, 1 250 ℃)
為了分析其元素成分以及摻雜元素Eu的價態(tài),對樣品進行了X射線光電子能譜表征。
圖7(a)為Sr3MgSi2O8∶Eu3+的XPS 全譜,由圖可知樣品含有Si、Sr、O、Mg、Eu元素,可以進一步證明基質里面成功摻雜了稀土Eu元素。圖7(b)是O1s圖譜,在530.99 eV處的結合能特征峰歸屬于MgSr3Si2O8中的Si—O鍵,根據(jù)XPS結合能數(shù)據(jù)庫,Si—O鍵的結合能是531.8 eV,可知Si—O鍵的結合能發(fā)生了向低能位偏移的現(xiàn)象,說明其O元素外層電子云密度增大,對內層電子的屏蔽作用增強,故其電子結合能減小。圖7(c)為Eu3d圖譜,在1 134.62,1 166.67 eV處的結合能特征峰分別為Eu3d5/2和Eu3d3/2,表明存在Eu3+,即Eu3+成功摻雜到基質中。而根據(jù)XPS結合能數(shù)據(jù)庫,其標準的結合能數(shù)據(jù)分別為1 126 eV和1 155 eV,可知Eu—O鍵的電子結合能發(fā)生了向高能位偏移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Si—O鍵具有吸電子效應,使得Eu元素的價電子層密度變小,減小了外層電子對芯層電子的屏蔽作用,增大了芯層電子的結合能,從而導致向高能位偏移。正是因為Si—O鍵的這種作用,使得Eu元素的電子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致使其外層電子(5D0→7F2)更易發(fā)生躍遷,所以增強了其熒光性。
圖7 Sr3MgSi2O8∶Eu3+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a)全譜;(b)O1s;(c)Eu3d。
Fig.7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 of Sr3MgSi2O8∶Eu3 +. (a) Full spectrum. (b) O1s. (c) Eu3d.
本文通過溶膠-凝膠法制備出Sr3MgSi2O8∶Eu3+紅色熒光粉,屬正交晶系;經(jīng)不同溫度(950,1 050,1 150,1 250 ℃)煅燒4 h后的形貌大小有所變化;1 150 ℃煅燒4 h后的樣品表面出現(xiàn)較多細小顆粒,同時無規(guī)則塊狀顆粒變小,比表面積最大,達90.213 1 m2/g。
不同煅燒溫度對其熒光性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經(jīng)950,1 050,1 150,1 250 ℃煅燒4 h后得到的熒光粉的發(fā)光強度隨熱處理溫度的升高先增大后減小,1 150 ℃出現(xiàn)最強發(fā)射峰。同時經(jīng)1 150 ℃煅燒后所得樣品的熒光壽命最長,由此可初步得出1 150 ℃為最佳煅燒溫度。
Sr3MgSi2O8∶Eu3+熒光粉中與Eu—O鍵對應的電子結合能峰向高能位發(fā)生了偏移,這是由于Si—O鍵具有吸電子效應,使得Eu元素的價電子層密度變小,從而減小了其外層電子對芯層電子的屏蔽作用,并增大了其芯層電子的結合能。該作用使Eu元素的電子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使其外層電子(5D0→7F2)更易發(fā)生躍遷,最終增強了其熒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