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媛
〔摘要〕芳芳是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她成績優(yōu)異,班級管理能力強,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好學生。她近來由于和家人之間的一些小事頻頻發(fā)脾氣,甚至不來上學。心理教師得知情況后,對其進行了評估和咨詢。在輔導過程中,教師通過繪畫、角色扮演,將情緒擬人化、游戲化,讓芳芳理解不良情緒的影響,并借助繪本和游戲,讓她學會合理宣泄情緒和表達情緒。咨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于學校情緒管理課程有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情緒管理;小學生;繪畫;角色扮演;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09-0055-03
一、個案基本情況
(一)來訪原因
芳芳(化名),女,8歲,小學二年級學生,平時在校期間性格乖巧,是同學的榜樣,也是老師的好幫手。她不僅成績優(yōu)秀,而且工作能力也比較強。但是最近兩天卻沒有來學校上學,這讓班主任感到非常困惑。經(jīng)詢問和了解,發(fā)現(xiàn)芳芳是因為和家人發(fā)生了一些小矛盾,導致情緒“大爆炸”,因而不愿意來上學。具體事件如下:
事件一:芳芳放學后由外婆接回家,想要吃零食,但是外婆不同意,因為過一會兒就要吃飯了。遭到外婆的拒絕后,芳芳的情緒一下子就大爆發(fā)了,開始扔東西,不做作業(yè),不吃飯。媽媽回家后對她進行了安撫,無效,芳芳選擇在家里休息一天,不去上學。
事件二:吃早飯的時候,芳芳吃得不多,并把包子里面的餡都吐掉了,媽媽覺得不像話,希望她能夠吃下去。沒想到她一下子又爆發(fā)了,不愿意再去學校上學,覺得必須處理好和家人的關系才能安心上學。
事件三:有一次在上課期間,她跑到咨詢室后開始哭泣,說老師不愛她了,因為老師表揚了其他同學,沒有表揚她,她覺得自己一點兒也不好,不配做中隊委員。
(二)家庭背景
父母雙職工,高學歷,家境較好,工作比較忙。芳芳是家里的獨生女,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爺爺奶奶家離學校較遠,因此周一到周五,芳芳住外婆家,周末回到爺爺奶奶家住。芳芳在爺爺奶奶家的時候感覺比較輕松,因為爺爺奶奶允許她看電視、吃零食,一切依芳芳,但外婆的要求比較嚴格,禁止她吃零食,對學習也有更嚴格的要求。因此,她在工作日的五天按外婆的規(guī)則來,到周末就徹底放松了。
芳芳不來上學是突發(fā)事件,首次咨詢是與媽媽一起來的。隨后芳芳每天來學校半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咨詢室咨詢。目前一共進行過五次正式咨詢。
二、評估與原因分析
芳芳存在情緒管理的問題。她在家里的情緒大爆發(fā)讓家人感到恐怖,表面看起來一點點小事就能讓她“爆炸”。雖然可能這些事對芳芳來說不一定很小,但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肯定是需要改變的。對于問題發(fā)生的原因,一方面是芳芳本身比較敏感內向,平時在學校里情緒不外露,為了維持自己的好形象,只是找比較信任的人安靜地哭泣。但是一到家里,就容易把在各處積累的情緒集中到一起,然后以激烈的方式宣泄出來。芳芳的情緒管理能力比較弱,不知如何正確表達并處理消極情緒。家庭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是引起她情緒變化的一個原因,在不同地方(外婆家、爺爺家)的規(guī)則沒有統(tǒng)一起來,這讓芳芳覺得很困惑、很迷茫。
三、輔導過程
(一)確立輔導目標
1.建立信賴的輔導關系;
2.幫助芳芳理解出現(xiàn)情緒大爆發(fā)的原因;
3.通過繪畫、繪本故事、角色扮演,將情緒擬人化、游戲化,讓芳芳理解不良情緒的產(chǎn)生過程及影響。
4.借助繪本和游戲,改變芳芳不合理認知,并學會合理宣泄情緒和表達情緒的方法。
(二)輔導過程
1.第一階段
與芳芳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通過沙盤和空椅子技術,讓芳芳的情緒得到宣泄,并了解芳芳情緒大爆發(fā)的原因。
我首先選擇沙盤來幫助我和芳芳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增進了解。
首先,借助沙盤沙具,讓芳芳呈現(xiàn)“我的一家”,借此了解家庭親子關系。芳芳首先擺出的是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看得出來,芳芳比較喜歡待在爺爺奶奶家,因為她覺得輕松和自由,沒有太多的規(guī)則約束。然后,我引導芳芳擺出自己和外婆的關系。通過沙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擺的位置離外婆比較遠,而且背對著外婆。
然后,我試著讓情景再現(xiàn),重新回到芳芳和外婆發(fā)生不愉快的各種事件中。運用空椅子技術,讓芳芳再次表達自己。芳芳一邊說,一邊擺弄沙子,把沙子弄得到處都是,看出她很焦慮和生氣。我讓她在這樣的情緒里停留了一段時間,宣泄不良情緒。隨后,讓芳芳站在外婆的位置上,請她想一想外婆當時的感受和想法。慢慢地,芳芳冷靜一些了,她開始明白自己的苦惱在于兩邊家庭規(guī)則的不一致,而且在外婆家的時候,自己的想法經(jīng)常會被忽視,因此很生氣。
我們可以看到,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芳芳有一些壓力,也有點不知所措,進而和誰都不愿意好好說話。她本來就是內向的性格,在學校里遇到一點點事,就會想得很悲觀。有時她的情緒爆發(fā)是想要引起媽媽注意,讓媽媽關注自己最近的變化。
通過輔導老師的引導,芳芳理解了為什么近來自己的情緒容易爆發(fā),以及在學校過得不順的原因。之后我再次讓芳芳給自己的情緒值打分,這次從2分上升到了6分。
2.第二階段
通過繪畫、角色扮演的方式,讓芳芳了解生活在身體里的“小精靈”,用擬人化的方式讓芳芳了解“小精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在第二次輔導前,我請芳芳回家看了電影《頭腦特工隊》。芳芳通過電影,了解了情緒是生活在我們身體里的小精靈,雖然平時它不會出現(xiàn)在面前,但是一直在后臺操縱著我們的心情和行為。理解了這一點之后,我引導芳芳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畫一畫“樂樂”“憂憂”“怒怒”。然后讓她進行角色扮演,試一試當自己處在快樂、悲傷、生氣中的時候,面對媽媽和外婆,分別會說什么樣的話。采用空椅子技術,芳芳既充當自己的角色,又充當媽媽和外婆的角色,讓芳芳體會到作為第三方聽到她生氣或難過時說出的話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在角色扮演之后,芳芳覺得有些愧疚,她說:“其實外婆平時對我也很關心,我知道都是為了我好……”
然后,通過擬人化的方法,將氣球當作身體中堆積消極情緒的地方,讓芳芳自己演示一下:當悲傷、生氣、快樂來到我們身邊時,心臟會有什么樣的變化。芳芳說自己生氣的時候,心臟會有劇烈的變化,需要找一個出口讓生氣的“小精靈”出來,這樣自己會好受一點。隨后我向芳芳演示,如果當憤怒情緒太激烈的時候,氣球就會“砰”地一聲爆炸,會傷害到自己和他人。經(jīng)過輔導,芳芳認識到自己生氣時的做法對自己對他人都沒有好處。這為下一階段學習新的情緒表達方法打下了基礎。
3.第三階段
通過繪本故事《我生氣了》《我變成了一只噴火龍》,讓芳芳體會和感受到憤怒情緒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師生共同閱讀繪本,學習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生氣的情緒,并體會正確表達情緒的愉悅。通過閱讀繪本,再次讓芳芳感受如果一生氣就大爆發(fā),或者用不恰當?shù)姆绞奖磉_生氣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強調不好的情緒表達方式不僅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他人。
首先,學習情緒表達方法。我告訴芳芳,在不開心的時候,可以運用眼睛、耳朵、嘴巴、手、腳、大腦等,幫助我們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緒。例如,“眼睛”可以看書、看風景來幫助我們忘掉煩惱;“耳朵”可以聽音樂來幫助我們忘掉煩惱,“腳”可以幫助我們散步、跑步……除此之外,芳芳還需要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我著重教芳芳情緒表達的方法和句式:我現(xiàn)在感到(心情怎么樣)……因為……(描述發(fā)生的事件),我真的很希望可以……(說出對對方的希望、要求)
隨后進行角色扮演的練習。我扮演媽媽和外婆,重現(xiàn)當時的事件,讓芳芳回到當時的情境中,進行對話練習。芳芳一開始不知道怎么表達自己的情緒,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能夠表達得清楚而明白。
4.第四階段
通過游戲、角色扮演的方法,來調整芳芳“我一點兒也不好”“老師、媽媽都不愛我了”的不合理認知,幫助她提高自信。
首先,通過角色扮演,讓芳芳說出心中的擔憂、焦慮;其次,調整芳芳“夸大化”的(有一點點事情不好了,就覺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糟糕至極”的認知,告訴她,并不是發(fā)生了一點事,就可能導致很不好的結果。媽媽會永遠愛你,老師也一樣。
5.第五階段
在第五次咨詢中,我再次叫來媽媽一起參與。首先,讓母女互相表達情感。媽媽對芳芳表達愛意,芳芳則是先表達了歉意,然后還跟媽媽說了之后的打算。在我的引導下,媽媽和芳芳一起制定規(guī)則,統(tǒng)一了在爺爺奶奶家和在外婆家的規(guī)則,并且要媽媽回去之后和兩邊的家庭都表明新的規(guī)則,要嚴格按新的規(guī)則來執(zhí)行。班主任也表達了對芳芳的支持和理解。這也給了芳芳一劑強力定心丸,讓她感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關愛。
四、輔導效果
目前,輔導告一段落。芳芳已經(jīng)回到學校正常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管理班級,當老師的小助手。目前,她依然在工作日的五天住在外婆家,周末到爺爺奶奶家?,F(xiàn)在因為制定了新的規(guī)則,加上芳芳本身就是管理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因此平常都能按規(guī)則執(zhí)行,有時爺爺奶奶稍有松懈還會受到芳芳的監(jiān)督。
在情緒表達方面,媽媽說這段時間芳芳沒有發(fā)生特別大的情緒爆發(fā),另外,發(fā)現(xiàn)她表達情緒時的用詞比以前多了。以前芳芳基本不表達情緒,一般是自己生悶氣或爆發(fā)?,F(xiàn)在遇到一件事就會先說出自己的情緒,然后表達想法。媽媽對芳芳的轉變感到很開心。
五、輔導反思
筆者在平時的案例輔導中發(fā)現(xiàn),學校中有情緒表達問題的孩子還是不少的。不少學生情緒管理能力不足,要么大發(fā)脾氣,要么一句話不說等著別人猜,要么一直不停地哭,等等,讓老師和家長很苦惱。因此,針對這些情況,我校開展了情緒管理的系列課程。從一年級的“生活在身體里的小精靈”開始,讓學生了解幾種常見的情緒,以及不同情緒對我們產(chǎn)生的不同影響。二年級則開展了“生氣了怎么辦”主題課,讓學生學會正確表達和處理生氣情緒的方法。三年級的主題課為“有題不會做”,讓學生感受:當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時,產(chǎn)生了消極情緒,該怎么辦。四、五年級的主題課為“有理不在聲高”,讓學生在生氣之后,能用正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緩解在情緒爆發(fā)時造成的矛盾。不同年級開展不同的主題課程,每一個課程都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來開展。課程的實施效果比較明顯,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漸學會了管理自身的情緒。
(作者單位:上海市徐匯區(qū)高安路第一小學,上海,200030 )
編輯/于 洪 終校/張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