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蘋 李二美 杜顯聰 林琳 李媛媛 朱崇崇
摘 要:眾所周知,讀和寫是個互逆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lián)系。閱讀是吸收,是作文的基礎,好像蜜蜂采花;寫作是傾吐,好像蜜蜂釀蜜。學生只有理解了才會表達,反過來,表達能力強了,又能促進吸收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訓練學生的讀寫結合,應該依據(jù)不同的文本特點,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多文本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
古語曾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的說法,可見,讀書與寫作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那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使文本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呢?
一、從閱讀課入手,實現(xiàn)以讀促寫
教材中的課文就是訓練學生閱讀最好的材料。以課文為例,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課文的結構以及作者的思路、風格等,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寫作提供借鑒,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教學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源于對生活的細微體悟和語言的出色表達。
當然,在課堂中不只是讓學生閱讀,更需要讓學生動手寫。仿寫要求學生以課文為例,反復地寫,反復對照修改,直至揣摩清楚作者的創(chuàng)作方法及寫作技巧。而且在具體做法上不急攻進利,做到循序漸進。首先可以對句子進行仿寫。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許多精美的語言:“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薄盎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逼渲凶プ【拔锾卣鬟M行描寫的方法是難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文中的方法去描寫某個景物,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其次可以對片段進行仿寫。如教學《濟南的冬天》時,要求學生模仿課文寫自己家鄉(xiāng)的冬天,抓住景物的特征。最后可以仿寫整篇課文。這樣,學生語言上得到了積累,作文技巧也得以提高。
在閱讀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方便學生理解所學課文內(nèi)容,由學生自讀、自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快速閱讀的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需樹立“以讀促寫”理念,積極引導學生拓寬閱讀面,促使學生“以己之手,書己之心”。利用閱讀課引導學生走近名家,親密接觸其生平遭際,涵泳其經(jīng)典作品,感受其思想厚度,感動其人格魅力,使學生產(chǎn)生想寫一點東西的“沖動”,把感動和“沖動”轉化為行動,自愿動筆寫下自己的感受,并要求學生把感受積累成冊。
二、從寫作課入手,實現(xiàn)以寫導讀
習作是聊表心跡、抒發(fā)情感、闡釋事理的重要途徑,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是內(nèi)心感知的外顯,同時也是講述見聞及感受的重要途徑。
1.讀前寫
在學習一篇課文前,可以讓學生先寫一篇類似題材的作文,通過寫作讓學生回憶過往的生活經(jīng)歷,并對所學的課文產(chǎn)生期待以及親近感。如教學《背影》中對父愛的描寫,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寫一篇關于父愛的作文。這樣一來,通過寫作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對閱讀充滿期待,并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而且閱讀教學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感悟出父親對自己的愛。
2.讀后寫
為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改寫。如改寫文言文與古詩詞、續(xù)寫課文、縮寫課文等。
可把古詩詞翻譯成現(xiàn)代文,讓學生對比古詩詞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而將古詩詞轉換為散文又是另一番韻味。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為課文續(xù)寫一個圓滿的結局??s寫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之一??勺寣W生學會概括總結自己的看法,將長句精簡為短句,保留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加強課外閱讀,為寫作打下基礎
初中閱讀教學固然不能僅僅拘泥于課堂一隅,而是需要結合新媒體技術的特點,搭建互動網(wǎng)絡學習平臺,提高閱讀資源流動率,并著實有效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以新媒體網(wǎng)絡平臺,組織學生通過“圖書漂移”開展課外閱讀,即以電子檔形式交換、推薦閱讀資料、報刊抑或書籍,并定期做閱讀心得交流,最后通過各種形式展示閱讀效果(譬如閱讀交流、寫讀后感等)。只有有了豐富的閱讀,才能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語感,提供靈感,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四、感知內(nèi)容說精彩
語文既是語言文字規(guī)范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而語文的魅力源于作品語言美、人物鮮明的個性美、構思精巧的獨特美、主題深刻的厚重美等。所以,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的第一步就是閱讀感知尋美點。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節(jié)文字不是把景物毫無生氣地簡單地羅列,而是生動、細膩地層次井然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點綴在前面的修飾語更使得這些景物活靈活現(xiàn),仿佛就是一副色彩鮮明的風景畫。
又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中對聞一多的“炯炯目光、頭發(fā)零亂、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等肖像描寫,“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等細節(jié)描寫,都能生動細致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仿佛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再是《散步》一文文美意豐,美點很多。其中句式上的特點較其他篇章尤為突出:如“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等。這些句子不僅講求句式的對稱,意義上也是對舉的。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后代,肩挑兩邊,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
由此可讓文章的精華凸顯,教學中以次為切入點和中心,勾連其他相關問題的研讀,作為學習的重點和突破的難點。
五、咬文嚼字析寫法
咬文嚼字析寫法就是在感知內(nèi)容說精彩的基礎上集中精力和時間來揣摩品析,使它們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深刻印象。
如咀嚼賞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節(jié)的時候,向學生提問:作者是如何做到條分縷析,特點鮮明,生動細膩地介紹百草園的景物呢?這樣學生針對老師的問題可以先從寫作范圍及順序入手,來分析。一個“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點明了整體百草園與局部泥墻根一帶的關系。同時兩個“不必說”分別側重于由低到高寫景物,由高到低寫動物,兼有由靜到動的順序,從而井然有序地將景物列舉。
接著,從觀察的角度來看:視覺上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等;聽覺上有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觸覺上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的斑蝥,有可以牽連不斷地拔起來的何首烏的臃腫的根味覺上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從修辭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最后,從遣詞描寫來看,形容黃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輕捷”“直竄”,形容石井欄用“光滑”都十分貼切生動。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有聲、有色、有趣、有味,確是兒童的樂園。課上與學生共同品析這樣精彩句式的時候,確實有一種含英咀華之感。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的細節(jié)細膩感人。課上由第一段“我與父親不相見以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入手,讓學生體會父親怎樣的背影讓作者“最”不能忘記?傳達出怎樣的情感?這里首先抓住父親的動作描寫。文中“蹣跚地走”,“慢慢地探”,“穿”,“爬”“攀”,“縮”,“微傾”等寫出了父親年邁體衰,行動笨拙,而“攀”,“縮”,“微傾”等詞更傳達出了父親那種”努力的樣子”從而使“背影”成為焦點,強烈地烘托出父愛子的深厚情感。
總之,讀寫結合之法千萬種。只要我們善于引導,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讀的樂趣,就會想寫、多寫,最終妙筆生花。
特別注明: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中小學多文本閱讀實踐研究專項課題《中學生多文本讀寫結合策略研究》(立項編號:dwbyd18011104)研究成果。